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1 (1700-1725).djvu/66

此页尚未校对

北固山圖

北固山圖

按《南徐州記》:城西北有別嶺入江,三面臨水,號云「北 固。」

按《京口記》,北固山迴嶺入江,懸水峻壁。舊「北固」作「固」 字。梁高祖云:「作鎮作固」,誠有其語。然北望海口,實為 壯觀。以理而推,宜改「固」為「顧望」之顧。《輿地志》云:「天景 清明,登之,望見廣陵城,如在青霄中。」

按《方輿勝覽》,浙西路鎮江府北固山,在州北一里迴 嶺,下臨長江,其勢險固,即府治所據及甘露寺基。《建 康實錄》:「梁武帝幸京口,登北固樓,遂改名北顧。」 按《三才圖會》《北固山圖考》:「北固山在京口城北,下臨 長江。《元和郡縣志》謂其勢險固,故名。梁大同十年,武 帝嘗幸此山,易名北顧。山之岡有甘露寺,門內稍右 有鐵」浮圖十級。山上又有觀音殿,殿前長江在目。殿 側巖下有秋月潭,潭之右為馬澗,庭下有鐵鑊。二山 之巔為多景樓。金、焦兩山東西相峙,北下山足石室 深可丈餘,名觀音洞。山之半為真武祠,鞠場有狠石, 蘇文忠公謂寺有石如羊,相傳諸葛孔明坐其上,與 孫仲謀論曹公兵事。鞠場之左有小水,渟泓深碧,名 「鳳凰池」,山南有天津泉。

按《潛確類書區宇部》,北固山,在鎮江府。《京口記》云:「在 潤州郡北一里,下臨揚子江。」

按《鎮江府志山川攷》:「北固山在郡城一里郡治後。郡 南有長山者,發自天目、屏風、三茅,至銅坑東卸而來, 勢高,延袤數里,東行為馬鞍、迴龍諸山,又迤邐而北, 至于釜鼎京峴,京峴中抽而右折為郡治。郡之北特 起此山,三面臨江,迴嶺斗絕,勢最險固,故名北固。《水 經注》所謂別嶺入江者也。其內鞏一枝,南向為土山」, 嶪然隆起,狀甚尊嚴。晉唐以來,郡治蒞焉,則北固實 郡城之後屏也。晉謝安、蔡謨皆于山上作庫,以儲軍 資,是後頹壞。山上猶有小亭,登降甚狹。梁武帝幸朱 方,樂平侯正義為南徐州刺史,乃廣其路,旁施闌楯。 武帝悅,登望久之,改曰「北顧」山上有寺,曰「甘露。」 西有五聖巖、秋月潭。宋嘉定中,郡守史彌堅因山趾 陂澤,疏為是潭以藏舟。巖石間有舊刻「秋月潭」三字, 明太祖擒偽吳戴院判,迴臨幸焉。潭側有蝦蟆池,石 似蝦蟆形。走馬澗,傳云劉備溜馬處此。中一小徑直 達山巔,兩壁夾峙,中通一線石,峭立險澀。明崇禎十 二年,知府程峋少甃治之。澗東有海涵河,其流俱入 于江。澗之上有橋,曰柳溪。

西南有鳳凰池,上有宋淮海書院趾。明太祖嘗臨此 池,召見耆儒丁熙拱等,有守法、守業、守誡之諭。時有 僧守型獻詩,盧陵王臣詩云:「山雲欲到龍初起,池水 空清鳳未還。」又有鰻井、天津泉、試劍石、狠石。

山後石壁,廣數十丈,峻峭險峙,下臨江潭。最高者名 鐵柱峰,一名石帆。觀音洞在石帆下石上題曰:「雲房 風窟雨。」傍有甘露門、跨鰲門,俱史彌堅立。甘露在北 固亭之北,跨鰲在南。又有鐵塔、雙麟塚、甘露港、甘露 渡、北固浦。

北固山部藝文一

《北固山賦         》明盛恩。

公子之與處士,辨囿既闢,辭鋒迺厲,各相誇詡,倦而 就憩北固山。主人於是揖而進曰:「二君之談樂乎?蒙 之竊聽久矣。嘗聞齊楚競利,而漢得以信其威;吳蜀 爭長,而魏得以成其功。敢申小子之末議,以廁大人 之高風。公子固云失矣,處士其亦未為得乎?夫太極 肇判,陰降陽升,游氣紛擾,有萬不同。凝而為山峙,流 而為川融。長江大河,天限南北,非以相蹙也。喬嶽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