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3 (1700-1725).djvu/15

此页尚未校对

十七都。」《邑志》為是。

瀑布潭在縣西南三十里二十三都無相院側。一名 「戲龍。」

雷馬潭在雷馬山上。石崖壁立,登者以綆懸挽至山 半,又挽而下,方到潭側,其深莫窺。

蟹渚潭在縣東南十里八都響巖上。其中有龍,禱輒 響應。今久湮塞。

黃壇潭在縣東北二十五里十一都。舊傳僧智顗放 螺處。今巨螺出沒于潭之石筍上,每鳴吼則有大風 雨。

丹霞潭在縣西北二十里十二都丹霞洞下。即柳泌 煉丹處。

鼻山潭在縣西十五里二十三都。

黃婆潭在縣北二十五里十一都。

翠屏潭在縣南三十里二十一都。

海坑潭:在赤城之陰。

洗馬潭在縣西北七里,今落馬橋是也。

柘溪潭在縣西北三十里。水極深泓,其前橫石檻,又 有石室,可容百人。

洗米潭在《九女砩》之下。每日于辰、午、酉三時,水渾復 清,狀如洗米。

巧尖潭在縣南十五里二十三都。其龍最靈,俗云:「巧 尖雲起」,雨可立俟。

始豐湖在縣南四十步。舊自永坊三井廟前一帶,直 至九都,地名「湖頭」,別瀦小水,而大溪之水,直從冷水 堤下流。永樂中,湖併入大溪,惟五顯廟前一帶尚在。 上則湮塞民居為圃,而下則大溪之水所會,漸逼城 垣矣。

泉湖,在縣西五十里三十都。《茅君傳》云:「霍林司命赤 城玉洞之府。」

墨湖在縣西南八十步,今湮塞,僅存一小坑而已。湖 之西,舊有「金波亭。」

葉湖在縣西南六十里。

玉湖,在縣西十里。廣百步,長五里許,溉田百餘頃,俗 呼「馬湖。」

白湖在縣西四十五里二十都。

鮑湖在縣東二十里六都。舊傳有鮑鐵腳居其地。年 少時于湖側養鴨,往往為物所掣。後旱湖涸,獲一巨 鱔,其大如杵,因煮食之,身覺有力。後沒于四明,數顯 神異,土人祀之,號「鮑大王。」今湖側猶有鮑姓居之。 妙山塘在妙山上產綠毛龜,今無。

降真塘在縣北二十里。徐靈府《記》云:「桐柏觀前一里 石壇前有塘名降真,中植荷荇。自塘一里出洞門西 峰,即王真君壇也。」今湮沒。

鹽塘在縣東二十五里五都蒼山之側。周圍可百步。 宋元以前,其水鹹,故名。

醴泉井在台山西北眾妙臺下。其水甘洌,飲之可以 愈疾。

三井在昭慶院東。唐時嘗遣使投金龍白璧。舊傳為 尼所觸,一井自塞其二,深不可測。每春夏時雨,則眾 流灌注,激湧雷吼,或云「通海」,又云「海眼。」宋咸平中,嘗 醮祭投金龍。

義井在縣西南市。

丹井在台山西北。舊傳葛元煉丹之所。

泉井在縣西四十里台山之麓。發源甚遠,深可五尺。 每秋成,多有秕穀自底而出,經旱不竭。曾有一婦,浣 穢衣其中,水經月渾不可汲,居人祭之,復清如初。 洗菜井俗亦呼為「三井」,即闡法寺井也。其水甚寒冽, 若以錫瓶盛之,則透于外。其下五十步許,又有一井, 石闌上刻云「建炎二年置。」不知何時所穿,亦經旱不 竭。

楓樹井上有楓木,高二十餘丈,大可數十圍,其中空 虛已久,坐可容數人,水味鹹。國 相傳通海,井邊有陂陀 小嶺,謂之「楓樹嶺。」

「墨湖井」在台山西南墨湖側,雖旱不涸。

智者泉,在大慈寺側,今蕪沒。

湧泉在縣西一十五里三十都台山之下。

錫杖泉在國清寺。昔寺僧取水甚遠,普明禪師以錫 杖叩之,泉水湧出。

巖泉,在縣北六十里天台山中。

龍鬚泉在縣西七十里寒巖洞口。以其噴薄如龍鬚, 故名。

石臼泉在縣西北一十五里十二都台山下。水經夏 不竭,清甘可愛。

卓錫泉在智者嶺,即智顗註《涅盤經》處。

應心泉在萬年寺西。宋參政賀允中寓居于此,泉自 湧出,因名。允中自為《記》。

曹源在國清寺後,有窪池,經旱不竭。宋曹勛書「曹源」 二字刻石上。

右軍墨池在台山華頂峰。王羲之遊西郡時,有墨池 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