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9 (1700-1725).djvu/64

此页尚未校对

趙曰:「我人也,家汝、鄭間,昔歲赴調京師,途至華陰,遂 為金天王所迫為親。今我妻在,與生人不殊。向者力 求一官,今則遂矣,故命君馳報。」即留趙一日,贈縑數 段,以還書遣焉。過長安遂達。少遊書得還報,日夜馳 行,至華陰,金天見之大喜,且慰勞:「非汝莫可使者。今 遣汝還,設相國訊汝,但言為我使,遣汝為裨將,無懼。」 即以數十縑與之曰:「此人間縑帛,可用之。」趙拜謝而 徑歸淮南。而少遊訊其稽留,趙具以事對。少遊怒不 信,繫獄中。是夕,少遊夢一人介金甲仗劍曰:「金天王 告相國,向者實遣趙某使蜀,今聞得罪,願釋之。」少遊 悸寤奇,歎之且久。明日晨起,話於賓寮,即命釋趙,署 為裨將。元和中猶在。

《太平廣記》:柏葉仙人田鸞,家居長安,世有冠冕,至鸞 家富,而兄弟五六人皆年未至三十而夭,鸞年二十 五,母憂甚,鸞亦自懼,常聞道者有長生術,遂入華山 求問真仙,心願懇至,至山下數十里,見黃冠自山而 出,鸞遂禮謁,祈問隱訣,黃冠舉頭指柏樹示之曰:「此 即長生藥也,何必深遠,但問志何如爾。」鸞遂披尋仙 方,取側柏服之,久而不已,以求長生。更取柏葉曝乾 為末服之,稍節葷味,心志專一,服至六七十日,未有 他益,但覺時時煩熱,而服終不輟。至二年餘,病熱,頭 目如裂,舉身生瘡。其母泣曰:「本為延年,今反為藥所 殺。」而鸞意終不捨,尚服之。至七八年,熱疾益甚,其身 如火,人不可近,皆聞柏葉氣,諸瘡潰爛,黃水遍身如 膠。母亦意其死,忽自云:「體今小,可須一沐浴。」遂命置 一斛溫水于室,數人舁臥斛中。自病來十餘日不寢, 忽若思寢,乃令左右掩戶勿驚,遂于斛中寢,三日方 寤。呼人起之,身上諸瘡皆已掃去,光彩潔白,眉鬚紺 綠,頓覺耳目鮮明。自云:初寢,夢黃冠數人持旌節導 引謁上清,遍禮古來列仙,皆相謂曰:「柏葉仙人來此。」 遂授以仙術,勒其名于玉碑金字,藏于上清。謂曰:「且 止于人世修行,後有位次,當相召也。」復引而歸。鸞自 此絕穀,並不思飲食,隱于嵩陽。至貞元中,已年百二 十三歲矣。常有少容,忽告門人,無疾而終,顏色不改, 蓋尸解也。臨終異香滿室,空中聞音樂聲,乃造青都 赴仙約耳。

張克勤者,應明經舉,置一妾,頗愛之而無子。其家世 祝華岳神,禱請頗有驗。克勤母乃禱神求子,果生一 男,名最憐,甚慧黠。後五年,克勤登第,娶妻經年,妻亦 無子,母亦祈禱之,婦產一子,而最憐日羸弱,更禱神 求祐。是夕,母見一人紫綬金章,謂母曰:「郎君分少子 前子,乃我所致耳。令婦復生子,前子必不全矣。非我 之力所能救也。但謝其祭享而去。」後最憐果卒,乃以 朱塗右膊,黛記眉上埋之。明年,克勤為利州葭萌令, 罷任居利州,至錄事參軍韋副家,見一女至前再拜, 克勤視之,頗類最憐,歸告其母,母取視之,女便欣然 謂家人曰:「彼我家也。」及至,驗其塗記,宛然具在。其家 使人取女,猶眷眷不忍去焉。

《冥報拾遺》:「相州滏陽縣人信都元方,少有操尚,尤好 釋典。年二十九,顯慶五年春正月死。死後月餘,其兄 法觀寺僧道傑思悼不已,乃將一巫者至家,遣求元 方與語。道傑又頗解法術,乃作一符,攝得元方,令巫 者問其由委。巫者不識字,遣解書人執筆。巫者為元 方口授,作書一紙,與同學馮行基,具述平生之意,并」 詩二首。及其家中亦留書啟視之,文理順序,言詞悽 愴。其書疏大抵「勤修功德,勸人念佛寫經,以為殺生 之業,罪之大者,無過于此。又元方不入地獄,亦不墮 鬼中,全蒙冥官處分,今于石州李仁師家為男,但為 隴州吳山縣石名遠于華岳祈子,乃改與石家為男, 又再受生,日逼匆迫,不得更住。從二月受胎,至十二 月誕育。願兄等慈流,就彼相看也。」言訖涕泣而去。河 東薛大造,寓居滏陽,前任吳山縣令,自云具識名遠, 智力寺僧慧永、法真等說之。

《神仙傳》:「孔元方,許昌人也。嘗服松脂、茯苓、松實等藥, 老而益少,如四十許人。郗元節、左元放皆為親友,俱 業五經,當世之人事,專修道術。元方仁慈,惡衣蔬食, 飲酒不過一升,年有七十餘歲。道家或請元方會同 飲酒,次至元方,元方作一令,以杖拄地,乃手把杖,倒 豎頭在下,足向上,以一手持杯倒飲,人莫能為也。元」 方有妻子,不畜餘財,頗種五穀。時失火,諸人並來救 之。出屋下衣糧床几,元方都不救,唯箕踞籬下視火。 其妻促元方助收物,元方笑曰:「何用惜此。」又鑿水邊 岸作一窟室,方廣丈餘。元方入其中,斷穀,或一月兩 月乃復還,家人亦不得往來。窟前有一柏樹,生道後 棘草間,委曲隱蔽。弟子有急欲詣元方窟室者,皆莫 能知。後東方有一少年,姓馮名遇,好道,伺候元方,便 尋窟室,得見曰:「人皆來,不能見我,汝得見似可教也。」 乃以《素書》二卷授之曰:「此道之要言也,四十年得傳 一人。」世無其人,不得以年限足故妄授。若四十年無 所授者,即八十年而有二人。可授者,即頓接二人。可 授不授,為閉天道;不「可授,而授為泄,天道,皆殃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