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溪落山而稍墮,蹊臨谿而稍弦。田與蹊齊,蹊出則 「出,蹊窮則窮,剡兩端若張弓」,因地勢也。蹊窮,緣流而 上,石磴出灌木陰,溪石如龍門,水湍急,褰衣可涉。既 濟,得泭洲。出黃竹潭,抵洲分而為二,左循山,右循磴, 洲窮復合,石梁當之,亦一藪也。南折為桂竹灣,下為 桂竹潭。潭上石磴達谷口,與飯牛等,廣半之,石互出 如犬牙,狹者曾不受趾。林端出石溜如建瓴。入谷為 石門,中有巨石為釣磯,東踸踔為棧道,又東則裂石 如環堵,巖川遊,此其一息也。依壺山為華陽館,傳經 者居焉。堂曰「韋堂」,則《易教》也。牆東為樛木亭,西為泠 風閣,其南曰鹿溪,鹿下飲,不避人,猶鹿園矣。有石虛 中如欹器,正立中流,名曰「天湢。」傍為宛在亭。泠風西 為象隄,隄上為西枝室,隄下乘橋而南,水涓涓出石 罅,謂之「阿耨水。」橋下置屋懸崖中,為方舟榭,汪司馬 嘗棲止於此。
按《寧國府志山川攷》:「黃山在太平縣南三十里,昔黃 帝與浮丘仙人煉丹于此。」
按《太平縣志山川攷》:「黃山三十六峰,在縣南三十里, 高一千一百餘丈,盤亙三百里,《圖經》稱為軒轅棲真 之地。唐天寶以前曰黟山。《神仙傳》云:『軒轅問道于浮 丘公,曰:『願摳衣躬侍修煉』。浮丘公曰:『江南黟山,神仙 所居。有古木靈藥,其泉香美清溫,冬夏無變,沐浴飲 者,萬病全卻。因與容成子、浮丘公同遊于此,故又名』』」 黃山,當徽、寧二郡界。上列三十六峰,溪二十四,洞十 二,巖八,曰天都,高冠諸峰。下有香泉,時有異香,曰翠 微,有瀑布泉、翠微洞。翠微寺左有青牛溪,曰望仙,舊 云黃帝于此上昇,人望見之,故名。下有望仙鄉,有人 望見空中二仙上昇,聞綵雲中絃歌聲,故西有絃歌 鄉及洞溪,並名絃歌,曰九龍峰頭九朵,如九龍然。有 巖有源,有洞,有溪,並從峰名曰聖泉峰。如削成,狀類 腰鼓。頂上有池,人莫能至。從鄰峰頂上望之,見池波 騰湧,故名。舊《誌》言此水東南而下入于湯池,非也。又 另有湯泉,在硃砂峰下,曰疊嶂,其形如障,下有石乳 巖,水滴如雪,一名滴水巖。又有陰坑,源長陰無日色, 流入白雲溪,匯為白龍潭,又流入硃砂溪。松谷禪師 結庵潭外一里許,曰仙人頂。上二石笄如人對坐,下 有仙人洞,曰芙蓉,下有白馬源,溪南有馬跡石數十, 深淺宛如泥印,李太白曾遊于此,曰煉丹。相傳浮丘 公於此峰煉丹,下有煉丹源,洗藥溪曰青鸞,狀如青 鸞之蹲,故名曰紫石。純紫石下有湯泉。《仙經》云:「山上 出硫」黃、硃砂,其水即熱,此名硃砂湯,其味香美,無硫 黃氣。相傳沉痾者,澡之立瘥。其側有祥符寺,多名賢 題詠。曰「缽盂」,狀如覆缽,下有擲缽源。萬曆時,杭僧玉 菴建擲缽禪院,殿宇宏麗,僧徒眾盛,與慈光寺相並。 曰桃花,下有桃花源。桃花溪,花落流入湯泉溪。溪旁 歙隱士佘掄仲建,有書室曰硃砂,其狀如削。半壁有 硃砂巖,中有硃砂,人望之不能到。下有洞,有源、有溪, 並名硃砂。萬曆時,僧普門建硃砂庵,後敕改慈光寺。 中有七層,四面佛像,曰獅子,狀如獅子之踞。下有錦 霞洞、香林源曰蓮花,狀如蓮花。有洞有源,水與桃花 溪合流,曰石人,宛如人形。下有白鹿源,曾有白鹿,為 人所獵。又有駕鶴洞,曰雲際峰。頂入雲際,下有藏雲 洞。有乳水源,味甘如乳。曰浮丘,舊有浮丘廟、浮丘觀, 歲旱禱雨有應。下有五雲源,浮丘溪東南流入曹公 溪。曰容成,相傳容成子嘗遊息于此。下有容成溪、紫 煙源,容成洞。曰軒轅,相傳黃帝採芝之所。下有紫芝 源、紫雲溪、仙人洞。石座、石室曰「上昇」,相傳有阮姓者 在此上昇。有源、有巖、有溪,並呼名阮曰「清潭」,水流傾 瀉,高百仞。又有布衣源、錦魚溪,曰「仙都」,下有源有觀, 相傳為神仙所遊之處,曰「石門」,下有石門,兩山相通, 山之半壁有大石橫架其上。又有大石塔,正員如月。 其下有源,有溪,猿猴巖、狼豹洞,曰「棋石」,相傳有石棋 局,布子分明。曰「石柱」,卓石如柱,高立數十丈,曰「雲門」, 兩峰相並如門,雲氣出焉。有源有溪,曰「布水」,下有百 藥源,又有黃泉溪,飛布長十餘丈。曰「石床」,頂有石床 長丈餘。曰「丹霞」,時有丹霞籠之,上生紅木。曰「雲外」,下 有杏花源,又有瀑布泉,飛流數十丈。曰「松林」,多產奇 松,下有松林溪。石榴巖曰紫雲頂,常有紫雲蓋之,下 有柏木源。榆花溪曰「飛龍」,下有百花源。百花洞曰「采 石」,下有白龍巖。白龍泉有石如玉,陰暗尤現。
山之峰莫可數計,《圖經》祇取此三十六者而錫以嘉 名,限以目數,猶挈少而遺多也。峰之可登者五六,蓮 花光明頂,其高者也,最高莫踰天都。萬曆間,蜀僧曾 於其巔建一剎竿,每夕點燈,餘多可望而不可至。其 不在三十六峰內而可登者有飛來、始信、石鼓、臥雲 諸峰。
黃山諸洞。黃山之洞,載在《圖經》者十有二。余按之,凡 十有三,其可得至者四:若仙燈,若水簾,若蓮華,若翠 微。其不可得至者九:若軒轅,若仙人,若錦霞,若餐霞, 若硃砂,若狼豹,若絃歌,若駕鶴,若九龍。水簾洞在湯 院後,深三丈,高二尋,廣稱之。洞前飛泉瀑布,作垂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