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3 (1700-1725).djvu/46

此页尚未校对

恐後人諱劉、阮而襲其名耳。越西北二里許,經龍潭, 仰望瓊臺雙闕,皆峭壁萬仞,突起大壑之心,參雲摩 霄,真奇觀也。再出,即慈雲懺主道場,今講師惺公居 之。經年不聞足音,其幽僻尤為耽隱者所慕。

《天台縣志》,天台山在縣北三里,自神蹟石起。按陶弘 景《真誥》云:「高一萬八千丈,週迴八百里。山有八重,四 面如一。」《十道志》謂之「頂戴三辰。」或曰當牛女之分,上 應台宿,故曰天台。顧野王《輿地志》云:「天台山一名桐 柏,眾嶽之最秀者也。」《徐靈府記》云:「天台山與桐柏接 而少異。」神邕《山圖》又採浮屠氏說,以為閻浮震旦國 極東處,或又號靈越,《孫綽賦》所謂「託靈越以正基」是 也。按諸書名稱不同,惟天台乃其正號,餘亦各有所 據。獨上應台宿之語,雖本道書,邈不可考爾。

天台山者,山之總名也。自神蹟石起,桐柏、赤城、瀑布、 佛壟、香爐、華頂、東蒼皆是。支遁《天台山銘序》云:「往天 台當由赤城為道。」而《神邕山圖》亦以赤城為南門,石 城為西門。徐靈府《小錄》又以剡縣金庭觀為北門,蓋 皆指山之所至言之。蜀樊建《天台山行記》云:「自桐柏 至華頂,台山八重。」蓋其延袤有如此者。近盧守仁修 《台州郡志》,力辨天台山專指《華頂志》,未成書,其說特 見于《赤城集》。而藏教所載《羅漢靈蹟記》有云:「赤城巖 與天台、瀑布、靈溪、四明相連」,而天台懸崖峻特,峰頂 切天,下有石橋跨澗,則又以石橋為天台。晉束晳《啟 蒙記》云:「天台去人不遠,路自福溪,水淺而清。」福溪在 縣北四十里,與華頂石橋相近。大抵其說各有所本, 而今無所考矣。范侍郎《志要》云:「『華頂為台山絕頂特 秀,其原遠未可窮。昔人謂發脈紹興,故孫賦以為託 靈越以正基』。又謂海瀕起伏三百六十餘峰,而融結 于此。自此又分為五支,其最東一支為天封、歡嶴諸 山,至邑東橫山而止;稍南一支為大慈佛壟,縈紆至 神蹟石以及縣治。中」一支則為國清寺。迤西一支為 桐柏、玉霄諸山,又西一支則衍為石橋諸峰,而天台 乃其總稱。其說頗為近理。

《天台山賦》云:「濟楢溪而直進,落五界而迅征。」呂向註 云:「五界,峻道名。濟此險阻,經峻道而疾行也。」李善註 云:「五界,五縣之界。」援徐靈府《會稽記》曰:「此山舊名五 縣之餘地,謂餘姚、句章、鄞、剡、始寧。」此說是也。然《登真 隱訣》謂大小台處五縣中央,又以餘姚、句章、臨海、天 台、剡縣為五界矣。

《孫賦》又云:「蔭牛宿以曜峰,託靈越以正基。」蓋言天台 山據越地之靈,以正基址爾,非專以靈越為天台山 也。江總《修心賦》曰:「喜南斗之分次,肇東越之靈祕。」又 晏元獻《石氏山齋詩》云:「書仙十闋壯儒宮,靈越山川 寶勢雄。」以是考之,則會稽本名靈越,非止台也。 陶弘景《真誥》云:「越有桐柏之金庭。」按剡縣《金庭館記》 曰:「沈約定居桐柏嶺,建館曰金庭。」則是剡之金庭,亦 桐柏也。天台縣洞宮以桐柏名,始于唐景雲二年,司 馬承禎所置。而寧海之西南,亦有桐柏山,連天台山。 故《神邕山記》力辨云:從極東至寧海界,有桐柏山,其 狀高峻。《道經》云:「越有金庭桐柏,與四明天台相連。」豈 其山之綿亙如此耶?

《真誥》又云:「天台山高一萬八千丈。」李白夢遊天姥吟 乃云:「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不知何據 而云然。

《名山福地記》:玉京洞在赤城右脅,蓋十八洞天之第 六,周三百里。《會稽志》載越之諸暨,亦有玉京洞。及考 徐靈府小錄云:其下別有洞臺,方二百里,南馳縉雲, 北接四明,東距溟渤,西通剡川。其說亦誕而難信。 《會稽志》載司馬悔橋在新昌縣東南四十里,舊傳司 馬承禎被召,至此而悔,因以為名。後人重建此橋,錯 書「悔」字為晦,其義益舛。按《雲笈七籤》載:司馬悔山在 天台山北,係第十六福地,李明仙人所治之處。山在 天台、新昌二境間,橋以山得名,非為司馬承禎設也。 昔人有題云:「道書司馬悔,福地在天台。茲山秀盤古, 億載青崔巍。如何越中志,記載殊未該。浪云唐子微, 曾過茲橋來。奉詔悔輕出,欲勒俗駕回。」觀此,益見 白雲先生者,晉之仙人也。《洞天福地記》云:「靈墟乃白 雲先生隱處。」《世說》載:王右軍得筆法于白雲先生。又 按《野史辨才》云:「右軍作《蘭亭記》三百七十五字,始夢 天台了貞傳授筆訣,以永字為法。」其後司馬子微亦 號白雲子。

青溪,在縣北五里。按:宋謝靈運《登臨海》詩云「旦發青 溪陰。」又唐元宗《送司馬承禎》云:「青溪祖逸人。」皆作青 字,俗呼為清者誤。

《明一統志》載,天姥峰在天台縣西北,與天台山相對。 李太白《天姥吟》云:「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 城。」蓋此山舊屬天台,自五代間,錢氏分台割剡,置新 昌縣。今屬新昌,故不載。

黃振嶺在縣東四十里,即天台山麓,與臨海分界。《范 志》作「王進嶺」,謂宋高宗嘗從此嶺進幸周氏宅,題詩 于壁云:「秋入幽巖桂影團,芳心日夕照林丹。應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