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2 (1700-1725).djvu/4

此页尚未校对

石室洞亦名藏書洞,在大滌中峰前有巖竇,石梁亙 焉。洞外泉脈垂溜,注於石梁之下。郭真君登山採藥, 常濯于此,名洗藥泉。洞初未顯,唐吳筠解化于宣城, 指示門人藏書劍于此,尋訪果得之,故名藏書。內有 石室,故又名石室洞。洞中有三穴如「品」字,上瞰天目, 若四明天聰也。山腰有石窪尊,洞上有石茶竈,皆仙 家遺跡。隱士陸維之嘗築室于此,號石室先生。 白茅洞在大滌山西南十里,按《記》曰:晉人遇一道士, 衣巾爽麗,自洞中出,詢所自來,曰:吾白茅先生也,因 名此洞曰白茅。其門如井,垂綆而下一二丈,至平地, 可環坐二十人。復偃身下入,又二丈許,有仙人酒甕、 石棋。石上一竅通明,仰窺日星,境界奇絕。第山高路 阻,罕有至者。

鳴鳳洞,在宮外一里道旁。山上石門阻隘,劣容童稚 入者云。其間石室,廣浮兩間,屋旁一小徑,不知所極。 上有泉穴琅璫,流為環珮聲,下入方池,未嘗減溢。耆 舊云:「錢王時因鳳凰來鳴,故以名洞。」其鄉亦改為靈 鳳鄉。

龍蛻洞在宮外,與鳴鳳洞相對,山崖中間可百步許, 喬林幽隱,巖穴巉𡽱,玲瓏嵌空,深可數丈。宋皇祐初, 羽士于洞中獲龍蛻骨,齒角皆具,故名。《記》曰:「五洞潛 通」,此其一也。

歸雲洞,去宮五百步,在棲真洞左偏半里許,蓋棲真 之後門也。深可百餘尺,洞有罳頂,亞於前,洞常有雲 氣往還洞外,故名「歸雲。」前有隙地,灌木修篁,蔽映谷 口。洞門僅數尺,下入丈許,石壁光瑩如瑪瑙,或如玉 色,紋理若刻畫,旋雲飛霞,自然成章。直下有方池,深 不盈咫,廣可二尺,長三尺。池底色白,如累珠鏤玉,澄 澈可愛,水盈涸不常。又下數十步,有白石若人者三。 又下數步,左偏上陟,有石盆,其上恰承滴水,涓涓細 流入盆內,可盥濯也。四周石乳旋凝,若垂瓔珞。右偏 直下十四五步,闊二丈許。周遭平坦,可容三十餘人。 鳴鈴洞在洞霄宮東,山上多竅穴,風作則鳴。《嘉靖志》 曰:「舊本作鳴虛洞,名尤雅」云。

雷門新洞邑孝廉何瑞圖經理大滌書院,因居焉。後 因霆震一聲,書院之側崖崩石摧,豁開洞天,深不可 測,故名曰「雷門。」

伏虎巖在宮山西南峻壁間,若環堵之室。南有路,躋 巖者登攀而上,旋下行,復陟崖磴,方至其所。藤蘿蒙 蔚,窅冥晝昏。怪禽哀啼,鼯鼪棲竄,非有道之士不能 處也。晉真人郭文伏虎故處。

仙跡巖,去宮一里,在行路隔溪崖石間。相傳秦始皇 至海,求三神山,將壘石為橋,振鐸驅山役鬼,移巖茲 山,岌岌欲動。忽有仙人叱鬼,以身扼崖石,使不得去。 至今崖上有遺跡,儼然肩帔簪冠,略具溫潤瑩澤,苔 蘚不生。以手摩拭良久,作古《桂香》云。

來賢巖在宮東南青檀山前。嵌空數丈,上有盤石可 坐,藂篁美蔭,蒼翠靜娟,用資遊憩。宋熙寧間,東坡為 郡倅,與蔡準、吳天常、樂富國聞人安道、俞康直、張日 華皆幅巾藜杖,盤桓于此。坡公成七言近體一章,諸 君和之,故詩有「作者七人相對閒」之句,來賢之名緣 此。

試劍巖,自來賢巖東行可二百餘步,有兩石亭削中 分劃如剸割,故名。旁有巖隙,可憩數人。

「石室」,即唐吳天師瘞書劍地,宋陸維之、朱行咸居焉。 觀嶺,在宮西南,自上塢過大滌洞前,古天柱觀,路由 此入,故名。

西天柱嶺,在宮左偏路口,棲真洞左。嶺首循大路直 上,左折則玉洞。自嶺趾折入,支徑約一里,則至石室, 有亭曰「採芝。」越嶺為楊、徐諸村。

東天柱嶺在宮右偏青檀山後,亦名九曲,蓋自山趾 歷九折,乃達其巔,有亭可憩,名「九曲亭。」越嶺則為山 南,循東溪達邑中,其道上溪山清勝,有足觀者。 湧翠石壁在試劍巖後三十餘步,有峭壁,面北從地 湧起,高可一二丈,廣二三十丈。其上蒼翠玲瓏,突兀 萬狀,譎詭奇傑,盡態極妍。上有石乳,飲之芳香。有巖 對峙,相去僅數尺,側足附巖,劣得道步,有亭外向,曰 「翠微。」

石步障由天柱嶺自石室歷數折,上有蒼石,松徑聯 屬,可百餘步,故名「石步障。」

小石門在來賢巖東二十餘步,歷陂陀而上,即青檀 山路。右依巖石,左瞰深壑。旁有巨石,對巖競峙,併勢 爭高,號「小石門。」

藥圃在來賢巖宜霜亭下。唐夏侯子雲種藥于此。芝 畦、術塢,百藥之植,靡所不有。至今四山產藥草六十 餘種,圃跡猶存。

南陵古道院址。真君許遜居大滌山,昇舉有期,預報 南陵知己曰:「來日上朝玉帝矣。」至期,道侶登陵北望, 彩雲滿空,真君乘白鹿冉冉而去,故名此地為南陵 松化石。在洞霄璇璣殿前。凡兩株,蘚皮堅蒼,疑為古 松所化,今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