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9 (1700-1725).djvu/93

此页尚未校对

往從之隴阪長。」其水東北流,歷澗注以成淵,潭漲不 測,出五色魚,俗以為靈,而莫敢操捕,因謂是水為龍 魚水,自下亦通謂之龍魚川。

按李昕《九域志》:「小隴山一名隴坻,其阪九迴,上者七 日,乃至南充碧落觀,神龍中,見黃雲赤霧,蓊然翳前, 後三日,但聞斤斧之聲,暨霧散雲斂,有化宮出。」 按《地理通釋》《十道山川攷》,關內西極隴阪。隴阪即隴 坻,今之隴山。應劭曰:「隴西郡有隴坻在其西。」杜篤《論 都賦》:「置列汧隴癰偃西戎。」《西京賦》:「右有隴坻之隘。」應 劭曰:「天水有大阪,曰隴坻。」

隴右名山隴坻,在秦州隴城縣,大隴山在縣東一百 里。《西京賦》:「右有隴坻之隘。漢武帝幸雍,遂踰隴。」《通典》: 隴州汧源縣隴山,在縣西六十二里。一曰隴坻。秦州 隴城縣有大隴,亦曰隴首山。清水縣小隴山一名隴 坻,又名分水嶺。

按《潛確類書區宇部》隴山,《地理志》:「在隴州西北。」《說文》: 「隴山,天水大阪也。其阪九迴,泉流四注,登者七日乃 至。俗歌云:『隴頭流水,鳴聲嗚咽,遙望秦川,肝腸斷絕』。 又云:『隴頭流水,分離四下。念我行役,飄然曠野,登高 遠望,涕零雙墮』。」蓋登隴東望秦川,四五百里,極目泯 然,墟舍桑梓,與雲霞一色,高處可容百餘家,下處可 容十萬戶,上有懸溜,吐出山中,匯為澄潭,名「萬石潭」, 流溢散下,皆注于渭。

又在平涼府華亭縣,春夏積雪,產鸚鵡。

按《陝西通志·山川攷》:「隴山在鳳翔府隴州西北六十 里,山高而長,其頂有泉四注,即天水大坂。其坂九回, 欲登者七日乃得越。」

小隴山在州西,岩嶂高險,不通軌轍,即張衡所謂隴 坂也。 隴山又在平涼府華亭縣西三十里,北接大漠,南界 汧隴,高五十里,冬夏有雪,厥名不一,隨地各異。 按《鳳翔府志山川攷》:「隴山在隴州西北六十里,漢屬 漢陽郡,刺史治。有大坂,名隴坻,即祭遵破王元兵處。」 《三秦記》:「其坂九迴,不知高幾許,欲上者七日乃越。高」 處可容百餘家,清水四注。郭仲產《秦州記》曰:「隴山,東 西一百八十里,登山嶺東望秦州四百五十里,極目 泯然。山東人行役升此而顧瞻者,莫不悲思。」

岍山,在隴州西四十里。汧水所出。《禹貢》「導岍及岐」是 也。

慈山,在隴州西四十里。

天井山,在隴州西百里,山嶺有井,四時常滿。

金門山,在隴州西南一百里。兩山相合,中有渭水注 之,其形似門。

秦嶺山在隴安舊縣,因西秦地勢相達,其山高於諸 岫。

紫堆山,在隴州南四十里,望之紫翠成堆。舊屬《吳山 縣》。

牛心山,在隴州西五十里。

牛頭山,在隴州西南一百二十里。

關山在隴州西八十里。其山高峻,長五十里,盤折而 登,路通臨、鞏,為秦鳳要害之地。嶺西有石嘴驛。 相公山,在隴州東四十里。

小隴山在隴州西,岩崖高險,不通軌轍。

景福山,在隴州西北一百五十里,亦名龍門山,中有 鳳爪、朝元、「定心」三峰。

龍盤山在隴州南吳山舊之東南七里。山勢蟠曲 如龍,乃一州之最勝處。

西秦山,在隴州之隴安舊縣北二十里,上有「秦王試 劍崖。」

還魂嶺,在隴州南一百七十里。

分水嶺在隴州關山頂上。

「朝天嶺」,在隴州東南三十里。

白環峪,在隴州西汧源舊縣界,白環水所出。

密棗峪,在隴州西南十五里。

黃花峪,在隴州南十二里。

大虫峪,在隴州西南十里。

沙金峪,在隴州西十五里。

蒲峪,在隴州西二十里。

白牛峪,在隴州南十里。

水峪,在隴州東北四里。

乾峪,在隴州南三十里。

桐樹峪,在隴州西南二十里。

弦蒲藪在隴州西四十里。《周禮職方》雍州,「其澤藪曰 弦蒲。」《晉書地理志》有蒲峪鄉弦中峪,即此。

魚龍川源出小隴山,東北流,中有五色魚,人不敢取, 因謂之「魚龍川。」金人立柵於川口,宋將楊政率精兵 攻卻之。

長蛇川,在吳山舊縣境內。其水委曲,流如長蛇,後魏 以此川名縣。

方山原在隴州西一百里。宋將吳玠與金人戰於此。 楊政嘗知方山原,凡軍儲芻粟,悉貯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