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2 (1700-1725).djvu/51

此页尚未校对

仙蹤不可復尋矣。乃置祠其上而歸。耕,唐文貞公璟 曾孫,補闕公嗣先之後。嗣先在唐官左補闕,弟嗣宗 官奉化令。後梁移唐祚,嗣先避地西蜀,家雙流,遷崇 慶。嗣宗家奉化邑東斗門頭,不忘其祖,因名其所居 之鄉曰「廣平。」宋紹興中,耕拜閬中令,好仙術,棄官至 四明,尋訪故奉化令嗣宗之後,會譜敘惇宗盟于廣 平鄉,歲久忘歸,慕雪竇形勝,遂創屋爛平而隱焉。宗 人咸高其誼,相與置田三百畝于山下錦溪之陰,以 供衣食。迨歿,即以故居為祠,原田給祀,倩方外典香 火,奉肖像。嘉定改元,伊孫四川類元正仲上春官,自 京都來訪雪竇故居,會宗族登祠,祭畢刻石紀事而 去。宗人以爛平僻靜,人跡罕到,久必廢祀,置田盡捨 雪竇寺。管業號其田屋曰「中莊」,僧為立捨田。大檀越 雪溪仙隱宋公木主,同捨田黃刺史神位,安插正殿 西北簷窩。寺僧日奉香燈,歲遇令節,必修齋誦經報 之。

《清異錄》云:居士李巍,隱于雪竇山中,畦蔬自供,不設 五味。人問巍:日進何味?答:以:「煉鶴一羹,醉貓三餅。」問 者下山問所親,曰:「此清飢道者,旦暮必以菜解。」 《老學庵筆記》:「僧行持,明州人,有高行而喜滑稽。住雪 竇山,貧甚。常自言曰:『大樹大皮裹,小樹小皮纏,庭前 紫荊樹,無皮也過年』。」

雪竇山部雜錄

《奉化縣志》:倪長玗《雪竇山資善寺記》云:雪竇山者,起 天台摘星峰,歷華頂東走數百里,為四明山。四明山 雲奔二十里為雪竇山,亦曰乳峰山,距奉化縣西北 五十里,峰頂平闊,數千人可容也,而資聖寺踞之。昔 任士林作《鑄鐘疏》謂「行禹穴而四明山為最,俯鞠猴 嶺,出二十里雲,遂有雪竇。」又樓鑰《錦鏡池記》所稱:「自 下而升,既至絕頂,其地始平曠,寺據正中」者是也。

天童山部彙考

寧波府之天童山

天童山,在今浙江寧波府鄞縣城東六十五里,昔有 僧結廬于此,時有天童給之薪水,曰:「吾太白星也。」言 訖而去,故名。其山上有玲瓏巖,山下有天童弘法禪 寺。

按「《方輿勝覽》。浙東路慶元府。天童山。在鄞縣城東六 十里。山上有寺。」

按《潛確類書區宇部》:「天童山在鄞縣,晉永康中,僧義 興卓錫于此,有童子給役薪水,久之辭去,曰:『吾太白 星也。上帝遣侍左右,言訖不見』。」太白天童之名,實昉 于此。

按《浙江通志山川考》:「天童山在寧波府鄞縣東六十 五里。」

按《鄞縣志形勝考》:「天童山在縣東六十五里,山上有 玲瓏巖。」

《寺觀考》:天童弘法禪寺,在縣東六十里太白山之東, 舊名天童山景德寺。晉永康時,僧義興誅茅結屋,禪 定于中,有童子日給薪水,久而辭曰:「吾太白神也。」上 帝以師篤道行,特遣侍左右,語訖不見。又唐僧法璿 虔誦《法華》,亦感天童進供,太白天童之名因此。開元 中,祕書郎萬齊融建多寶塔。乾元三年,敕賜天童玲 瓏寺額。咸通十年,更賜「天壽寺」額。宋真宗景德四年, 賜「景德」額。明宣德三年,佛殿燬。七年住持圓愷重建。 萬曆十五年七月二十一日,雷風大作,殿宇盡滅于 洪水。崇禎四年,僧圓悟重建。今為天下禪宗五山之 第三。

天童山部藝文一

《遊天童山記        明》·李濂

明州東二十五里,有大澤曰東湖,方八十里,受七十 二溪之流,灝溔匯蓄,足以溉鄞七鄉之田。舊名「萬金 湖」,昭利溥也。唐天寶間,鄞令凌南金始廣闢之。宋天 禧中,郡守李夷庚增築堤堰,民不知旱。南渡後,史丞 相卜塋湖上,遂益勝麗,祠宇邃密,卉木芬郁,埒杭西 湖之盛,故並稱「東湖」云。嘉靖癸未春,余觀水利于東 湖,因為阿育王天童之遊。夏官黃汝文時在告,陪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