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2 (1700-1725).djvu/108

此页尚未校对

金塘,晚抵螺頭港,參戎吳君亦率舟師來會。詰旦,抵 舟山,與吳君入城一閱。丁亥,過青雷頭山。自青雷以 前,千山萬島,莫可勝記。又前為石衕門,蓋數峰崛起, 潮汐經流旁午,其中為十六門,故又呼為「十六門」云。 我舟從中門行,廣僅可容福船,兩旁石齒齒立,亦險 要處也。戊子出沈家門,風雨交作,舟不能前。己丑昧 爽,風頗利,帆往如馳。須臾過蓮花洋,即抵補陀矣。由 短姑道頭從陸行二三里,至寶陀禪寺,瞻禮大士。于 是縱步遐矚,峰巒錯峙,若起若伏。雲霞往來,頃刻變 幻,目不暇接。寺前纍石為浮圖,曰「太子塔」,蓋元元統 中宣讓王施鈔所建也。由塔而南,遍地黃沙,即所稱 「金沙灘菩薩示現之地」,相傳為「紫竹栴檀林」者也。又 約三里許,至潮音洞。洞石巉巖,正瞰大海,巔有穴,可 俯而窺。波濤澎湃,激入洞中,或如洪鐘忽扣,或如猛 虎怒號。舊有殿宇橋梁,可以瞻禮,今皆廢。其右為善 財洞,巖有罅,窺之,深莫可測。相傳二洞中菩薩示異, 秉誠叩禮,往往多見之者。余愧武人未離火宅中,不 敢妄覬。遂復折而東,又三四里,曰千步沙。有僧大智, 自五臺山來,卓錫于此,結庵以居,曰「海潮庵。」有樓開 牖視之,則滄溟灝溔,近在几席。而濤聲訇磕,震應巖 谷,超然塵世矣。庵之後山頂有泉,大智命其徒貫竹, 引之瀹茗,味殊甘冽。已而日沉沉,向暮遂返。舟中往 余得吳道子所繪《大士像》,質素而雅近又得閻立本 所繪,則莊巖而麗。二人皆唐名手,余并勒之于石。明 發,復詣寶陀,植碑于前殿之中。于是再遊磐陀石,石 平廣可容百餘人,俯枕大洋,可以觀扶桑。《日出》,寺之 西偏石壁旁啟如扉,曰「天門。」由天門而入,為三摩地。 其下亂石離立,巖洞嶔岑,奇形詭狀,即良工不能摹 也。寺之深處有真歇石,蓋真歇了禪師修道之所。真 歇之前,突然一石,名「無畏石。」形雖方廣,而攲側若傾, 險峻莫有躋之者。獅子石即在其旁。其他若正趣峰、 靈鷲峰、觀音峰,皆望而覽之,不能盡陟,而補陀之大 概盡此矣。嗟乎!金仙靈異,示現于梅岑者,千有餘年, 歷代崇奉,愈久愈盛。一旦以寇氛不靖,竟為鯨鯢窟 穴。當事者遂奉其像,遷之招寶,而悉燬其廬,殆佛家 所謂「劫數」者非邪?尚賴君相威靈,廟堂碩畫,島人殄 滅,海甸肅清,佛法常明,教不終否。于是嘉、隆之間,有 五臺龍樹寺僧真松飛錫而來,大倡宗風,復興勝果。 邇年以來,大倍曩昔矣。恭惟我聖母慈聖皇太后刊 印藏經,并範金為像,繡綵結旛,命太監張公、少監孟 公齎捧敕書,賚錫于茲。煌煌寵命,悉勒貞珉,猗歟盛 哉!雖然,「衣袽之戒,復隍之虞,聖人垂訓至深且切。吾 輩世受國恩,職司戎務,其可不兢兢惕惕,夙夜靖共, 以無負國家設兵為民之意與?」庚寅復出外洋,抵桃 花山,欲訪安期生煉丹之所,人無識者。余乃復乘走 舸,遍歷山外大洋而返。夜半風雨陡作,辛卯不止。所 坐戰艦,如輕鳧拍浪,泛泛水中,從者食輒余更加 餐,迨夜風少定,余有事,欲暫歸關上,遂別吳君。壬辰 未旦,命挂席,舟卒告曰:「風不利,請少遲之。」余曰:「汝第 往。」遂行。質明,風果迅,未及丙夜,已抵招寶。蓋自桃花 至此,計程四百餘里矣。癸已入鎮,治庭前人散,援筆 書之。

普陀朗徹禪師修妙莊嚴路記 陳繼儒

東南水中之勝。江有金焦,大湖有七十二峰,不敢與 南海普陀鼎立,而三非遜百谷王以觀音大士道場 勝也。上自后王君公之使,以及老稚,緇黃越枝千里, 杭葦破浪來朝,禮一瓣香于此,膜拜涕洟,伏地不能 起。雜施錢穀、布帛、衣履、針紉之屬。巖居學道者,亦往 往微有所濟。獨舍舟登岸,磽确崎嶇,雨虐風饕之夕, 步步歌「《行路難》矣。」朗徹珠公歎曰:「昔雪山布髮,掩泥 持地,以身負土,古賢聖皆然。而區區一貧衲,敢不負 鍤先之乎?」發誓願捐缽貲,薙草萊,刊土石。不募而聞 聲者如鳥就巢;不召而樂赴者如蟻壘垤。經始于天 啟丁卯,落成于崇禎庚午。自道頭茶庵至白華庵西, 路闊二丈,階高三丈,庵前平坡十餘丈,進山門,曲徑 竹廊,至白衣真應殿,東達普陀寺。路長四五里,有茶 亭、自度亭可以憩,有兩旁雜樹可以蔭,有臺可以眺, 有山田藕花可以玩,有石几可以坐,有石柱題曰:「金 繩開覺路,寶筏渡迷川。」可以廠人天之觀。履道坦坦, 比之泥滑滑者何如?掉臂而入,比肩而出,不下車、不 讓畔,比之五步一喘、十步一蹶者何如?至是而朗公 之功德鉅矣。朗公曰:「吾師昱光老比丘,刺血書經,上 疏闕廷,請敕建本寺。上賜帑金,賜御製碑文,賜金斕 紫袈裟,吾師悉遜不有。若珠之畚石鍬土,何足挂有 道齒頰乎?」陳子曰:「『吾師劉貢父詩云:『欲行今日路,恐 背古人跡。欲行古人路,今人笑迂僻』。噫嘻異哉!吾與 朗公從何處下註腳?況世路願太奢,則缺陷難填,量 太隘則狹窳難廣,氣太橫則突兀難夷,心太曲則險 巇難經。要路危,岐路錯,末路迷,此楊朱、嵇叔夜所為 望而泣下者也。安得大善知識如朗公輩,布滿人間, 以平不平之心路乎?心路平,世路平,無論山中,即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