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2 (1700-1725).djvu/97

此页尚未校对

獅子四十座,跳躑生動,精采異常。

瑤池橋在西池上,與永壽相望,廣長各一尋,琢方石 為之,窪端阜中微成虹也。架梁橫石,四隅各製龍首, 雨時噴泉如珠。池內俱產千瓣白蓮,瑤池狀其白云, 俗呼「蓮花橋。」

智度橋在鎮海寺右,即青玉澗與諸水匯流處。橋跨 其上,廣二丈,長九丈餘。往時廣渚澄潭,鷗鳧多集其 際。近沙淤成蹊,溪遷雨瀑。橋下林木茂生,雨後亂泉 暴流,有靚幽之觀。

雨瀑橋距智度橋數十步,溪流東折,雨後泉懸石上, 俯窺之如瀑布,可尋丈也。

大士橋在潮音洞上。宋寧宗嘉定間,住僧德韻建,御 書「大士橋」三字以賜之。明時久廢。

新羅礁,在西南大洋中石牛港口,即日本僧慧鍔觸 舟禱佛處也。

善財礁:在潮音洞前大洋中,小而低。每浪觸礁間,恍 如小艇投岸也。相傳為「善財南詢參大士處。」

龍潭:在潮音洞口。舊傳,娑竭羅龍居此,興雲吐電,常 致靈異。

龜潭在茶山中,近飛沙嶴。水深碧汪泓,旱不竭,潦不 泛,相傳龍種居此。

東澗俗呼《東溝》。

西澗俗呼《西溝》。

中澗俗呼「川溝。」三澗俱在茶山中。茶山即白華頂後 西北之山較諸山尚峻。一幹中分三大支,支之界俱 有溪澗,闊處亦至尋丈,狹者數尺。架石橋略彴以通 往來。此近東南之山所無也。清泉響流,古木繁蔭,奇 石縱橫其際。經遊至茲,不覺身在海島中矣。

青玉澗,在光熙、錦屏諸峰之下,出鎮海寺前,環抱若 帶。其下碧石瑩燦,掩映清流,水石相觸處,如漱珠噴 玉。洛伽溪澗最稀。由前歷後,此為冠矣。

澄靈澗在圓應峰下。繞舍利塔北流。以塔故,別公立 此名也。

雪浪澗在本山下。

菩薩泉,在寺左香積廚外。方廣丈許,澄泓窅深,色如 拖藍,味甘洌,寺眾千人,日汲不竭。

菩提泉在寺右山麓,禪堂西方數丈,白色如璁玉。掬 飲清芬,旱乾不涸。

「三昧泉」,在永壽橋南,甃方池,周廣四丈。

活眼泉在寺西息耒園內。潮公治退居之室,得泉,飲 之而甘,故名。

八功德泉:在妙莊嚴路西。

滌心泉在道頭,瀕海,潮長,時若欲沒,然水清味甘,挹 注不匱。山中多甘泉,不著名者甚眾。斥鹵鹹墳中,乃 能𣹢英貯液,瀹荈烹茗,不遜江心、峽口。非惟造化之 奇,抑亦聖靈之澤矣。

「葛洪井」在寺後煙霞館側,甃池方廣丈許,相傳葛仙 翁煉丹之井。繞霤涓涓,日夜不息,色湛碧而味甘鮮, 嗽之清人肺腑。

仙人井,在几寶嶺下。從嶺麓下坪,低丈許,自坪東折, 又下丈餘,有石窟。入窟寒氣侵人,雖酷暑不可久居。 沙土中有孔如斗,注泉不竭,名「仙人井。」距海不百步, 入地又深,味乃甘美如此,豈非靈壤之仙液哉?子真、 稚川,則不可得辨矣。

金沙井在圓通殿右,今在方丈後,舊呼「龍井。」

海印池在寺前,奉川戴澳題。「一名蓮花池。」廣十餘畝, 東西各有橋。築橋成隄,故分三池。中涵清波,湛泓如 鏡,四山林石倒影,窺之如畫。東西兩池俱產蓮,紅白 千瓣,盛時並頭,五色競開。寺僧據此以占祥,慶夏秋 之交,萬莖千葩,香被巖谷,儼游西湖靈隱間。

放生池即「海印池。」寺僧歲放魚鱉充牣其中,故一池 兩名云。

光明池,在潮音洞,即慧泉也。正德間,太后遣使禱取 以療目疾,賜名。

剪鑑池在白花庵內之左,僧朗徹所鑿,甃石方廣數 尺,泉清味甘,荇藻幽徹。雲間陳繼儒題名,張瑞圖、曹 學佺、范允臨俱有銘贊。

山、下海道山四面之海雖稱大洋,然皆有近山羅列 映帶,望之恍如內地。西南角上小山尤多,惟正東西 無山。從此揚帆直至日本,汪洋浩渺,不可以道里計 矣。海水高下無定、順逆不恆,所由險也。其故,蓋緣近 山之區,地脈隆阜,石磧蟠結,從高趨卑,理之一定;而 舟道經行,不能不趨險爭難。如蛟門、蓮花洋,眾山盤 踞錯出,是以海水亂流。往者海道生疏,多致失事;今 長年柁師,伎精徑熟,兼之器用利備,所以進香小舶, 周流無患。

蓮花洋,即山之西南海也。元豐中,倭人入貢,見大士 靈異,欲載往其國。至洋,滿海生鐵蓮花,舟不能行,倭 懼而還之。洋之得名以此。

東大洋:在山之東;往日本者俱取道於此。

王大洋在山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