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0 (1700-1725).djvu/37

此页尚未校对

上,元帝命東海神埋藏中。君言:軒轅子昌意娶蜀山 女,生高陽,號顓頊,是為元帝。鑄寶鼎,各獻一于洞山 神峰。」則今所祠元帝,亦非昔元帝,而高陽、高辛,俱出 黃帝。黃帝仙家所祖,從來「殊遠,後人傳訛,失其本真 耳。」真靈位業圖展上公在第五天,右位仙階殊不高 也。左陛《顏魯公李君碑》,碑四面書鐫字為吳崇休故 良手,雖墮損,尚多可讀,碑言李君姓弘,避孝敬皇帝 諱,改李名含光,諡元靖都元敬。《金薤琳瑯》載此碑亦 作靖。《左廡碑》河東柳識撰,李陽冰篆額云「避則天諱。」 兩碑俱大曆中建,右有《陸長源法師韋景昭碑》云「葬 元靜墓左」,柳、陸碑作靖容誤,乃云避則天諱,何不審 也?鄭夾漈《通志略》載顏碑亦作靜。又徐鉉撰《紫陽觀 碑》內云:「天下者,孝高之天下;憲章者,昇元之憲章。」昇 元,李昪建元孝高,其廟號,而徐鉉與書者楊元鼎,刻 者王文秉,皆不書。國後己未十二月一日建,不書元。 蓋昪子璟改元保大,戊午改元交泰,尋去帝號,奉周 正朔。己未,周恭帝立,不改元,明年遂為宋,故其體如 此。然何以不稱周顯德,至云孝高之天下,其二碑則 則稱保大、稱烈祖、稱今上,不已侈大哉?陰雲四合,懼 雨妨遊,亟呼竹兜子之下宮。下宮者,崇禧萬壽宮也。 宋延祐賜宮號敕有碑,而元《至治碑》王去疾為文,趙 孟頫書云:「改宮為觀自此始。」宮惟帝居可稱,如後人 稱朕、稱璽之類。豈宋稱宮,後又嘗稱觀,元復之耶?門 有小溪,自上宮來。上宮者,元符宮也。蓋至是始有喬 木,而合抱干霄者亦鮮。門外樹屏,中嵌九字,每字高 廣三尺餘,是詹姜家輿臺。弘治乙卯立,已周二甲子。 道士云「有大姓」妄意其下藏金,欲更修竊取,以眾目 所視而止。從左行。丁司空有屏禁婦女遊者,書《大明 律》于上。前。有奉律亭葉相國為記。清虛真人云:「黃赤 之道,混氣之法,是張陵受教,施化為種子一術,非真 人事也。吾數見行此而絕種,未見種此而得生,百萬 中盡被考罰,思懷淫欲,存心色觀,而以兼行上道,抱」 玉焚火,金棺葬狗也。真人偶景者,所貴存乎匹偶相 生,在于二景,雖名夫婦,不行夫婦之跡。數行交接,漏 泄施寫,氣穢神亡,精靈枯竭,雖復《元挺玉籙》,金書大 極,將不可解于非生。而冶遊者,以謁仙祈子為因,窺 室家之好,行穿窬之事,妄謂孫寒華與杜契通,情叛 依張毅,毅為脫免,事平歸茅山。寒華有少容,今尚俱 處華姥山,以此得名。夫元白道忌房室,自契受道不 得行此,婁豬艾豭,用志能抑斷乎?禁之良是。登大茅 峰,九霄宮据其上。西南四平山,俗謂方山,下有洞室, 名曰方臺,問道士,莫能名其處。宮後有龍池,大旱不 涸,祈雨干此請龍。山多石,俗有「巧石窩」之名,而天市 壇當洞天中央,元窗上,是安息國天市山,石元帝召 四海神,運諸洞天,非但句曲有之,豈石亦如仙聖有 種耶?何遠求也。宋淳祐加封三茅真君誥,「大茅」十六 字,中茅「三茅」十二字。按天皇大帝《九錫玉策文》,今敬 授盈位為太元真人,領東嶽上卿司命神君。中君、小 君亦各有紫素書策文。中君位為定錄,小君屈司三 官保命,其位似僅定錄司命各二字,而南嶽魏夫人 與楊君說眾真次第位號,則曰東嶽上真卿司命君, 不書名字。句曲真人定錄右禁郎茅季偉三官保命 司茅思和註謂以多為高,猶今世徽號,則策文是。而 魏夫人所說中茅字何以多于兄,豈多寡又在本品 論耶?大茅形甚,少于二弟,二弟同來倚立,命坐,乃坐。 宋封字多寡亦是,然人間浮名,非天仙所受,多見其 不知量也。拜觀上御書《高上玉皇本行集經》畢,下至 喜客泉,泉出池中,為八方石欄,其色碧,客至噴珠自 下而上,若喜者,或叫呼之不出。金壇曹太史造老君 庵其上,子祖鶴修之,蓋因李德裕《茅山三象記》,自號 「上清元都大洞三景弟子。」上為九廟聖主,次為七代 先靈,下為一切含識,敬造老君、孔子、尹真人三象,此 其意重君親,而以孔子廁李尹問,甚無謂。又有偽作 《孔子福地記》云:岡山間有伏龍鄉,可避水避病。夫以 茅山祠柱下,史未盡合,況孔子乎?出祠數十武,為流 玉亭,泉九曲。溧陽史氏鑿源出上宮龍池,而喜客併 入焉。道左有「洞泉」二字碑,石封之,上有朴樹,云泉通 海,為人所汙,風雷示異。又有小螺,取拭目輒佳。至五 雲觀,觀外有小碑,宋景祐中書門下下五雲觀牒。過 華陽洞,洞可傴僂,入者數十步。其中遠不可窮,類林 屋隔凡句曲。洞宮有五門,南兩便門,東西北各一,虛 空之內有石階,曲出承門口,得往來上下,都不覺是 洞天中,謂是外之道路。中君云:「東便門在中茅東小 茅阿口,從此入至洞天最近,而外口甚小,以石塞之。 東門似在柏枝,有兩三洞口,恐真門外亦不開。南便 門外雖大開,內已被塞,緣穢氣多也。華陽中有玉碣 文,鄧夫人語許長史妻,此仙要言,解此則仙。今文自 傳,而玉碣當還歸天上矣。」陶隱居《華陽頌》十五篇,讚 述此山洞內外事,欲于昭靈臺前立小碣子,未辦作 石,其文具在,無樹碣者。紛紛惡札為石災,良可懊惱。 又數十武,有玉柱,洞狹而石差潤,是新鑿出,意或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