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3 (1700-1725).djvu/58

此页尚未校对

茫乎日與之對而泊,不知所求,其有不復化為」是物 乎?道士顧笑,眾皆沉寂起立若植。以余言為然,故書 以啟後之遊者。其所觀三處,道士曰倪守約、唐元素、 王德厚。云:石去初平仙後若干年,為樵牧好事所取。 又若干年,道士悉能言之,於遊者非有繫,故不書妙 虛石旁有方竹一叢,蕭疏可愛,堂名蕭閒樓,有減筆 隸「物化」二字,極佳。水竹留膳,王倪各為煮茗。入小桃 源,路口有小桃源物外洗耳三石刻奇古,皆餘杭虞 似良仲房八分書。未過橋,為物外亭。過橋有亭,泉上 有臺,名滄浪,溪石皆磊磈,水激射為峭峽,為盤渦。道 士徐南華攜酒殽,併青窗王易所書趙元清《夢遊小 桃源四時詩》來。青窗即故樞密王公之孫,名進思,官 惠院,號淳齋,善書而好吟,以避世立兄子為子,使出 贅,復分田送其妻歸母家,而自為道士於此。南華酌 酒滄浪臺槲陰下,行至巖扉間,新構小亭,名「別有天 地。」復酌亭上巖扉,有諸公題墨,新種桃梅夾道,道士 周雲巖世昌要會酌樓上,石泉之徒王德謙益之,攜 琴鼓再行。午,從觀右登丹山,行窮林巨石間,觀丹竈 及丹石,相傳某年丹光見石上有道人養雞,見雞啄 丹取之,丹即飛去。今立祠與庵,祠前舊有二老樹,一 樹中斷倒架,上半於彼樹附著而生,下半則僵立不 相接,狀甚怪奇,今為改祠,道士伐去,曾遊者以為言。 丹山而左稍下有丹井,泉極甘冷。一徑出小桃源之 上,抵二仙祠,回宿寶積觀中。西廡石刻「赤松山」三大 字,李陽冰篆,偉甚。以赤字從大,下作火揭之,有火災, 故寘不用,而存其跡云。十七日丁酉,雨。欲往三洞不 可,遂入城,止祥符寺,待霽,取道智者以往。十八日戊 戌,雨。留祥符,皋羽有「塔影霧中深」之句,韶卿足之。十 九日己亥陰。入寶婺觀,謁星祠,登八詠樓。寶祐丙辰 歲,郡守謝奕修,改創「潛齋」,王埜書扁,今易以他書矣。 時拏丁夫急,所帶奚奴不敢出市衢。韶卿自同皋羽 訪芙蓉盛太傅,共談世故。晚歸。祥符二十日,庚子新 霽,約審言自蘭溪門會於北柵。韶卿父子續古、審言 登七寶寺塔樓,拂塔院,至道年碑石,遇且庵徐玉汝 於盧士安卜肆。韶卿、皋羽甚欲留,訪諸老,以雨餘得 霽,重於妨眾,遂行。既出城,遇抑齋劉權院梅居邵深、 道成齋王玉成於菱塘之東。王謝二道士自赤松來 西,鹿田寺僧懷玉留而相導。韶卿賦《北山道中》,眾客 皆和。晡至智者寺,山路有亭,扁「北山」,唐乾元二年八 月,縉雲縣令李陽冰篆書,入而為倚松亭。過橋有亭, 扁「靈源」,小憩亭上,又潛齋王公書「靈源勝地」四大字, 寘之雲堂後廡,寺僧莫之貴也。日夕過鳳凰山法清 院。山形如鳳凰,舊為法朗石,晉開運二年為國泰,今 改法清。山西有一怪松,偃蹇如盤龍。院僧圓矩云:「昔 潛齋王公嘗護以欄楯,遊憩其下。」是夜宿院中。二十 一日辛丑有徐生館。法清,酒狂士也。曉起攜詩見贈, 有「鳳凰山上鳳凰翔」之句,聯中又以「耕田鹿化石羊」 為對。臨別,密謂審言曰:「余以鹿比僧,羊比道士,鳳凰 比諸君子。」審言途中述其語,眾皆絕倒。從法清而西, 過故康懿秦國長公主墳園。未至觀半里,有岐徑,行 五十里至金華觀。登山可至九龍寺,上有劉先生講 堂,劉孝標讀書處也。三洞上為朝真,中為冰壺,下為 雙龍。三石扁,皆飛白書立下洞口觀,有「天下名山」四 大字。觀之左為椒亭,所從入洞路也。以山下平地言 之,此則山巔,然而迢遞寬衍。觀之前,居民成聚,則此 乃洞天之趾耳。雙龍洞口,石室明淨,可坐二三百人。 仰視石室紺碧,其隱約可名狀者,為雲物,為仙桃,為 道人。比肩而立,龍首見其左,而尾懸右。石壁上又懸 石至地,獨黃色,俗呼呂先生藏身霞衣掛其旁。有北 斗星窠洞,穴如蟆頤,水淙淙從中出,即流入右偏暗 出洞外溪澗,眾束炬揭裳傴僂,踏水入內洞,凡三丈 餘,其首背皆擦石。舊臥小舟而入,今舟敝,漏置水際。 既入,復虛曠如外洞,水從右流,莫測其淺深。執炬者 一一相指告見蜂窠石、水蛙石、石鐘,手搥之,鐘聲仙 珠纍纍貫巖上。石門,限雪山,山前雪山後雪梁之皎 然仙笠懸巖石。又有石鼓,搥之,鼓聲有龍形蜿蜒,頭 角鬚尾凡二,屈蟠隱見,爪尖皆白石如玉,所謂「雙龍」 也。又有貓一獅子一頭,足尾皆具,額有珠。又有大龜, 黑色白蛇斜繞其背,首入甲下,奇甚。又有霜崖,粲如 繁霜。又有卷石小竅,指面大,有水正滴竅中,名「仙人 硯滴」,候片時纔一滴。仰視洞中,他無漏泉,獨此耳。又 有浴室,石櫺三足,蟾懸鐘寶蓋,如名剎講臺上所設, 而加高大。海角虎蹲立,雲霞五色,欲飛極裡。從暗處 俯伏,遠望洞口,水中所從入處,僅一小隙,透明如十 五夜月,名「仙人望月。」又水波石粼粼然,大者如浪轉 雪。山後而左為滑臺,為池為田,畦町高下可數。仙人 掛衣,橫十數丈,衣純素,袪袖蹙摺皆天成。又仙人眠 石,方整可臥。一一看畢,然後復從洞口踏水而出。凡 洞中所見,不假一毫鐫鑿,而形狀自然,其妙處殆不 可言也。登山幾半里,至中洞。洞口視深處,乃暗穴,但 聞潺潺水聲,束數炬相後,先若入井「然。稍斜向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