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茅山,世以比桃源。余頃罷鎮建康時,往遊三日, 按圖記問其故事,山中人一一指數,皆可名,然不至 大,亦無甚奇勝處,而自漢以來傳之宜不謬。華陽洞 最知名,纔為裂石,闊不滿三四尺,其高三之,不可入。 金壇福地,正在其下。道流云:近歲劉渾康嘗得入百 餘步。其言甚夸,無可考,不知何緣能進。韓退之未嘗 過江,而詩有「煩君直入華陽洞,割取乖龍左耳來」意, 當有謂不止為洞言也。
遊茅山記 明喬宇
「正德辛未歲四月五日至閏明日,從西南輿行百二 十餘里,至茅峰之西麓,有玉晨觀。門外有古檜十餘, 皆逾抱紋左紐,奇怪可畫。入門,觀晉許真人丹井及 蕭梁至宋諸碑,二十有五。」入《道藏》白馬、老君二殿,殿 前各檜一株,尤古而奇。出觀南入六七里,至大茅峰 下,經朝山亭,舍輿徒步。其峰屹立,路蜿蜒而上。山半 一祠,少憩,復登至巔。有祐聖觀,據其上,云大茅君升 仙于此。其峰眺望數百里,可見金壇井邑歷歷在下。 題名訖,乃下山觀喜客泉。泉中湧沸如錢,數處傳云 客鼓掌乃爾。蓋贊其異也。泉之東崖如劈,下有洞,深 不可入,外鐫「華陽澗」三大字,旁多題刻,浸滅不可讀。 予亦題名于側。復西行,至元符萬壽宮,即陶貞白之 宅,臺殿偉麗,中有二碑,一刻「宋理宗聖德仁祐之殿」 六字,一刻「元賜印劍環山省劄」印文篆「九老仙都君 印」六字。玉色蒼潤,與劍皆宣和時鎮山之物也。緣山 而北,至崇禧萬壽宮,遂登第二峰。二峰西三里,有小 峰名積金,登之又三里,登第三峰。三峰以次高下,其 所祠者亦以三君,三君各專其一。相傳升仙之地亦 如之。登皆題名於石,《積金》之石更磊砢可愛。山自大 峰東折而北,相峙盤據,凡數十里。上皆無木,惟形勢 崇峻。山麓紆隱,清泉古杉,交雜于下,誠棲真之所也。
遊茅山記 都穆
歲癸亥四月辛丑,予至句容,將遊茅山,同年張汝敬 適宰是邑,乃相以輿馬出句容東南門,迤邐而行,地 多窿窪,兼之久雨新霽,值泥淖有沒。者二十里,就 民廬小憩。東行十五里,至蔡墓村,又五里經土地祠, 俗謂之「五里廟。」自是五里抵山麓,山有三峰,最高者 為大茅峰,草被之,其綠如敷,而茂樹清泉,復相映帶, 予神情飛動,命輿夫疾行。上山二里,至崇禧萬壽宮。 其東有東西楚王澗,自華陽洞西三水合流,趨宮之 前。相傳昔楚威王遊憩于是,沈靈官清緣率道士出 迓宮,蓋梁陶貞白華陽下館。入門有崇臺三級,甃石 堅緻,名拜章臺,宋徽宗時物。宮又有陶貞白、王遠知 祠。遠知,貞白弟子,其教所謂正法主是也。坐方丈啜 茗,予欲登大茅峰,靈官云:「峰去此十里。」遂假其軟輿, 出宮東行,折而南,約五里道始石級,躋陟頗艱,輿非 挽不得上。里許,舍輿而徒,經朝山亭。復上,憩半山土 地祠。峰至是登已四里,去巔不遠,殆不止于半也。又 上,緣崖而行,道益峻險。金壇諸山,遠列雲霧,竦慄不 暇顧。隨行兩童為道士,各持瓦數片,謂可以獲福,雀 躍而至,若角健者。予哂之,戒毋失足一里。祐聖觀據 峰之巔,大茅君昇仙處也。觀北稍上,平石為天市壇。 道士云:「永樂中於此五埋玉簡。」左稍下,則龍池也。池 不甚廣小,黑龍十數游其中。取視之,長僅三寸,昂首 四足,目睛爛然,腹有丹書,而無牡牝,蓋蜥蜴類也。宋 祥符間,嘗遣使醮祭,緘二龍于器,將獻之闕下,中道 風雨,惟存其一,御製詩送之還山。洪武中,亦命取入 宮,五失其四。每歲旱,禱雨輒應。今與山之神同著祀 典。重午日祀山神,而龍則以驚蟄,皆縣官親祀。下東 北半里閱喜客泉,甃以石,圓徑丈,深可半尋,眾鼓掌 即湧沸,津津如散珠,否則湛然。山復有撫掌泉,在昭 明讀書臺下,與此泉同,誠異蹟也。涉澗東折數百步, 二碑屹立草中,其一宋景祐間賜觀額敕牒,其一晏 元獻《五雲觀記》。又東百步至華陽洞,道家書謂三十 六洞之八,周百五十里,名金壇華陽之天。上巨崖如 削,有「華陽洞」三大字,旁多昔人題名。洞舊塞於泥,近 道士通之外,兩石相拒,狀如掀唇。後人累甓為垣,以 防失足,而復亭其上以俟遊者。自其左循石級俯首 而入,崖前點滴,下多積水數丈,泥仍塞,不可以前。蓋 洞有五門,此南面之西便門也。洞又東下數百步,有 石柱,洞口偪仄,僅容一人,予疲不能入。東北道多亂 石,經仙人洞西折,歷馬迎街,度石梁,上元符萬壽宮。 宮陶貞白故宅,中亦有拜章臺,堅緻不逮。崇禧臺之 右二碑,刻「宋理宗聖德仁祐之殿」六大字,并前元賜 印劍。環山省劄。登方丈茅峰,當其前,還崇禧,已瞑。沈 靈官開宴,言:「歲庚戌三月之朢辰刻,三茅君現形大 茅峰西,足躡祥雲,金光繞身,食頃而散,見者幾百人。 或曰:茅君現形,其衣皆雲氣所為,無眉目也。」夜深,宿 方丈左室,開窗外,聲澎湃淜滂,飄忽颺激,如秋江怒 濤,又如大將之師萬馬奔騰,千里驟至。予意是日熱 必大雨,虞其妨遊,攬衣起,徐耳之。蓋松風云:「山空人 寂,境乃如是。宜陶貞白之愛聽也。」癸卯經茅君殿,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