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0 (1700-1725).djvu/55

此页尚未校对

吾民抒忠義以殄滅之,而神乃禍民而福盜。所謂福 善禍淫者安在?吏或不職,以愆天和,神乃降災于民, 而不降災于吏,所謂聰明正直者安在?夫群神雖眾, 各有攸職,能興雲致雨者,惟山川之神耳。爾神受命 作嶽司命之寄,在東、北、西三神之上。又吾同安封內 之神也。水旱之責,不于汝而奚歸?今白露將近,雖雨 無及。茲與神期,「三日大雨,田禾成熟,將率吾民修爾 宮廟,奉爾祭祀。不然,將與民圖變置。汝其毋悔!」

皖山圖序        明張叔豫

安慶,古舒國。春秋時皖伯始封,故稱皖城。其城南則 九江,北則三楚。按《圖志》:「灊山、皖山、天柱山三山鼎居, 仰摩層霄,疊嶂屏擁,俯瞰廣野,瀑布垂于上,九井次 于下,深莫測其底。旱年祭之,出雲以雨一方。」山甚高, 人跡罕至,長淮之扞蔽也。灊山一名皖伯臺,在縣西 北二十里,有峰四:曰飛來,曰石榴,曰獅子,曰三台。池 二曰七星,曰飲馬巖二曰獅子,曰老獅。洞四曰桃源, 曰石門,曰梅隱,曰黑虎。天柱山其高以丈計者,凡三 千七百,其週以里計者,凡二百五十。漢武帝嘗登封 此尊為南嶽道家謂之「司元洞府」,而九天司命真君 主之。其天柱寺有峰六:曰佛子,曰蓮花,曰登仙,曰玉 鏡,曰臥虎,曰月華。亭三曰青雲,曰正宗,曰步月,橋一 曰登真。其真源宮有泉二曰丹霞,曰白鶴,石一曰立 鶴。其五嶽祠有原一曰野人橋,一曰旌駕壇,一曰丹 仙,又名拜嶽。其山谷寺,梁時寶公所創,今三祖是也, 鑑智禪師真身塔在焉。寺西北有石牛洞,前有七佛 塔,泉一曰卓錫亭三曰真祖,曰止泓,曰涪翁崖,曰詩 崖島,曰酒島盆,曰石盆。其天祚宮有門曰「洞天」,井曰 「九龍」,泉二,曰《梁公》,曰「飛龍」,亭二,曰《瀑布》,曰「噴雪」,大率 如此。而江山之向背,朝夕之晦明,草木之幽香,雲煙 之秀色,與夫光風霽月,浮嵐軟翠,千態萬狀,白鹿驟 于崇岡,黃鳥鳴于喬木,隱士對之而怡神,禪僧觸之 而悟道。彼樵童牧豎,徒有耳目,漠然若不聞見,況瑣 瑣之繪畫,區區之辭賦,又焉能盡其勝哉!嘗嘆古今 人心不同,古人遊于天下,不出戶庭而周知天下,今 人遊于人間,不能轉物而為物所轉。悲夫!按是圖,觀 是說者,其必有所感也。

南嶽碑記          吳蘭

南嶽山,即霍山。漢武帝南巡狩至盛唐,以衡山遠阻, 即古南嶽而祀焉。一名副衡山,一名天柱山。國初附 於六,為故埠鎮巡檢司。弘治間,用言者建議,改鎮為 縣,割六之興賢、開化二鄉隸之,而嶽因在境內焉。至 于今六十年餘矣。嶽去縣六七里許。唐皮日休賦:「壯 與地角,勢與天勍。」宋曹灼詠謂:「展來似翅,開去成蓮。」 皆言嶽之硉矹也。嶽之巔中為嶽祠,東為雷萬春祠。 張睢陽名將,面中六矢不動者,原無可考,今稱榮祿 大夫。祠之北為萬卷堂,相傳焦氏鼐嘗讀書于此,後 掇首第,遺址尚存。堂之東為天池,池方數丈,靈泉淵 淵,旱暵弗竭。循嶽而下,迤東數百步,峭壁高數千尺, 為百虎崖。迤西數百步,峭壁高數千尺,為試心崖。兩 崖對峙,危石側立,下瞰層麓,若展翼然。循嶽而南,狹 徑躡足,陡不容立。歷數十步,小竅深窈,容五六人,可 坐可臥,以息遊者為「風洞。」循嶽而下,迤北狹徑穿出 平曠數百步,靈湫幽沉,喬木覆翳為龍井。龍井之旁, 樹如冬青,高數百尺。春月吐花,純白而香為碧桃。與 嶽祠之中,樹如桂葉「而細,秋實如小豆而赤。為凌霄 者,傳自漢武手植,碧桃如故,凌霄歲久,祇存其根。」荄 云「窮嶽之原,由小室而東與桐柏相屬,脈絡綿延,不 遠千里而分合。迤𨓦嶽山坐鎮萬峰羅立,若兒孫然。 東眺則指峰翠削,獨當一面而復覽北據蹲踞如獸, 北溪澄練。西眺則梅尖頓笏,松嶺榜懸,野溪環帶,潛 臺砥柱,而九公如畫,真淮南之奇觀。」予嘗枕嶽構廬, 老境徜徉,信宿之夕,神颯颯然,勢若奔馬掀雷電,須 臾風止,甚雨如注,一沛三朝。茲山之靈,杳冥不可測 如此。嗚呼!名山大川,孕秀毓奇,有關氣運,古今天下, 炳然烺然,尼丘誕孔,鳧嶧誕孟,久矣。矧嵩高降神,生 甫及申乎?聖賢而下,乃若河南二程,蜀西「三蘇」,英雄 豪傑之生,非偶然者。今其流裔,蹤寄吾霍,繼自今日, 安知無若人者鍾靈茲嶽,為天下之英邁乎?予既老 耄矣,重有望于將來。

遊灊嶽記          邢址

大江之北,皖公、天柱、灊嶽三山鼎峙,為舒境之勝,然 僻遠罕至。維邑西十五里有山谷寺,釋寶誌之所卓 錫,宋黃太史之所樂遊,因取以自號焉者,為尤勝焉。 嘉靖丁酉孟春,予按楚粵,自江南陸行,悵望九華,輒 欲登而雨弗克。出池口渡江而北望皖城諸山,崒峛 天表,因慨念之。九華既弗遂,已得一登灊嶽,亦可償 夙願也。次灊山會春,喦高子通家友也,而同年馮子 自給諫以言忤時宰,出貳灊,事尤契合,因喜茲遊之 得遂,而二子亦夙約以俟。至日,高子偶抱病弗能偕, 與祐山肩輿而行,出邑西郭,經田野間,民居多植竹 為籬,孤梅橫出籬外,花開正繁,籬下竹萌亦茁茁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