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2 (1700-1725).djvu/23

此页尚未校对

富家塢,在洞橋外,龍王廟內,徑山東界也。

石壁塢,在山後。千巖萬壑,相傳群賢聚集之所。

千丈坑,在南塔龍首山下。懸崖直下,不啻千丈。《萬曆 志》曰:「在佛聖水下。」

林階坑,樹木齊茂,望如階梯,層層而上,故名。

雪坑,在橫嶺西北。四山高深,積雪不消,故名。

拉塔坑,在橫嶺下路。

行產坑,在千僧閣後。大慧時,以此山為行產衣單。

楊棧坑,在圓照房後。

百步坎,在黃沙灘後。

擂牛巖,在橫嶺下。

風洞,在子潛坑下。山風旋入,三伏凜然。

火衖,在凌霄峰背。幽深蕭寂,美竹蔽空。

仰天灣,在白雲山東。

楓樹灣,在孟家㟄外。

蜀葵灣,在孟家㟄左。

檀樹灣:在孟家㟄南。

梅樹灣:在梅谷房南。

碑牌灣:在鵬摶峰下。

椒園,在梅谷莊南。

菜園,在洞橋右。

茶園,在孟家㟄右。

菖蒲田。

蘿蔔坪,在黃沙灘上。

四顧坪,在山後。登此四望,一山在目。《萬曆志》譌為師 姑坪。

左龍湫,在本寺通道之左,亦名龍井。龍神捨宅奉祖 師,湫涸為平地,願留一穴通天目,以便往來。自後歲 率一至,至則風雷雨陰曀云。慎蒙《遊記》云:「其深無既。」 傳言井泉直通錢塘江。

放生池,在寂照菴前。宋時所鑿,有碣今存。池中深可 三、四丈,水蓄不流,雨不溢,旱不涸。繞以青石,圓整如 鏡,廣可盈畝。《萬曆志》曰:「有石碑曰祝延天壽放生池, 池中曾生金蓮花。」

明月池,宋紹興間,大慧禪師鑿于明月堂前。

洗硯池,在三門外。東坡嘗登山題詠,洗硯于此。其水 澄澈,每月明風細,水波粼粼,如有墨痕。

缽盂池,在堆珠峰下。

惠泉池,在梅谷房前。

廣積池,在圓照房右。

月清池,在圓照房前。

骨花池,在普同三塔下。古煉骨于此,投灰池中,結為 蓮花,故名。

瀑布,在凌霄峰下,經塢上,飛湍如匹練,懸注石崖。

甘露泉,在凌霄峰頂,明梵僧懷慧鑿出。

龍鼻水,在南塔下。從五峰中龍洞出,大旱不涸。崖巖 嶮巇,湍水瀑歕,若龍鼻中出,故名。

佛聖水,《嘉靖志》作「佛聖水」,在徑山石巖之下,舊鐫其 號于石。

香水海,在開山右石塌上。《游記》曰:「大可一拳,深三、四 寸許,大旱不涸。」相傳靈雞啄水處,味甚甘美。

錢王井,在方丈基前,錢武肅王所開。

將軍潭,在洞橋北。

孟家㟄,在風嘯嶺東南,圓照西房。

對過川,在佛聖水下。

迴龍橋,俗名「洞橋」,洞水瀠洄,逆注橋下。

月清橋,在圓照房前。

雙見橋,在骨花池下。

通徑橋,如玉禪師建,鎖大安澗口。古茶亭基址尚存。 有大松一株,相傳大慧手植。

雙溪,徑山前後二溪合流,故名。

徑山港口,雙溪盡處,凡至徑山者,停舟于此,古第一 山門也。

徑山部總論

《餘杭縣志》

輿地志

徑山乃天目之東北峰,餘杭之主山也。徑通天目,其 左宴坐峰、朝陽峰,北天顯峰當其前,堆珠峰,右偏鵬 摶峰、凌霄峰、御愛峰諸峰皆圍繞徑山,雄據乾位一 面之勝,此縣之鎮也。下有齊亨山、吳山、將軍山、高陸 山。越十數里,接舟枕山,千巖萬壑,如熊踞馬奔之勢。 旁接乾嶺以南,又接中嶺,迢遙數里,又接預墓嶺。越 乾嶺折而東行,有觀國山、新山、度溪接仇山,西接裏 山、吳山、響山、杜馬山,如右臂內抱。自徑山走五十里, 始為縣治。轉而西南,隱然相屬。越溪趨顧望山、菖蒲 山、大滌山、天柱山、九鎖山、青檀山、戎山、黃山、白鹿山、 乳山、九曲嶺,其山勢皆拱揖西南,至此又一地局也。 極南有由拳山、長嶺、唐苑山、新阜嶺、九隆山、岑山、烏 龍、離位諸山,皆遠近參錯,如秉圭璧,朝向縣治。洞霄 以東,有姥山、公山,二山如雌雄相並,東南接下黃山、 廟山、南湖山、鳳凰山,又南接稽亭山、青障山、金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