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2 (1700-1725).djvu/115

此页尚未校对

長蘆南遊,浮海至此,結庵山椒,扁曰「海岸」孤絕處,禪 林英秀多依之。郡請于朝,易律為禪。時海山七百餘 家俱業漁,一聞教音,俱棄舟去,日活千萬億命。 孝宗隆興元年七月,御宣德殿,夢遊補陀山,得異兆, 遂製《觀音贊》曰:「猗歟大士,本自圓通。示有言說,為世 之宗。」明照無二,等觀以慈,隨感即應,妙不可思。 宋嘉定間,賜修圓通殿錢萬緡,御書宸翰,并金襴衣、 銀缽、瑪瑙珠、松鹿、錦旛等。

理宗淳祐八年,詔免本山租役。

元成宗大德三年,賜新殿宇金百兩。四年,賜綵旛緘 香及帑錢二十緡。賜割鄞田、昌國田及山共四千餘 畝供僧。

大德四年,命李鐵木兒不花等治演法堂。

大千禪師,諱慧照,東嶼海嗣也,永嘉麻氏子。天曆戊 辰出世。樂清之明慶集眾而誨之曰:「佛法欲得現前, 莫存知解。縛禪看教,未免皆為障礙。何如一物不立, 而起居自在乎?所以德山之棒,臨濟之喝,亦有甚不 得已爾。」聞者說繹而去。至正乙未,遷主此山。先是寺 以構訟而廢,師以訟興,在乎辨難太迫,一處之以寬 慈,絕勿與較。且曰:「我佛得無諍三昧,所以超出群品。 我為佛子,可不遵其教耶?」眾服其化。

仁宗皇慶二年,賜主僧袈裟及十方僧飯,敕「浙省賜 鈔八百六十八錠,買給長明佛燈田三頃。」

玠禪師,氏族法系,俱莫之考。今按明宋文憲公濂所 撰《淨慈孤峰德公塔銘》,其略云:「孤峰族姓朱,世家明 之昌國,父有成,母黃氏。父與補怛洛伽僧玠公交。玠 聞雞聲入道,凡說法必鼓翅為雞號。玠亡已久,黃夢 玠來託宿,覺而有娠,歷十四月而生。」據此說,可知孤 峰即師後身也。

泰定帝泰定四年,賜飯僧鈔千錠,僧衣一百八件,供 聖黃金織文旛及金綵綺帛,又賜供營繕田二頃餘。 致和元年,賜香幣及鈔百錠。

順帝元統二年,宣讓王施建塔,鈔千錠。

明初,島賊葉希載等作亂,前鎮守明州駙馬王恭率 兵平之。洪武二十年,上命信國公湯和遣各島居民 徙附郡邑,而寶陀亦與焉。舟至沈家門,海上忽見一 金缽盂。既而登山迎瑞相,于郡城甬東棲心寺重建 大剎,以「補陀」名之。其寶陀故址,惟留小鐵瓦殿一座, 許一僧一价供奉香火而已。

武宗正德十年,僧淡齋募鑄「鐵瓦二萬、甎一萬,建正 殿五間,方丈二十間于潮音洞南」,即鐵瓦殿。

世宗嘉靖六年,河南王施琉璃瓦三萬鼎,新殿宇。 三十二年,東倭入犯。總督胡宗憲遷殿宇于定海縣 東城外之「招寶山」,迎大士像供焉,餘舍盡焚。

穆宗隆慶六年,五臺山僧真松來山,修復殿宇。 神宗萬曆六年,僧真表創「天王殿」、「雲會堂。」

八年,大智融禪師入山,見光景幽勝,欲開闢梵宮,乃 禱潮音、梵音二洞,若此地宜奉香火,大士當賜指授。 夜課千步沙,見潮擁一大竹根至,師曰:「此大士授我 也。」于是結茅斯地,題曰「海潮庵」云。

十四年,賜皇太后刊印《續入藏經》四十一函,并舊刻 藏經六百三十七函,裹經繡袱六百七十八件,觀音 金像一尊,善財、龍女各一尊,金紫袈裟衣一襲。是年 建藏經殿,奉太后頒賜藏經。立靜室五十三處。 十八年庚寅十月,寺僧有相訟者,郡丞龍德孚素信 佛,詣寺鞫僧,疑其不守戒律也,取《法華經》燬之,令僧 跨焉。夜夢神人訶曰:「奉道毀道,罪在不宥,罰作三石 牛嗇官。」蓋冥官也。孚頓首祈免。次日力求懺悔,僧大 智亦助之求解。已而夢告者曰:「願償經乎,用百當一。」 孚唯唯。返郡,亟印經百部以進。從此嚮道彌篤。 二十六年火,惟大士寶相獨存。是時當事者禁不得 復創,縉紳力為之請,始建藏經殿,俾僧守奉如初。 二十七年,賜《大藏經》六百七十八函,《華嚴經》一部,《諸 品經》二部,鏒金觀音像一尊。

三十年,賜建藏殿帑金一千兩,飯僧銀一千八十兩, 「誦禮《觀音經》銀三百兩,《觀音經》一藏。」遣太監張隨更 建藏殿。

三十三年,賜重建殿宇帑金二千兩,修齋銀三百兩, 及織紵旛幢、金花丹藥等,又賜《金剛般若經》一藏,《觀 音普門品經》一藏。又太后賜建寺銀三千兩,仍遣張 隨重建大圓通等殿,賜額為「護國永壽禪寺。」

三十五年正月,發帑金一千兩,遣御馬監太監党禮 建《御製碑亭》。

三十七年十一月。賜帑金一千兩。延僧檢閱藏經。三 年。

三十九年,賜帑金一千兩,祝釐飯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