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3 (1700-1725).djvu/21

此页尚未校对

金繩院在縣西二十八都天台山麓,實棲禪支院。宋 慶曆中賜額,今廢。

秀巖寺在縣西北三十五里一十四都天台山中。舊 名「西雲」,晉天福八年建,蓋僧德韶第三道場。宋祥符 元年改額,今廢。

永寧院在縣東北十五里十一都,天台山下。舊名「普 寧。」周顯德四年吳越王建。今廢。

西定慧院在縣西北三十五里十四都天台山下。漢 乾佑元年建,蓋僧德韶第四道場。宋祥符元年改額, 今廢。

淨居院在縣西北十三里三十三都天台山下。舊名 「華嚴菴。」宋咸平三年改額,今廢。

金文藏院在縣西北六十里十五都天台山下。蓋萬 年支院。漢乾佑三年建,宋咸平二年賜今額。太宗嘗 賜《大藏經》五千二百卷,護飾甚偉。建中靖國初毀。 景福院在縣西二十五里十四都天台山下。周顯德 七年建,俗呼「茶院」,蓋僧德韶施茗處。宋開皇三年賜 號「崇福」,大中祥符元年改額,今廢。

普慈院舊在蓮花峰頂,名「大慈院。」開寶七年建。治平 三年改額。熙寧三年徙縣西北二百步,今廢基為豪 右所佔。

景福禪院在縣西三十里天台山中。萬曆五年,九都 裘子靜捨建。

金地庵在縣北二十五里十一都天台山中。晉開運 三年建,以梁大同初僧定光卓菴居之。巽峰有枯石 數片,屹然林莽間,謂之「招手石。」《古語》云:「定光金地遙 招手,智者江陵暗點頭。」其菴久廢,今所遺者惟茅茨 而已。

頭陀菴在縣西九十里二十五都,天台山西。隋開皇 十八年建。初,國清有《聖者頭陀》,詣雷馬山伐木建殿, 相距絕遠。聖者一夕致雨,瀑漲,木蔽流而下。後人為 卓菴焉。今廢。

寶福菴在縣西三十五里十六都天台山麓,今廢。 石橋道場在縣北七十里十五都天台山內。宋開寶 元年建,今廢。

蓮社在崇報寺西。宋嘉泰元年,旱不雨,縣令丁大榮 率緇徒誦《蓮經》於公宇。繼時雨作,因度地建堂,名「蓮 社。」仍榜門之外曰「為民祈福之所」,凡水旱祈禱於此。 後廢基,為豪右所佔。

觀音堂在縣東一里九都天台山。舊有觀音堂,在山 川壇之右,仁壽坊側。

「臨清堂」在天台山南。

正覺禪院,在縣西利濟門外天台山下。僧普聞係孝 廉夏增之後,自幼祝髮,矢志清修。因舊址擴為精舍, 延名僧講《楞嚴經》,聽者千餘人。附郭齋舍之清幽者, 必推此為首云。

信行庵在西門外天台山麓。明季有僧寂信、寂行結 茅華頂山數十餘年,戒律精嚴。因台山無接眾處,遂 跣足叩首通衢,募建此庵。日飯僧數百餘人,後相繼 坐化,人謂「寒拾再來」也。

長生庵在縣北五里天台山內,與國清寺相近。明崇 禎間建。

奇龍庵在縣東十里天台山麓。

崇善庵在縣東二十五里天台山下。舊有靈溪館,邑 人奚蒙建。

延壽禪院在縣北六十里華頂之上。其山高聳,去天 尺五,因名天柱峰。文穆王時,延壽禪師卓庵居之,有 習定基及碑塔在焉。宋太平興國元年賜額「壽寧院。」 明洪武三年改今額。後燬於火,今復興。

佑聖觀在縣東一百步妙山上。即元帝廟。舊係城隍 廟基。宋南渡後,曹開府勛建觀,而境民崇奉,香火不 廢。韓擇木《斷碑》在焉。

元明宮在縣西北二十八里天台山內。徐靈府《小錄》 云:「由桐柏北上,一峰可五里許。」唐長慶元年,靈府定 室於此。寶曆元年,賜號方瀛。宋大中祥符元年,改額。 今廢。

洞天宮在縣西北三十五里玉霄峰。唐咸通間,道士 葉藏質創道齋,號石門山。居十三年,奏為玉霄宮。周 廣順元年,朱霄外建三清殿。徐靈府《小錄》云:道士陳 寡言嘗隱於此,號華琳。有經鐘二樓,《經》皆咸通十一 年書。後題云:「上清三洞弟子葉藏質為姚劉四娘造, 永鎮玉霄藏中。」宋祥符元年改今額。有禹鐘,高二尺, 狀如鐸,上有隱文。又一大鐘,漢乾佑二年鑄,今廢。 仁靖、純素二宮,俱在天台山內桐柏觀左右。元至正 間,桐柏道士王足庵遇世祖宣授仁靖純素真人,遂 於其右舊白雲觀基建純素宮,又於其左崦曹開府 沖嗇庵基建仁靖,今廢。

迎真宮在縣東十步天台山內,宮今廢。

福聖觀在縣西北十五里天台山內瀑布巖下。吳赤 烏二年為葛元建,初號「天台」,額乃元飛白書,王右軍 評其書如烏鵲,勢鶱巑屼。東北連丹霞洞,有仙人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