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2 (1700-1725).djvu/81

此页尚未校对

從五泄至洞巖寺,凡三十里,洞在寺右,始入如永巷,巷窮乃開,闊如七間大廳堂,遇闊處即名一洞,如是者不測為幾也。未入時,寺僧攜席以從,云「穴隘至,不得手行,須首引其尻,如蛇蚓狀,以為藉耳。」 洞中然數十炬猶暗。炬火小如棗核,不見光燄。隘處又苦煙塞,觸眼鼻皆酸。既至穴口,數以頭試之,畏煙,竟不果。惟寺僧與王生及僮輩二三人,更進數洞。出為言所以,「聞昔有行腳僧,曾擔糠深入者,見大溪石橋而返,頂上聞櫓聲,當是錢塘江也。」

靈洞積陰晦,火烈不得揚。一炬纔照身,有似秋螢光。 神幽意多危,群客悄不狂。相牽隧道窮,砑爾開堂皇。 石髓結還滴,蝙蝠鳴且翔。布席通穴口,投身引其吭。 要當蛇螾行,恐逼蛟龍藏。勇夫三四人,老僧啟前行。 還言所歷殊,一一仙人房。其下流清泉,其上安橋梁。 蹊嶺突高下,尻背時低昂。火燭黯欲盡,窔奧安可量。 嘗聞長老說,有衲來何方。折松為明燈,腰包裹餱糧。 持咒禁妖怪,表塗留秕糠。猛志忽地險,深探遍靈鄉。 頂上搖櫓聲,依稀是錢塘。與君凡境居,安知仙路長。

第一泄          袁宏道

踏人肩而行,次第乃得過。射眼風絲飛,置足山毛破。 跼身縋草移,定喘盤泥坐。五水勢高低,千峰身頓挫。 路荒雨氣腥,樹老斑皮裹。度嶺羡猿輕,投崖愁虎餓。 常恐決性命,歸來始相賀。

五泄三首          徐渭

五條挂練玉龍奔,七十二峰鬼斧痕。墮水墮驢俱不 恨,古今一死博河豚。

其二

斗崖緊接大槽平,長練難傾怒愈生。絕似海門潮正 急,白頭翻貼黑沙行。

其三

紫閬村中一線微,穿廚入竈浣裙衣。無端流出高巖 上,解與人間作雪飛。

五洩山部紀事

《鄞縣志》:「唐僧心鏡,名藏奐,俗系朱氏,華亭人。丱歲出 家,師事道曠禪師,後詣中岳受具戒。遍歷湖山,詣五 洩,遇虛默大師,一言契合。大中間,鄮人始寧宰任景 求捨宅為禪院,迎居之。後剡寇裘甫率徒二千,執兵 畫入,師暝心宴坐,神色無撓,盜眾皆悸懾,叩禮而退。 寇平,郡中奏請改禪院為棲心寺,以旌其德。」

《諸暨縣志》:「五洩名山,甲于越東,當道士大夫時至遊 觀。明萬曆間,知縣劉光復念地方供應之煩,置田六 畝,永作五洩公費,每年里長輪守,至今碑載青口。」

五洩山部雜錄

宋王十朋《會稽山水賦》:「五洩爭奇於鴈蕩。」

明袁宏道《越中雜記》:「越人盛稱五泄,然皆聞而知之。 陶周望雖極言五洩之好,其實不曾親見與我等也。 發郡城凡二日,至諸暨縣,縣去五洩尚七十餘里,次 日始行。一路多頑山,無卷石可入目者。余私念看山 數百里外,敝舟羸馬,艱辛萬狀,今諸山態貌若此,何 以償此路債?周望亦謂乃弟,余輩誇張五洩太過,若 爾,當奈中郎笑話何!」獨靜虛以為不然。頃之,至青口, 兩山夾天如線,山石玲瓏峭削,若疊若鏤。數里一壁, 潭水清滑流壁下。一壁上有古木一株,土人云是沉 香樹,一年一花,猿猱所不到。其他非奇壁則皆穠花 異草,漫山而生,紅白青綠燦爛如錦映山紅。有高七 八尺者,與他山絕異,因相顧大叫曰:「奇哉!得此足償 路債,不怕袁郎輕薄也。」王靜虛曰:「未也。爾輩遇小小 丘壑,便爾張皇如是,明日見五洩,當不狂死耶?」靜虛 曾習定五洩三年,以是知之極詳。余與周望聞之喜 甚,皆跳吼沙石上。緩步十餘里,始至五洩僧房。靜虛 曰:「牛羊下矣,五泄留供來日朝餐。」因散步前山,沿溪 而行,兩山一溪,比青口天尤狹,而奇峭。率相類山形, 或如鑪,如鐘鼓、如屏障劍戟,皆拔地而生。溪旁天竹 成林,行數里,遇一白鬚人,云:「前山有虎。」同行者皆心 動,尋舊路而歸。

五泄水石俱奇絕。別後三日,夢中猶作飛濤聲,但恨 無青蓮之詩,子瞻之文,描寫其高古濆薄之勢,為缺 典耳。石壁青削,似綠芙蕖,高百餘仞,周迴若城,石色 如水浣淨,插地而生,不容寸土。飛瀑從巖巔挂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