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2 (1700-1725).djvu/31

此页尚未校对

峰相望,各五六里。其中峰有漢隸,深刻四大字,曰「四 明山心。」其上為騫鳳巖,巖之右為石窗,四面玲瓏,每 天地澄霽,望之如牖戶,中通日月之光,亦名「四窗。」東 南十里為殺羊巖,神仙屠羊於此,有血漬焉。又南為 分水嶺,入鄞縣界。

四明山又在寧波府郡西南一百五十里,為郡之鎮 山。由天台山發脈,向東北一百三十里,湧為二百八 十峰,中有三十六峰,周迴八百餘里,綿亙鄞、奉化、慈、 谿及紹興之餘姚、上虞、嵊縣、台州之寧海諸境。上有 方石,四面如窗,中通日月星宿之光,故曰四明。其山 為餘姚所轄。東七十峰狀如驚浪。郭璞言「後五百年」 當立州治。至唐開元間置明州,適符其言。山西連脊 起峰,狀如奔牛,曰奔牛山。中有三朵峰,鼎足以立,漢 張平子居焉。其支山為杖錫,為石樓,為松巖,為雷峰, 為大雷,為雞籠,為烽火樓,為峒山,為鱉山,為西山。 按《紹興府志山川攷》,四明山在餘姚縣南一百十里, 山凡二百八十二峰,四面攢聳。梅福《四明山記》云:「四 明山周圍八百餘里,內八百餘家居之。」其山四面形 勝,各有區分,中通一溪,曰簟溪。東面七十峰,號驚浪 山,其境接句章,東為句章之地。西南山狀如奔牛,山 中有五峰,形如芙蓉,號芙蓉峰,正是四明山之心。其 峰有巖及石壁二峰,生五種之芝,自然花藥。南七十 峰,狀如驅羊,號驅羊峰,其地宛轉,吐出清澗,有七峰 甚奇。一澗出南,過一百二十里,其水歸鄞江南源,是 四明山南門也,號「白溪。」西南有八峰如罾囊,號八囊 山。西北有兩山如走蛇,山足澗深七十餘里,是四明 之北門山。四面二百八十峰,山內生銀蘭、香草、藥石、 乳梓、松柏檉、黃楊、茗樹、石燕毛竹、銀筍不死之鹽。此 蓋盡四明山形勢而言。若舉在餘姚境者,則由梁衕 至白水,又逶迤向東南行二十餘里,為三朵峰,少南 則芙蓉峰,又南為分水嶺,入鄞縣界。騫鳳巖之右為 石窗,四面玲瓏,每天地澄霽,望之如牖戶,中通日月 之光,亦名四窗,是稱四明。《唐謝遺塵》云:「是為四明之 目。」右為韓釆巖,左為下管嶺,入上虞縣界石窗稍西 北為樊榭,是漢樊夫人遺跡。又東數里為鹿亭,梁孔 祐隱焉。時有鹿中矢,來投祐,祐為豢之,瘡愈乃去。韓 采巖之北七里曰孔石。又十五里為丹山,赤水,狀類 設色,東連白水山。由孔石南轉而東五里為錢王鏐。 走馬岡又名青蜓岡,卓方六七里,細草連茵,若文簟 然。下走馬岡五里曰陳巖。又一里曰九雷嶺,昔有禜 嶺下者,九雷奮于湫中。由四明山心稍北,有洞曰潺 湲洞,濆瀑流沬,冬夏不息。洞之下為過雲巖,巖絕高, 雲霧乘之,有雲不絕者二十里,民皆家雲之南北,每 相從,謂之「過雲。」其南為雲南,北為雲北,並與韓采諸 巖相直。石窗西過白蓮莊,又西為簟溪,下為白溪,神 蛇居之,禱雨輒應,皆通于白水。又南曰黎州山,與嵊 界。山產青櫺子,其味極甘,其堅不可猝破。有猿,山家 謂之「鞠侯。」其大蘭、烏膽、蘿壁、茭湖、雲頂、東明、雙鳳、白 雲、南雷諸山之勝,三井、白龍,水臺之窟,鳳鳴之澗,問 道之石,真與天台、鴈蕩爭奇,皆在餘姚境。若夫杖錫 則在鄞,雪竇則在奉化,皆勝跡,各有寺,而雪竇尤奇。 又有大晦、小晦山,云是四明南之兩峰。小晦峰望如 樓閣,亦在奉化大都四明本石窗得名,其餘支隴甚 多,總謂之「四明」,猶西北諸山皆謂之「太行」也。若入山 問諸樵人,則隔里許即異名,殆難殫述。然蘿壁、南雷 等,今則別為著山,土人不復謂「四明」矣。明永樂十三 年,詔道士朱大方圖畫之。

句餘山,《山海經》云:「無草木,多金玉。」《水經注》云:「在餘姚 縣南,句章縣北。」今求之不得其處。舊經不載,想即四 明山也。

大蘭山在縣南八十里,支連四明。相傳漢劉綱夫婦 於此仙去。亦名「昇仙山。」

東明山,在縣西南五十里。是為四明水口。

白雲山,在縣西南六十里。

白水山在縣西南六十里,是西四明山壁峭立,其上 有泉四十二道,投空而下,其色如練,冬夏不絕,是曰 白水,亦名瀑布泉。白水宮在其下。其嶺曰瀑布嶺,相 傳劉綱夫婦乘羊過此,亦名羊額嶺。其峰曰三台峰, 下有龍湫,其深無底,有屏風巖、屏風潭。又有洗藥溪, 亦名紫溪,有石屋雲根之勝。別有巖曰寒草巖。 按《餘姚縣志·山川攷》:江南之山曰四明山。木元虛云: 「天下洞天三十有六,四明第九,其號丹山赤水」是也。 一名鬼藏山。秦始皇命王鄞驅山塞海,百靈勞役,奔 入此地,其初亦總名天台山。故孔靈符《會稽記》曰:「天 台山舊居五縣之餘地。」五縣者,餘姚、鄞、剡、台、寧也。若 非總為一山,則天台與餘姚隔絕矣。一名勾餘山。郭 璞注云:「在餘姚縣南,勾章縣北。」《晉·地理志》:「餘姚有勾 餘山。」在《南唐·地理志》,餘姚不列勾餘,第云「有四明山。」 蓋晉宋以後,遂以四明易勾餘矣。故王應麟《七觀》曰: 「東有山曰勾餘,實維四明。其山有二百八十峰,周迴 三百八十里,東連慈谿,西引上虞,南嗣天台,北包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