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3 (1700-1725).djvu/49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一百二十六卷目錄

 桐柏山部彙考

  圖

  考

 桐柏山部藝文一

  桐柏觀頌序        唐崔尚

  重修桐柏觀記       宋曹勳

  桐柏山賦         明王鈍

 桐柏山部藝文二

  宿桐柏觀        唐孟浩然

  桐柏觀          皮日休

  前題            鄭薰

  行桐柏山          姚鵠

  桐柏觀           周朴

  前題           釋皎然

  前題          宋白玉蟾

  桐柏山          王文簡

  桐柏觀         元楊維楨

  前題           明潘淵

 桐柏山部紀事

 桐柏山部雜錄

 桐柏山部外編

山川典第一百二十六卷

桐柏山部彙考

《道書》
之金庭山

桐柏山,一名「金庭山,又名丹池山,即天台華頂之東 門也,與四明天台相連,其東南去台州府之天台縣 二十五里,其西去紹興府之嵊縣七十里。」山有九峰, 最高曰紫霄,曰翠微,曰玉泉,曰臥龍,曰蓮花,曰華林, 曰玉女,曰玉霄,曰華頂。山西又有小香爐峰,南又有 五老峰,北又有放鶴峰。東又有毛竹洞,上有桐柏宮, 下有丹池赤水,即道家所謂「金庭不死之鄉」也,自古 仙人逸士,多寄於此。

按《真誥》:「桐柏山高一萬五千丈,周圍八百餘里,四面 視之如一,其一頭在會稽東海際,其一頭入海中。是 金庭不死之鄉,在桐柏中,方四十里,上有黃雲覆之, 樹則蘇紆珠碧,泉則石髓金精,其山臺盡五色金也。」 按《洞天福地記》第二十七:「洞天金庭山,周圍三百里, 名金庭崇妙之天,在剡縣。」

第四十一福地桐柏山,在台州唐興縣。

按《方輿勝覽》。浙東路紹興府。桐柏山。在嵊縣東七十 二里。晏《類要》云。「越有金庭養真之福地。」

按明薛應旂《桐柏山志》,「桐柏山在天台縣西北三十 里,周圍九峰,曰紫霄,曰翠微,曰玉泉,曰臥龍,曰蓮花, 曰華林,曰玉女,曰玉霄,曰華頂」,矗立霄漢,遠近相向。 晉王羲之與支道林嘗往來此山,至唐則司馬承禎 居焉。承禎始隱於此山,睿宗召出,後復隱於此。金庭 館在桐柏山北。又三里曰方瀛山,按徐靈府《小錄》云, 由桐柏山北上一峰,上有平疇,間以陂池,前眺蒼峰, 後即雲峰也。長慶中,靈府居此,寶曆元年,賜今名。又 二里曰瓊臺山,轉南三里曰雙闕山,兩峰萬仞,屹然 相向。孫綽《賦》:「雙闕雲聳以夾路,瓊台中天而懸居。」即 此也。有百丈潭,在兩山間,盤澗繞麓,入為雲溪云。九 折峰,在縣東北三十里。孫綽賦所謂「既克隮於九折, 路威夷而修通」是也。玉霄峰在縣北三十五里,產香 茅,世號小桐柏。瀑布山在縣西四十里,一名紫凝山, 產大葉茶,有瀑布泉,陸羽品為天下第十七水,與福 聖、國清二瀑為三云。又五里曰紫凝峰,與瑞龍、天柱、 香爐、應澤四峰相望。蒼山在縣東四十里,界於寧海。 山峰陵映桐柏,其色蒼然,高插雲漢。石橋山,在縣北 五十里,旁有方廣寺,有石橋,架兩巖間,龍形龜背,兩 澗合流橋下,橋勢峭峻,過者目眩心悸。孫綽《賦》:「跨穹 窿之懸磴,臨萬丈之絕溟。」即此也。寒石山,在縣西北 七十里,有仙人洞,唐寒山、拾得二僧居之,旁有隱身 巖。貞觀中,豐干禪僧謂閭丘太守曰:「寒山、拾得即文 殊、普」賢後身也。閭丘往見之,二人笑曰:「豐干饒舌耶?」 隱身入巖中不出。有巖曰明巖,舊名暗巖,周顯德中 更今名。峭壁屹立,其下竅穴逶邃,日光穿漏,怪石森 然。上有兩峰倒側,號合掌巖。西有泉,蔽巖而下。北至 重巖,磐石品峙,常有光如月,號石月。《寒山子》有「重巖 我卜居,鳥道絕人跡」之詠,蓋謂是也。東有響巖,叩之 鏘然。又十里曰柏香峰,四望陰巖,垂磴萬仞,山多柏 木。華頂峰在縣北六十里,高萬丈,周圍百餘里,東望 滄海,俗稱「望海尖」,草木蕃蕪,夏有積雪,誠為別境,不 類塵寰。王羲之遊西郡時,有墨池在焉。天柱山在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