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9 (1700-1725).djvu/99

此页尚未校对

翠微山,在東峰右。

「南峰」即「南臺。」

北峰:即北臺。過仙橋。兩石對峙,中突一峰,四面皆絕 壁,最稱險處。

《西峰》即「西臺」,在西澗絕處。

鳳凰山,在西峰下,頭西南,尾東北,獨居眾山之下。 蠟燭峰當路之東,其形如柱立。

《月石》大石旁仆,中含小石,圓明如月。

磨針岩在真武廟下。

「垂珠峰」在蠟燭峰西。

元鶴洞,在東峰下,懸崖百仞,人所不到。

廣成子洞:在北峰下。

靈官洞,在笄頭山下。

朝陽洞,在聖公祠下。

歸雲洞在雷公廟絕巖之下。

鑽羊洞,在山麓後峽。羊由穴入,從前峽出,故名。 「西岩泉」,在鳳凰山之下。

黃龍泉,在西臺之下。

琉璃泉,在南臺之下。

「廣成泉」在問道宮之右。

仙人橋在北臺。

水口石橋在翠微山南。一石橫亙數丈,涇水倒流,曲 折而出,上有枰,舊名「仙人石橋。」今鑿洞,水由洞出。 香山寺,在香爐峰絕頂。

無量殿。

真武殿。

聖父、聖母祠:

藥王祠。

《三官廟》:

雷神殿俱在笄頭山左邊。

磨針殿,在三天門上。

靈官祠,在二天門。

法輪寺:

真乘寺舊名「滹沱寺。」

「元帝宮」,俱在中臺。

寶慶寺在東臺。

觀音祠:在北臺。

觀音菴:在《山麓》路旁。

朝陽閣在「問道宮後。」

問道宮在山麓之陽,涇水之北。《史》載「黃帝問道于廣 成子」,即此地也。元至正中修,有碑記。明宣德中重修。 萬曆十二年,韓王雲巖復加增修。

陵空塔在中臺,萬曆十三年創。

崆峒山部藝文一

《遊崆峒記        》明·吳同春

崆峒在平涼西三十里。駟卿、王陽父駐平涼,約登崆 峒,蓋踰年前云。萬曆壬午孟秋念二日,余自蘭州抵 平涼,十餘日畢讞務,是為八月二日。韓藩召宴暖泉, 夜分歸。明日,陽父及冏卿馬元復設具,期以四日往, 適冏貳郭子稱以履任至。五日,三君早至山下,為東 道主。而余出城西門,循涇南滸,以巳刻至問道宮,宮 乃軒轅與廣成赤松子問道所,因名宮,多遊人石刻 汎讀之。飯已,由宮之東,聯輿北上二里許為觀音菴。 又二里為月石。蓋大石旁仆,而中含小石,圓明如月。 又里許,讀宋游師雄題名碑,有峰如柱,當路之中。道 士曰:「此蠟燭峰也。」由峰左側盤曲而上,稍東而北約 二里為滹沱寺。酒數舉,余與三君謀曰:「稍遲則不能 盡覽諸峰矣。」由滹沱東上為東峰,旁有眺豐亭,今廢。 履舊址東眺,則平涼以東諸郡縣犁然目中。對東峰 而峙,則望駕山也。舊傳軒轅問道,登此山望駕,因名。 峰下數百丈,崖多內泐。其深杳處為元鶴洞。側身下 視,不見所謂元鶴者。以飛石擊之,石《訇訇》震岩谷,元 鶴竟不出。由東峰稍北為中峰,中峰下東峰十之二, 不暇憩,且行且飲。稍北至北峰,過仙橋者二,石皆天 成,坐峰頭。少頃,由峰之右北視,眾壑奔馳,崖塹陡絕。 捫藤而下,尋所謂丹穴,皆榛莽耳。復捫藤而上,西南 折,登西峰。西峰寄西澗絕處,視四峰稍不屬,高與北 峰伯仲。由故道東數百步,望西南有峰突起,道士曰: 「此崆峒之頂也。」其路甚險,自麓之巔,道士創為三天 門。余與三君且輿且步,至一天門,不能輿,子稱蹙目 視足,問路遠近,余三人默知。子稱倦,促之行。至三天 門,鑿山為級,旁豎鐵柱垂鎖。徑逼窄,人不得掖。余與 二君蟻附而登,未及峰百餘步,為磨針岩。稍坐至峰 頂,謁真武祠。祠西南高處有六角亭,扁曰「笄頭勝概。」 蓋登此或可望笄頭,而此非笄頭也。坐良久,題《崆峒 絕巘》四字于石。東視五峰,起伏向背,如垤如培,共訝 其方浮而忽沉,若趯而遭踣也。由峰前南折,為三官 祠,又其下為雷神祠,皆在絕巖間。酒數舉,一青衣報 子稱:倦且回,俟滹沱矣。余三人笑曰:「此子稱問路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