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0 (1700-1725).djvu/91

此页尚未校对

史齊映得名。山有仙人跡,跡巨而且長,紋畫顯然。捫 蘿而上,為翠微亭,林木森蔽,禽鳥飛鳴,迴視下界,真 隔塵世。臨九頂洞,陟小九華,則群石森立,其數與九 華等,故以九華名。由招隱巖南望天門,則石耳諸山 歷歷如指掌。上青巖中有巒石塞道,形如抱罄。巖右 為壽字巖,仰視宋張時修所刻「壽」字,不爽毫髮。又自 蕉筆巖南至妙空巖,穹然空隆,乳溜凝結,紺翠蒼綠, 潤如過雨。妙空西上為石鼓洞,洞有石旁出,如肝肺 懸壁,擊之鏗然,可諧絃管。又旁一石,與前石無異,擊 之若槁木,竟不知造化之逞奇于泉石若此也。西為 仙人橋,廣僅咫尺,長五之,並跨兩崖,膚理渾然,不假 人力。三者于齊山為最勝。山之東有華蓋洞,洞口石 峙如門,其中豁然,上員如蓋,下平如砥,可坐數十人。 洞形九旋由大而漸入于小,如螺尾然。今之華蓋殿, 即此製也。

按《池州府志山川攷》:齊山在貴池縣城南三里,山有 十餘峰,其高齊等,故名。又有妙空、武功、寄隱、竇雲、玉 柱、有待等巖,九頂、圓頂、華蓋、蓮子、左史、石虎諸洞,極 為奇勝。或云:山因唐刺史齊映得名,唐杜牧九日登 高於此。宋吳中復詩云:「當時齊映為州日,從此山因 姓得名。卻自牧之賦詩後,每逢秋至菊含情。」今按《唐 書》,齊映無刺池州事,其弟照嘗刺池州,或以此致誤。 明黃道周稱為「池山告辭十八翁」,此其一也。

齊山部藝文一

《遊齊山記         宋》·王哲

齊山,如臥虎然,首於申,尾於寅,延慶院南向,據其胸 也。其棟宇橫架巖石,林麓間望之麗若圖畫,為是邑 名山之勝也。端平二年,提舉王伯大扁其外門曰「齊 山洞天。」由松逕而入,數十步至中門,躡蹬道而上,扁 曰「雲梯。」前為藏殿,後為佛閣,東西跨壑,立亭曰「一覽」, 高敞可愛。其後曰「妙空巖」,元祐初,蔣之奇命名也。其 罅有一石,擊之如鐘磬,曰「丹砂。」由法堂而北,曰蕉筆 巖。張公祐以蕉書石壁,故名。東有請幫助識別此字。請幫助識別此字。者曰新巖。有 泉滴瀝而下者,曰春溜。張時修刻大壽」字于左。前有 亭,曰「雲壑。」躡石分道而北,上曰武功巖。正北有上清 巖,一名觀音巖。西北有寄隱巖,南有石壁如屏。又數 步有石窟,泉滴滴可飲,一人名一人泉。又東三步絕 石棧,臨上清巖,曰寄隱巖。又西北至竇雲巖,兩石對 峙如洞門,有紫薇亭。北至小九華峰,峰巒聳拔,肖九 華之勝也。下有石坑,深險不可入,俗呼「無底洞。」由雲 壑分道而南,約數步曰漫巖。又二十六步曰唐公巖。 西北有洞曰九鼎,又曰集仙,袤三丈,廣半之。北上至 峰之巔,曰翠微亭。唐刺史杜牧《九日登高》賦詩處。下 瞰陂澤及清溪,州治關其前,長江繚其外,最為臨眺 之佳境。此見于齊山之右者然也。由翠微循山脊,捫 磴攀蘿,崎嶇東下,約二里至華蓋洞。石勢輪囷如車 蓋,高約三四丈,其下可容數十人。西有一丈,可盤折 而入,飛鼠甚多,執燎照之則回翔,故名石燕洞。西北 有玉柱巖,深可一丈。北有蓮子洞,深可二丈。由坡而 上,有危檐傑棟,巋然屹立于東崖之巔者,繡春臺也。 鶴山《魏了翁書,北睇江淮在目。由北而下,漸覺山環 抱,地平夷而樹木陰翳之中有繡春道院,依石為扉, 傍翼兩室,曰仁靜,曰智樂。左有洞,曰新興,坎級而下, 豁然明敞,壁立數仞。嘉定間,史定之又刻曰史巖。傍 有繡衣石一洞,秉燭而入,有跡蜿蜒,或指為潛蚪。別 有洞曰左史。左史者,州守李芃也。杜牧代之,故為立 洞名。又兩石夾道,約數十步,過一石門,傴僂而入,得 平地可三數丈,如壺中之天,故曰壺天石眼。有泉一 泓,可掬而飲之。過繡春臺數百步,有二洞,東曰獅子, 西曰圓頂,有泉如乳,舊逸一洞名,今特因其形而命 之。此見于齊山之左者然也。若夫山北之景,則從道 院右邊而下,太守李方元以山無溪澗之澤,乃沿其 北址,築防貯潦。廣十餘尋,深數丈,長三里,芰荷魚鱉, 可育而蕃。今遺址尚存。東有虎嘯巖及石虎洞,中有 石如虎蹲,皆險絕不可上。而中有九曲水,石勢縈迴, 山泉清澈,天造地浚,殆類人為。又有茂林修竹,隱映 于上,宛然〈蘭亭〉》氣象也。有醒翁巖,巖有醒翁石,舊有 亭,而今不存。又有待巖者,最遠而大,迤𨓦而西達于 長堤,則一山之景盡矣。李芃刻「有待巖者,言有待而 存也。然齊山之泉,大小凡十一,而半巖為勝,玉壺、連 星為奇,飛觴、濯纓為大。巖壁之號凡十九,而有待為 大。巖壑之號凡十九,而上清為最洞之號凡十四,而 潛蚪尤清。幽遊者徜徉乎山間,而窮日之力不能遍 覽。今歷久而湮蕪,不可復考。姑錄所傳聞者于右,餘 闕疑焉。齊山在府東南三里。山有群峰,勢皆齊等,故 曰齊山。或云:唐刺史齊映嘗好此山,因名。巖洞三十 有二,亭臺二十有餘,周迴二十里。山形腸蟠腹捆,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