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3 (1700-1725).djvu/45

此页尚未校对

一線,四隅集亂石如卵塔。昔智顗禪師入定,天魔以 業力運巨石,恐之,竟不能動,咸稽首退,今稱「降魔塔。」 一泉極甘洌,名「卓錫。」甚寒,多嵐霧,或雲濤陡作,千巖 萬壑,化為兜羅錦界。稍下,為右軍墨池,舊有太白讀 書堂,隤敗,家中丞公新以居僧。再下為華頂寺,大雄 殿洎廊廡皆茅蔽,用陶則冰脆之。前有池,輒產異花, 人鮮識者。宋無見禪師就澗築放生池,亢霖無涸溢, 池魚聞木魚聲,即仰受飼。南轉為天柱峰,乃永明壽 禪師習靜處。下嶺則天封寺,有十六尊者像,神氣如 生。寺前多巨檜,年來為俗吏斬之以償逋稅。國清、萬 年以「聖藏」僅免東征加餉,惟闡法罹殃殊慘。未幾吏 為神殛,可鑑也。

「石梁,去縣治五十里,應真五百所棲也。山自華頂至 蓮花峰,瓜分為三,中支先止,為上方廣。南舒象鼻,植 曇華亭;北狀獅蹲,石梁亙之。一水從蓮花峰界上方 廣之前,一由香爐峰出方廣之後,去橋數十步,合遊 梁下,即化為白虹千尋,飛流出剡。」僧指梁下為龍窟, 余並坐下。方廣仰視石梁,倚天松翠蘿陰,漸入几案, 「飛鳥依人,幽香填壑。僧徒傴僂,扶杖戴笠,戢戢渡石 橋狀雖僧繇不能曲盡其妙。崇岡峻嶺,朝嵐夕暉,星 螺玉蜆,翔為奇峰,伏為邃谷,婉委兩山中。而一亭翔 于峭壁之末,蕩雲摩漢,鈴鐸自奏,天花飄落簾籠間, 非復人世矣。」

斷橋。由石梁左澗渡雙溪矼,沿澗行數里,澗石平鋪 如砌,蒼松夾之,幽蘭異草,香風襲人。稍下,數石錯列, 如施床几。湍流起伏,慴惑觀聽。于喁似人語,曲折若 羊腸。漲時枉道方可渡,而兩巖相距不接者數尺,望 之如闕,因名「斷橋。」橋下巨石,縱橫可數百尺,疊級為 三,各有穴,瑩潤天成,極深無際。從上泓旁泐一線,溢 于中坎。下窪方池,開廣半畝,乃盡三級。相傳神龍都 之。頫窺則足心酸澀。左小澗長丈許,為龍孫炙鱗處, 俗呼「龍拖石。」池下為珠簾水,沿崖石溜激,飛躍如雲 飄空。中崖半迸珠萬斛,晴雪濺人,沁心寒骨。簾下一 石如掌,可跏趺二十人,逶迤入慈聖寺,漸界南明之 沃洲矣。

桃源洞,在護國寺東北二里許。斜行山谷,榛莽充塞。 沿澗繡壁岝崿,綠波漣漪,如鏘環珮,即漢永平中劉 晨、阮肇遇仙處。澗之東塢有桃數畦,春時花光射日, 紅雨點綴芳草如踏錦裀。塢以北行里許,攢峰回擁, 如堂皇扃戶,行跡杳然,遊人附杖從之。及水窮道盡, 一潭清激,可鑒毛髮。中有洞泉通山底,是為金橋潭。 宋景祐中,僧明照見金橋跨水,如睹永平故事,即此 潭也。潭之南滸有磐石三,僅出水四寸,可坐挹流杯。 俯而啜之,如在几案。元祐間,鄭至道結亭其上,榜曰 「浮杯」,而記之,即其趾也。據石仰望,三峰盡如罨畫,惟 東峰特秀如綰髻,名雙女峰。或謂雙鬟戲水,非其精 靈所化耶?少頃,白雲隨杖,笑語應谷,「翛然發,天際真 人想。」家中丞公于離別巖下構亭,榜曰「儷仙」,蓋紀劉、 阮事。有詩載《集中峰》。左循麓至紫凝山,有瀑布懸流 千尺,則陸羽所品第十七泉也。

赤城山,出國清寺,循靈芝峰西轉,僅三里餘,林陰披 拂,若穿雲嶂。抵曹莊,望中巖寺,霞彩閒微,露金屋。晉 義熙初,僧曇猷開創。巖極深廣,居之可忘寒暑。由中 巖右轉,躡石磴里許,為玉京洞。巖溜不輟,晴空飛霰, 如淡雲薄霧。洞前蔽修竹,磬聲隱隱度林杪。《仙史》載: 茅司命所治第六洞天也。洞右有巖,曰結集,曰釋籤, 乃隋僧灌頂湛然釋教觀處。越人許陽常修真于此。 又西為洗腸井。昔曇猷禮石橋應真,怪其腹中韭氣, 猷出腸洗之,至今韭尚叢生焉。絕頂表以浮屠,即興 公所稱「霞起建標」處。山趾為清溪,匯大盤、國清、桃源 三水,跨石橋,長數百武。東汰十里餘,數石劖削刺中 流,不利舟楫。土人謂「大小惡」,即李白所稱「惡溪。」溪由 靈江入海。

萬年寺。出國清東轉,沿澗水數里,為龍潭崖,水底隱 隱見石窟,廣數丈,貫索垂石,未竟其奧。再上金地嶺, 入大慈寺,即顗師所建修禪院。兩厄火龍,餘敗屋殘, 僧又蹇于東征,額外之餉,廢可立待也。其後即大師 塔院。稍下為高明寺,今講師燈公振其廢。再上為寒 風闕,山頂棲毒龍,故風雨特甚。又十里為羅漢嶺,云 「應真炙日遊行于茲。」下嶺五里許,即纓絡葳蕤,濤聲 振壑。列古檜千餘榦,大數圍,掩映雲日。八峰雙澗環 衛。左右山門,構叢檜。中殿後為法堂,奉慈聖所賜,《全 藏》莊嚴倍他剎。蘊空禪師開飯僧堂,而秀公繼壯之。 土僧戴髮事耕樵,尤可笑也。

「桐柏觀,居華頂,迤西由白沙出寒峰口,歷鳥道十里 餘,牽蘿下白公界,若霣虛然。稍近洞天,兩石對峙,啟 玉霄宮,今廢,而香茅猶生,直抵方瀛,即徐靈府修真 處。」緣澗行,自地距洞門數十里,始至觀西壁聳立如 塹,中有瀑水飛流,四時巖浩,垂若天紳,實為葛洪、司 馬子微遺跡。而雲壇寂寞,惟山翠沾衣,悵惘殊極。有 二石像,叩之銅鳴,黃冠指為夷齊像。余謂二賢未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