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1 (1700-1725).djvu/19

此页尚未校对

按《越絕書·外傳記吳地傳》:「闔廬冢在閶門外,名虎丘 下,池廣六十步,水深丈五尺,銅槨三重,墳池六尺,玉 鳧之流,扁諸之劍三千,方圓之口三千,時耗魚腸之 劍在焉,千萬人築治之,取土臨湖口,築三日而白虎 居上,故號虎丘。」

虎丘北莫格冢,古賢者避世冢,去縣二十里。

按《吳地記》,「虎丘山,避唐太祖諱,改為武丘,又名海湧 山,在吳縣西北九里二百步,闔閭葬此山中,發五郡 之人作塚,銅槨三重,水銀灌體,金銀為坑。」《史記》云:「闔 閭塚在吳縣閶門外,以十萬人治塚,取土臨湖,葬經 三日,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山。」《吳越春秋》云:「闔閭葬 虎丘,十萬人治葬,經三日,金精化為白虎,蹲其上,因」 號虎丘。秦始皇東巡,至虎丘,求吳皇寶劍。其虎當墳 而踞,始皇以劍擊之不及,誤中于石,遺跡尚存。其虎 西走二十五里忽失。按今虎疁,唐諱虎,錢氏諱疁,改 為滸墅,劍無復獲,乃陷成池,古號劍池。池旁有石,可 坐千人,號千人石。其山本晉司徒王珣與弟司空王 珉之別墅,咸和二年,舍山為東西二寺,立祠于山。寺 側有貞娘墓,吳國之佳麗也。行客才子多題詩墓上, 有舉子鐔銖作詩一絕,其後人稍稍息筆。

按《太平御覽。江東諸山攷》。顧凱之《虎丘山序》曰:「吳城 西北有虎丘山。」

按《潛確類書區宇部》:「虎丘山在蘇州府城西北,一名 海湧峰,上有劍池、千人石,生公說法臺。吳王闔閭葬 此。」

按《三才圖會虎丘圖考》:「虎丘去州治僅數里,中多小 溪,曲澗夾其間,如抱月然。其最幽麗者莫如和靖祠, 積青攢白,外與天接。其上有浮圖,似接雲漢,下瞰姑 蘇,可一掌轉浮圖而南,世傳生公講堂,悟石軒在焉。 軒側有劍池,側立數千尺,兩崖壁峭如削,水清寒,㶁 㶁鳴。下有鉅石,平敞磅礡,可羅胡床十數,坐千人。中 有白蓮池,白蓮挺挺,花若丹碧。又稍下小石路,迤邐 其間,泉益奇,石益怪。俄斗折突起,松篁豁然,則和靖 讀書處也。」吳王闔閭葬所。中多金鳧、玉雁、銅駝、水精、 碧海、丹砂諸物。嘗有白虎盤據其巔,故名。晉司徒王 珣及弟珉俱宅于此。 按《蘇州府志山阜攷》:「虎丘山在府城西北九里,《吳越 春秋》云:闔閭葬」此,以扁諸魚腸劍三千為殉。越三日, 金精結為白虎,踞其上,故名。唐避諱改武丘,又名海 湧峰,遙望平田中大埠耳,比入則奇勝萬狀。其最者 為劍池,兩崖劃開,中涵石泉,深不可測,李秀卿品為 天下第五。相傳秦始皇發闔閭墓,鑿山求劍,無所得, 其鑿處遂成深澗,今名劍池。顏真卿書「虎丘劍池」四 字,石刻猶存。其前為千人坐,蓋神僧竺道生講經處。 大石盤陀徑畝,高下平衍,可坐千人。唐李陽冰篆「生 公講臺」四字,分刻四石,今失其一。臺側有點頭石,以 生公講經聚石為徒,石皆首肯,故名。上有可中亭,取 劉禹錫詩語。本名可月,今誤稱云。又有白蓮池,在臺 之左。相傳說法時池生千葉蓮,故名。又有試劍石,為 秦始皇試劍處。憨憨泉,為憨憨和尚所鑿。養鶴澗,清 遠道士養鶴於此。石井泉,即陸羽石井,張又新所品 第三泉也。晉王珣嘗據為別墅,山下因有短簿祠。珣 《記》云:「虎丘大勢,四面周迴,嶺南則是山徑,兩面壁立, 交林上合,蹊路下通,升降窈窕,不卒至。」《吳地記》亦云: 「虎丘絕巖聳壑,茂林」深篁,為江左丘壑之表。吳興太 守褚淵嘗經遊其地,淹留數日,嘆曰:「今之所稱,多過 其實。惟睹虎丘,逾於所聞。」劉宋何求及弟點、引陳顧 越、《唐史》德義並隱此山。舊有東西寺,即王氏二墅,皆 在山下。今雲巖寺在山上,而二寺俱廢。又有梅花樓、 小吳軒、平遠堂、仰蘇樓、五臺山、千頃雲、小竹林勝處 甚多,不能悉載。

虎丘山部藝文一

《虎丘山序        》陳·顧野王

夫少室作鎮,以峻極而標奇;太華神掌,以削成而稱 貴。若茲山者,高不概雲,深無藏影;卑非培塿,淺異疏 林。秀壁數尋,被杜蘭與苔蘚;椿枝千仞,掛藤葛以縣 蘿;曲澗潺湲,修篁蔭映,路若絕而復通,石將頹而更 綴。抑巨麗之名山,信大吳之勝壤。若乃九功六義之 興,依永和聲之製。志由興作,情以詞宣,形言諧于《韶》 《夏》,名文暢于鍾律,由來尚矣,未有登高能賦,而韜斐 麗之章;入谷忘歸,而忽鏗鏘之節。故總轡齊鑣,競雕 蟲于山水;雲合霧集,爭歌頌于林泉。于時風清邃谷, 景麗修巒,蘭佩堪紉,胡繩可索。林花翻灑,乍飄颺于 蘭皋;山禽轉響,時弄聲干喬木。班草班荊,坐磻石之 上,濯纓濯足,就滄浪之水,傾縹瓷而酌旨酒,剪綠葉 而賦新詩。肅爾若與三逕齊蹤,鎗然似共《九成》諧韻。 盛矣哉!聊述時事,寄之翰墨。

劍池銘并序     宋王禹偁

「虎丘劍池,泉石之奇者也。」 《吳地記》引秦皇之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