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0 (1700-1725).djvu/44

此页尚未校对

下,各有巖有洞,其巖三百有五十,最著者三十有六。 曰金谷巖,在翠微峰下,闊五丈,橫十三丈,巍若倚空。 曰大通巖,在金谷右門,高狹而曲,內深廣而圓,倒懸 如旋螺狀。巖巔一竅見天日,昔大通禪師安禪在此。 郡守趙壽祖更名為「滴珠巖」,曰「首楞巖」,高挂山巔,登 此則湖山在目。曰會聖巖,在翠蓋峰下。深廣容數百 人,可樓可屋。宋《遠錄》禪師居此,作「九帶巖。」側有石,曰 蓮花石,石平如砥,窪水處生芙蕖,紅黃間雜如繪。曰 棲真巖,在會聖之左,遠公塔在焉。范仲淹為之銘。上 有九帶堂。曰「穿心巖」,空洞約數百武,遊者可出入。每 雨,瀑自中出如練。下有僊人橋,旁有杵臼爐榻。曰「談 禪巖」,曲阿深邃,前壁刻「慶曆六年中秋,遠公談禪於 此,曰張公巖。」內有天然石閣,縱橫各二丈許,後有龍 井,甘洌異常。前有夕陽樓,樓外有杵藥臺,有棋盤石, 左有繞雲梯,石徑盤旋如梯。右有渡僊橋、游龍峽、衣 帶溪,宋部使者張同之得修煉術,遊此而樂之,遂棲 隱焉。曰多景巖。高深可丈餘,四壁石窟,縱橫交錯,有 若缶者,有若杯者,有若丸者,約百有八。蓋會諸巖洞 之景,而聚於卷石,因名曰「海島巖。」深廣約五丈許,四 壁石孔纍纍,若蜂房、若浮漚,以千萬計。又有怪石,若 老叟控猿狀。曰「枕流巖」,舊名陸子巖。石廊屈曲,有清 泉,流從石竅中。曰「觀音巖」,在翠屏峰下,深廣可容百 人,水秀山明,遠近環繞。曰摘星巖,高數百仞,將及門, 塹斷不可渡。內橫七丈,深半之,貯有石臼石罏,相傳 左慈煉丹處。曰丹丘巖,在丹崖峰下,上有天池,昔人 鑿石數十丈,引水入巖,以供汲飲。其他如慶雲巖、浮 空巖、綠蘿巖、翠雲巖、五雲巖、藏春巖、僊隱巖、招隱巖、 碧桃巖、西峰巖、太古巖、嘯雲巖、倚天巖、碧雲巖、止泓 巖、雲樓巖、靜定巖、伏虎巖、普陀巖、晚翠巖,皆稱奇勝 焉。洞曰雷公洞,在石龍峰左。深廣各四丈。有石井,建 安雷鯉題曰「丹井。」有池如硯,上刻二字曰「硯池。」朝陽 洞在枕流巖前。蓬壺洞在海島巖上。金雞洞傍。晚翠 巖、橫雲洞。唐凌巖題「阮君洞,阮叔文書」三大字。有石 綿亙數丈,若廊廡,曰巖廊。蹲踞如關。曰龍虎關,曰紫 霞關。有寺,曰華嚴寺,為遠公道場,與歐陽文忠因棋 說法於此。竟陵鍾惺記有曰:「大抵浮渡無巖不樹,無 徑不竹,無石不苔,無澗不花,足以概茲山之勝云。」 按《桐城縣志·山川攷》:「浮山在縣東九十里。」《名山記》云: 「浮山一名浮渡山,週五里,高三里,其西南獨峰直上 千仞,大江環遶,其勢若浮,故名。」《寰宇記》云:「符渡山頂 三巖,下約容三五十人,其大井泉常如霡霂,下通深 潭。又有金穴,採金者每見大蛇當穴口,自是人不敢 入。浮山,自地視之如滀,自江視之若浮,不峻不嚴,巖 壑相屬。其中石勢屈曲殊觀,巖三百有五十,最著者 三十六,峰七十有二,最著者山之南為石龍峰,蜿蜒 如龍人行,龍脊上有巨人書蹟。其」東為陸子諸巖,聯 綴如千步廊,即之纍如,延之豁如,謂之巖廊。又南為 會勝巖,洞如邃如,可屋可樓。又東為穿心巖,空可數 百武,遊者出入焉。又東下石門,其門綽如。又東南為 金谷巖,高而敞,倍於會勝,其上有屋有塔。西南有妙 高峰,巍然獨峙,俯瞰江流。又西上為大通巖,視諸巖 尤勝,有古砦,有龍湫,人謂之「天池」,其水淵洄,不溢不 涸。其內有浮苴,壅積石,生草木。其西下為張公巖,中 有井,甘而洌,在西峰白石中,鑿開泉流,冬夏不竭。又 其西為西峰諸巖,中有滴水,上有石門,可望天日,坐 其中,冷然生寒,久則毛髮灑然。其南下漸平曠,即浮 山也。金谷巖又名選佛巖,在翠微峰下,闊五丈,橫十 三丈,巍若倚空。又名金谷洞。《李龍眠居士序》云:「攜歸 金谷洞中,宴坐白雲巖下。」

大通巖,一名「滴水巖」,在金谷右。門高狹而曲,內故廣 圓,翕然倒懸如旋螺狀。當頂一竅,可見天日。昔大通 禪師安禪在此,石刻甚多,郡侯趙壽祖更名曰「滴珠 巖。」

首楞巖:在獅子口內,可居十餘人,高挂山巔,登此則 湖山在目。

會聖巖在翠蓋峰下,深廣容數百人,俗稱「會勝」,以奇 勝會集於此也。有陸務觀題刻。

棲真巖,在會聖之左,可居數十人。有遠錄祖師塔。宋 范仲淹為之銘。郡人汪生於其上建九帶堂,巖巔刻 云:「開山和尚某塔。」宋嘉祐庚子,徐家市民陳文政建, 瘞開山僧涅槃骨於內,一名伽藍洞。

蓮花石在會聖之右。石平如砥,窪水處生出水芙荷, 黃紅間雜如繪。明萬曆二十年始見,遠近觀者以千 百計。

穿心巖在胡麻溪發源處。天然石板,兩片聯屬,其上 如砥,其下穹窿,容數百人,前後相貫如橋,天雨則瀑 水自中過。又名「仙人橋。」傍有杵臼罏榻。

談禪巖在金雞洞上。曲阿深廣。前壁刻「慶曆六年中 秋,遠公談禪於此。」

張公巖,近元元峰,深廣可容數百人。內有天然石閣, 縱橫各二丈許,後壁有龍井,甘洌異常。前有夕陽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