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2 (1700-1725).djvu/116

此页尚未校对

普陀山部雜錄

《居易錄》:「長安薦福寺僧行義,予遊秦時識之。近謁普 陀山歸,見過雲與雲水僧七人,雨中烓香潮音洞虔 禱,願睹大士慈容。倏見洞中現五色光,光中有大士 立像,旁有白鸚鵡像,莊嚴妙好,是女人身。他僧見者, 種種不一,久之沒。」又云:「法華洞為大士演法處,有老 僧智玉居之,年百有二十歲,本明邊將也。落茄山有」 老尼,相傳百六、七十歲獨居是山,無伴侶弟子,距普 陀尚百里,寺僧往致供給。有見之者,寺有玉印,佩之 可以辟邪,已疾。《菽園雜記》以為普陀,梵語白也;落茄, 華也。以山多山礬花,故名,本一山也。

《普陀山志》蓮池大師云:「或謂五臺、峨眉、普陀三山,劫 火不壞,遊者能免三災。」此訛也。三災起時,大千俱壞, 何有于三山?若必遊此免災,則瞽目跛足不能登歷 者,縱修殊勝功德,終成墮落。而居近三山者,即愚夫 皆成解脫也耶!當知無貪乃不受水災,無嗔乃不受 火災,無癡乃不受風災。願念念開文殊智,行普賢行, 「廓觀音悲,則時時朝禮三山,親近大士矣。若不達此 旨,而遠遊是務,就令登七金,渡香水何益?」按此師此 語,凡在峨眉遊居者,皆當日誦一遍,以當聾鉦瞶鼓。 至于三災之說,遠不能料。但以明末論獻逆流毒西 川,所在屠戮,人類幾絕,惟峨眉山頂,賴菩薩慈力護 持,四眾安堵,雖謂之三災不壞可也。今觀普陀難作 蹂躪如此。而僧眾一無傷害。豈非大士慈悲加護之 力歟。

普陀舊有十二景,其名皆牽強鄙俚,不雅不真。予修 志之隙,登臨探討,擇其最勝且切者,表而出焉:一曰 《佛選名山》,一曰《短姑聖蹟》,一曰《兩洞潮聲》,一曰《千步 金沙》,一曰《華頂雲濤》,一曰《梅岑仙井》,一曰《潮陽湧日》, 一曰《磐陀夕照》,一曰《法華靈洞》,一曰《光熙雪霽》,一曰 《寶塔聞鐘》,一曰《蓮池夜月》。覽眺諸賢,自具真賞,百唱 千和。庶幾山靈不笑遊人岑寂耳。

元龜茲盛熙,明有《洛迦山上中下考》三篇,又著品四 篇,一曰《自在功德》,一曰《感應祥瑞》,一曰《洞宇封域》,一 曰《興建沿革》。予以其文不雅馴,且非志體,故不全載。 而節取其文,或入形勝,或入建置,或入靈異,或入頒 賜,或入法產。所遺者止雜引竺經、梵咒等辭耳。恐覽 者不察,以為全汰其文。不知佳句妙詞,固無遺棄,即 諧言怪事,足資聞見者,亦不妄刪也。

名山道場多矣,「幽遠清淨,無如茲土為最。數十里中, 無居民夾雜,則色空穢遠,葷䣱不聞,呼啼詬誶之聲, 塵譁都絕,一也。雞豚鵝鴨,概不畜養,客罟漁舟,禁不 入海,則殺機不作,腥羶永除,二也。香客到處,乞丐必 多,聾瞽殘疾,面目可憎,哀號可厭,獨此諸惡屏捐,不 特遠過靈隱、天竺,并勝二峨、五臺、九華多矣,三也。」幸 居此山者,不可不知。

崇禎間,有內官蘇若霖,懲忠賢之敗,挾貲來山,載鏒 金銅佛一尊,至道頭,未知適從,向大士前卜筄,法雨 吉,遂送入後寺,今奉圓通殿內。又施己貲千餘,莊嚴 淨土。甲申,聞變出山,年餘再來,竟隱山中,至沒。僧德 之,為之建塔,歲時設供。予謂張、王党、馬,皆以奉差,附 名佛域。若霖見幾避禍,審于擇蹈,又善用其財。五人 者,至今俎豆兩寺,若伽藍然,視王振忠賢一輩,不啻 天淵。善惡之報,良由自作,信矣。

山中翠微庵有一老僧清磯者,松江人,年九十八歲。 清癯古秀,躩躒善步。明天啟間,即居此山,與之言遺 事,娓娓不倦,惜重聽耳。其徒亦七十餘矣。珂月又為 予言,「此庵多出壽僧,昔其師祖活至百有餘歲云。」

普陀山部外編

《普陀山志》:唐文宗嗜蛤蜊,東南沿海頻年入貢,民不 勝苦。一日,御饌一蛤蜊,堅不可開,已乃見中有觀音 相,文宗諤然,命以檀香金盒貯之。後問惟正禪師,正 曰:「物無虛應,乃啟陛下信心,以節用愛人耳。」因罷貢 蛤蜊。詔天下寺院各立觀音像。

宣宗大中元年,有梵僧來潮音洞前,燔十指,指盡,親 見大士現大人相說法,授以七色寶石。

宋元豐三年,內殿承旨王舜封使三韓,遇風濤,見大 龜負舟,顛危且甚。舜封惶怖,望洞致禱。忽睹金色晃 耀,現大士滿月相,珠瓔燦然,自出巖洞,龜沒舟行。舜 封還,以其事聞,遂賜名「寶陀觀音寺。」

崇寧間,戶部侍郎劉達、給事中吳栻同使高麗。及還 自群山島,經四晝夜,月黑雲翳,冥蒙不知所向。舟人 大怖,遙叩寶陀,俄神光滿海,四燭如晝,歷見《招寶山》, 遂得登岸。

紹興戊辰三月朢,史越王浩以餘姚尉攝昌國鹽監, 偕鄱陽程休甫詣潮音洞,寂無所睹,一僧指曰:「巖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