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2 (1700-1725).djvu/36

此页尚未校对

雖殺四虎,而母讎未足報也。」乃更跡母虎所行路,持 斧阻崖石待之。壯虎果咆哮過崖下,孝子奮而前,當 虎首,連斫數斧即斃。孝子亦隨死,僵立不仆,張兩目 如生,而手所持斧,獰不可奪,人咸異之。

唐祕書監賀知章,字季真,世居四明小溪湖上。性曠 達,無俗韻,嗜酒,善隸草書,晚年尤誕放,逍遙閒曠,自 號「四明狂客。」

《寧波府志》:唐天寶二年,明皇嘗遣使至廣茂潭投金 龍,密以朱筆記其左肋,繼而雨降。明皇目睹行雨,龍 左肋上有朱畫,及有「大寶永昌」四字,謂臣寮曰:「此四 明山所投之龍。」暨使回奏投潭之始,即泛出黑漆木 板尺餘,有金書「大寶永昌」四字,遂賜宮名大寶,潭名 「永昌。」

《鄞縣志》:「唐徐浩字季海,善書。其書稱『怒猊抉石,渴驥 奔泉』。由會稽隱於鄮。乾元二年,自稱四明山人,進《廣 孝經》十卷,授校書郎。」

《寧波府志》:「唐中書舍人徐浩,知制誥,貶明州別駕,遂 居於鄞,自稱四明山人。」

《奉化縣志》:「宋林逋字君復,隱於錢塘之孤山。咸平中, 徵召不起,賜號和靖處士。」有《將歸四明夜坐話別任 君》詩曰:「酒酣相向坐,別淚濕衿衣。半夜月欲落,千山 人憶歸。辭塵終古在,長瀑倚空飛。今日重攜手,前期 易得為。」

《鄞縣志》:「郭維,河南人。父貫,官奉議郎,終於長沙判官。 宋建炎間,維徙居四明,以所學教授諸生,從者如雲。 歿後,葬於西湖之原,榜曰郭先生墓。」

《奉化縣志》:乾道淳熙間,皇子魏王出鎮四明,忽遘疾, 寒熱互作,水漿不納,群醫叢治,或云當補,或云當表, 人人自殊。董溱至,切脈曰:「此食積所致,法當下。」眾譁 然笑之,以牴牾罷去。繼召陸溥往,二人值於道,問王 何疾,答曰:「診脈視證,當服感應丹。王與諸醫皆不然, 吾退。溥曰:『審於君言,即假此藥』。」溱即探囊與之,溥乃 飾以丹砂,易名而進,再服即瘥。王曰:「良醫也。」厚遺以 報溥。溥對曰:「此藥非溥所能,實董溱之功也。願以所 賜悉歸之。」王詢其故,具以實對。王遂兩奇之,而並賜 焉,皆官為翰林駐泊,世稱董、陸義遜云。

《奉化縣志》:「陳桱,字子經。祖著,宋祕書監、知台州。晚居 四明山中,嘗本《綱目》著書,以紀歷代之統。父泌,饒州 教授,表章家學,訓釋惟謹。桱自束髮受書,即知弘前 人業,乃敷筆紀二百卷,名之曰《通鑑續編》。」

《慈谿縣志》:「揭汯字伯方,荊楚人,傒斯之子。官至肅政 廉訪司事,守建寧。偽漢陳友諒兵寇松關,汯與經略 使協謀禦賊,復延平等三州。既而赴召。時淮浙亂,道 不通,留家四明之慈谿,挾子樞浮海趨遼東,制授刑 部侍郎。」

《餘姚縣志》:「戴良字叔能,號九靈,浦江人。從學黃溍、柳 貫。元至正間,余闕行部,曰:『士不知詩久矣,非子不敢 語』。張士誠據吳,良為淮南儒學提舉。明師伐吳,良從 海道乞師山東。吳亡,良附海舟至定海樓,棲遲於慈 谿之華嶼鳳湖。洪武五年,遷居餘姚秦湖石堰之側, 與謝肅、丁鶴年痛哭四明山水間,其詩不忍讀也。」 《慈谿縣志》:「戴良,至正辛丑,用薦授淮南行省儒學提 舉。然時事已不靖,無可行其志,遂南遊四明。四明多 佳山水,耆儒故老往往流寓於此。先生每相與宴集 為樂,酒酣賦詩,擊節歌詠,聞者以為有《黍離》《麥秀》之 遺音焉。」

《寧波府志》:「明嘉靖三十四年九月,倭寇數百刦仙居、 黃巖,官兵追之,奔奉化,走鄞江橋,出四明山,據紹興 之龕山。十一月,復寇奉化之楓嶺,殺主簿畢清,義士 杜文明,與象山賊合,突過四明山,犯上虞。」

《嵊縣志》:明童其鈁,字啟之,遊謝鄉人。邑諸生。放邁不 群,居四明山中,尋幽覽勝,得意忘返。嘗採槭株,大一 圍,盤根錯節,屈折多奇,刮飾為供。性好飲,醉則坐臥 其旁,以快己意。嘗教授生徒過弟子舍,必沉酣而後 已,弟子過之,亦列饌作竟日歡,里中稱曰「酒仙。」山寇 梟張,居人多奔逸,鈁縱飲如故。或至其里,則以壺漿 飲之。山寇見為酒中人,且坦率無猜,不惟不虐,更加 禮焉。

《鄞縣志》:「明沈愷嘗乘舟泛月湖,南望四明諸山,隱隱 如畫,北顧石虹襟帶,碧流如染,至含嵐浴暉,頃刻殊 狀,殆不可攬詰。愷乃見而嘆曰:『意必有異人宮焉,不 然何其山青水麗,一至此也』?問之,乃唐祕監舊宅。」 《寧波府志》:「醫學:孫正科讀書能詩。宣德間,清軍御史 駐節四明驛。驛在月湖中,沚東岸陶氏女淫行,御史 與」侍寢。少年夜舟渡,與陶女同榻,及旦而返。諸屬官 入揖承事,皆令退止,留孫正科立堂下,問曰:「聞汝諳 詩,汝詠驛景?」遂口占曰:「四明仙館絕浮埃,隔岸桃花 爛熳開。春色惱人眠不得,夜深船過月湖來。」御史赧 然,少頃曰:「詩不類《唐》,《哇》噪耳。」對曰:「實景也。」遽斥之出, 明日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