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0 (1700-1725).djvu/6

此页尚未校对

崑崙山部雜錄

《呂氏春秋》:「菜之美者,有崑崙之蘋也。」

《尸子》:「赤縣洲者,實為崑崙之墟,土紅芝草生焉。食其 一實而醉,臥三百歲而後醒。」

《葛仙公傳》:「崑崙一曰元圃,一曰積石瑤房,一曰閬風 臺,一曰華蓋,一曰天柱,皆仙人所居也。」

《路史前紀》:「無門無旁,神運四奧,被跡無外,無熱之陵。」 《遁甲開山圖》云:「天皇出於柱州。」即無外山也。鄭康 成云:「無外之山,在崑崙東南萬二千里。」《水經注》云:「或 言即崑崙。」榮氏云:「五龍及天皇皆出其中。」

《暖姝。由筆》舊言:西王母居崑崙山,蓬頭虎齒而戴勝。 後世凡壽慶皆圖王母蟠桃,是為美麗婦人。何也? 《雲麓漫抄:崑崙禹本紀》:「崑崙高二千五百餘里,日月 所相遊隱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華池。」《河圖》云:「崑崙 天中柱,氣上通天。」《水經》云:「崑崙墟在西北,去嵩高五 萬里,地之中也。其高萬一千里,河水出其東北陬。」《爾 雅》云:西北之美者,有崑崙之璆琳瑯玕。又曰:「三成為 丘。」註云:「崑崙山之重,故以名。」昔人引《山海經》,西海之 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崑崙之 丘,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又曰:鍾山西六百里有崑 崙山,所出五水。今按《山海經》內,崑崙墟在西北帝之 下都,方八百里,高萬仞,上有木禾,面有「九井,以玉為 檻;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郭璞曰: 「此自別有小崑崙也。」《淮南子》曰:「崑崙墟中有增城九 重,有木禾、珠樹、玉樹、瑄樹、不死樹在其西,沙棠、琅玕 在其東,絳樹在其南,碧樹、瑤樹在其北。」《十洲記》云:「崑 陵即崑崙,中狹上廣,故曰崑崙。山有五角,其一角正 東,名曰崑崙宮。其處積金為墉城,面方千里,城上安 金臺五所,玉樓十二。」《神異經》云:「崑崙有銅柱焉,其高 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十里,圓周如削,下有回屋,仙 人九府所居。」又一說云:「大五嶽者,中嶽崑崙,在九邊 中,為天地心,神仙所居,五帝所理。」《博雅》云:「崑崙墟,赤 水出其東南,陬河水出其東北陬,洋水出其西北陬, 弱水出」其西南,陬河水入東海,三水入南海。張騫渡 西海,至大秦,大秦之西烏遲國,烏遲國之西復有海。 西海之濱有小崑崙,高萬仞,方八百里。《援神契》曰:「河 水上應天河。」《山海經》:「崑崙山有青河、黃河、黑河環其 墟。其白水出東北,陬向東南流,為中國河。」《爾雅》曰:「河 出崑崙墟,色白,渠九千七百所。色黃,百里一小曲,千 里一大曲。」《淮南子》:「河出崑崙,貫渤海,入禹所導積石 也。」《水經》云:「崑崙三仞,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元圃, 一名閬風;上曰層城,一名天庭。」《淮南》又云:「懸圃、閬風、 樊桐,在崑崙閶闔之中。」東漢明帝永平十七年十一 月,遣奉車都尉竇固、駙馬都尉耿秉、騎都尉劉張,出 燉煌崑崙塞,擊破白水虜于蒲類海上海。《章懷太子 注》謂:「崑崙,山名,因以為塞,在今肅州酒泉縣西南。山 有崑崙之體,故名之。周穆王見西王母於此山,有石 室、王母臺。」則又知周穆王西遊,初不出中國云。凡諸 書言崑崙悉注於此。

《捫蝨新話》:司馬遷、班固按《禹本紀》言:「河出崑崙,高二 千五百餘里,日月所相隱避為光明也。」而《張騫傳》言: 「漢使窮河源,其山多玉石,採來獻天子,按河所出山 名崑崙。」予以佛書攷之,河出崑崙者,此即雪山,而所 謂崑崙者,自須彌山也。佛書說有四天下:東弗於伐, 西瞿耶尼,南閻浮提,北鬱單越。雪山在中天竺國,正 當南閻浮提之中,山最高,頂有池,名阿耨池,池中有 水,號八功德水,分派而有青黃赤白之異色,今黃河 蓋其一派也。須彌山又在四天下之中,山頂名忉利 天,四天王所居。山如腰鼓,當山腰日月圈繞,照四天 下,更為晝夜,此《禹本紀》所謂日月相隱,避為光明者 也。此四天下之外,乃有大鐵圍山圍焉,是謂一世界。 《禹本紀》蓋得其髣髴然。方佛書未來時,古之達者已 知此矣。遷固且言:「自張騫使大夏之後,窮河源,烏睹 所謂崑崙者?此是未知崑崙山所在耳,何所出與日 月所相隱避處,本是在山腰焉。」以佛書為證。

崑崙山部外編

《關尹內傳》:「萬億萬歲,有一大水,崑崙飛浮,是時飛仙 迎取天王及善民,安之山上也。」

《遁甲開山圖》「天皇被跡」,在柱州崑崙山下。

《列仙傳》:「赤松子者,神農時雨師也,服水石以教神農, 能入火不燒。至崑崙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隨風 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時,復為 雨師,今之雨師是也。」

《十州記》:「崑崙山,崑崙號曰崑崚,在西海之戌地,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