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2 (1700-1725).djvu/40

此页尚未校对

陽之於叔子,因名峴山。二峰相峙,有東峴西峴。唐寶 曆中,縣令于興宗結亭其下,名曰涵碧。劉禹錫有詩 云:「新開潭洞疑仙府,遠瀉丹青到雍州。」即其所也。 按《廣輿記》:湖州府峴山在城南,舊名顯山。晉太守殷 康嘗築亭其上,唐改今名。

按《浙江通志·山川攷》:「峴山在湖州府烏程縣城南五 里,舊名顯山。晉太守殷康築亭於其上,故名顯亭,唐 避廟諱改焉。山之首見者曰峴,茲山首見于郭南,厥 名允協。天寶間,刺史韋景先立五華亭,上有唐相李 適之石樽,有三賢祠,祀顏真卿、蘇軾。王十朋有浮碧 亭、逸老堂。」

按《烏程縣志山川攷》:「峴山在縣南二里,舊名顯山,唐 避廟諱改焉。《釋文》云:『峴,見也。山之首見曰峴。一出定 安門即見此山,故名峴首。山頂舊有靈慧塔,久廢。有 浮玉泉、窪尊石、瑪瑙坡、高座石,麓有盤陀石,水際有 奇樹石,當前碧湖千頃,浮玉一片,若拱若就,百里中 一勝概也』。」

鑿嶺,在峴山右崦。相傳秦王以此處有王氣,鑿斷山 脈。

《古蹟攷》:「『清遠閣在峴山,明嘉靖丁未,通判湯世賢建, 取蘇軾吳興清且遠』之義。」

文昌閣在峴山空明樓西。明萬曆二十五年,張兆元、 陳允升、陸昌祚、潘士遴刱建。「憑欄遠眺,景物在指顧 間。」久而傾圮。今移建百花洲上。

滴翠軒在峴山逸老堂西,前有竹林,鮮碧可愛。司理 張應雷柱聯云:「竹影一簾碧;松聲萬壑秋。」

萬籟軒在滴翠軒右。蔡善繼嘗讀書于此,題其額。 「逸老堂」在峴山頂。唐一菴言,舊有高風堂,祀披裘翁 吳慶之、沈度、沈儆、沈顗、沈道虔、沈徽、賈收、胡仔、林靜、 章德一、沈貞、夏義甫、王升、吳珫,凡十五人。後增衛富 益後圮。明嘉靖丁未,通判湯世賢即其址倣香山洛 社遺意建堂,榜曰「逸老。」為尚書蔣瑤、劉麟、顧應祥,參 政陳良謨、主事唐樞諸老社會設。乙卯倭亂燬,後知 縣李橡重建。萬曆丙申,茅國縉修。甲寅許孚遠復舉 社,集知府陳幼學置田供會,後復圮。

胥臺讀書樓在峴山。明嘉靖癸巳,吳郡袁袠戍湖州, 讀書其間,後人仰之,因以名樓。

空明樓在讀書樓之左,孫一元、袁袠嘗觴詠于此。 「念西樓」在滴翠軒後,倚崖面西夾山,一帶湖光,玅喜 諸峰,山色俱入欄檻。明萬曆癸酉,僧悟真建。

顯亭在峴山。太守殷康建,五代天福中毀。

五花亭在峴山。唐天寶十二年刺史韋景先建。景先 父南金,祖璋,凡三世為郡守,故以名亭。乾德中毀,明 洪武間復建。弘治中僧德賢重修。今廢。

浮碧亭在峴山。明正德壬申,通判侯爵建。宏麗爽塏, 湖山城郭,覽挹一盡。劉麟《記》。嘉靖乙卯燬,萬曆二年 重建。

湖山絕勝亭,在峴山內,樹岳,郡守去思碑,施儒記。 湖山一覽亭,在峴山內。樹萬,郡守去思碑,尚書蔣瑤 記。

逸老碑石亭在峴山,明嘉靖丙寅,參政吳龍建,劉麟 《碑記》:「吳門文彭書。亭廢。萬曆丁未,知府陳幼學徙碑 逸老堂右。」

喜留亭在峴山。明萬曆丁未,為知府陳幼學加秩留 任建。費兆元《碑記》。

窪樽亭在峴山上。有石竇如樽,可注斗酒。唐開元中, 李適之為湖州別駕,視事之餘,攜所親登山恣飲,悵 望帝鄉,時時一醉。後入相,土人因呼「李相石樽。」顏魯 公守郡,亦與門生弟姪宴集聯句。

「朋壽」臺在峴山,與逸老堂同時建,即靈慧塔。舊址久 廢。

盤陀石在峴山放生池側。石勢平坦,可坐百人。上有 奇樹,壽藤扶蘇,蓊鬱可愛。郡人張睿卿鑿石,題曰「小 盤陀。」

瑪瑙坡,在峴山窪樽亭西,以石紋如瑪瑙,故名。稍南 有「高座石。」

「百花洲」在峴山寺左。宋熙寧中,郡守孫覺開闢,遍栽 芰荷桃柳,亭榭參差,往來鱗集。今建永靖祠于上。 「蓮花池」在峴山瑪瑙坡上。方廣不盈丈。湯別駕鑿以 瀦水,貯泥,種紅蓮。

蘇灣在峴山南,郡守蘇軾為築湖堤,立亭車蓋山。後 名賢陳舜俞家此。

峴山部藝文一

《遊峴山記        》明·朱長春

湖州諸山,三面迤邐赴城。其城南半里,則峴山舊顯 山也,獨近諸山,屏障層峨,峴山數百武,歷其裊形如 丸。又獨小,下枕碧浪湖,則餘不前溪。二水西南來數 百里合流,當山而渟一區,清若鑑焉。亦云「峴山溪」,溪 中有石如洲如眠牛,四周水環之,其水四時漲落,長 浮浮然云。浮玉山,其上有塔有亭。殷峴之南當寺門, 升峴,則吳興之勝略盡。南列道場,北盤弁蒼,東北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