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3 (1700-1725).djvu/80

此页尚未校对

江郎山部外編

《文思博要》:「晉時有湛滿者,居江郎山下。其子仕洛,遭 永嘉之亂,不得歸。滿使祝宗言于三石之靈,能致其 子靡愛斯牲。旬日中,湛子出治水邊,見三少年,使閉 眼入車欄中,但聞去如疾風,俄頃間乃從空墮,良久 乃覺是家中後園也。」

《江山縣志》:「江郎神廟在山麓,險甚。里人苦於登,欲遷 之。一日暴風雨,廟徙一里許。」

富春山部彙考

漢嚴子陵之釣臺

富春山在今浙江嚴州府桐廬縣西三十五里,前臨 大江,上有東西二臺,即嚴子陵釣處也。一名「嚴陵山。」

富春山圖

富春山圖

按《水經漸江水注》:「紫谿又東南流,逕白山之陰,山甚 峻極,北臨紫谿。又東南連山挾水,兩峰交峙,反項對 石,往往相捍。十餘里中,積石磊岢,相挾而上。澗下白 沙細石,狀若霜雪,水木相映,泉石爭暉,名曰樓林。」紫 溪東南流,逕桐廬縣東,為桐谿,孫權藉谿之名,以為 縣目,割富春之地立桐廬縣。自縣之於潛,凡有十六 「瀨,第二是嚴陵瀨。瀨帶山,山下有石室,漢光武帝時 嚴子陵之所居也,故山及瀨皆即人姓名之。今嚴陵 山下磐石周迴十數丈,交枕潭際,蓋子陵所游也。」 按《方輿勝覽》,浙東路建德府,嚴陵山,在桐廬縣城西, 本漢富春縣,避晉簡文帝鄭太后諱,改曰富陽。按《嚴 光傳》,耕於富春山,《圖經》不載此山,但云今名嚴陵山 者,是其所耕處。卻載嚴光,富陽人,耕於富春山。沈約 《宋書》,「是時分富春之地置桐廬縣」,則嚴陵山即所耕 富春山無疑矣。

按薛應旂《富春山志》:「富春山在桐廬縣西三十五里, 名嚴陵山,清麗奇絕,號錦峰繡嶺。前臨大江,乃漢嚴 子陵釣處也,人稱為嚴陵瀨。有東西二釣臺,各高數 百丈,有嚴先生祠,宋景祐初,守范仲淹建并記文。」《西 征記》云:「自桐君祠而西,群山蜿蜒,如兩蛇對走于平 野之上,三江之水,並流於兩間,驚波鬥馳,秀壁雙峙」, 上有嚴子陵釣臺,孤峰特拔,聳立千仞,奔走名利、汨 沒塵埃者,一過其下,清風襲人,毛髮為豎,使人有遺 世特立之意。又西曰七里灘釣臺下有十九泉,陸羽 《茶經》「品第天下水味,謂此泉居第十九。」與釣臺對者 為白雲源,一名蘆茨源。自源口抵浦江界七十里,重 山插天,林麓茂盛。范仲淹移守姑蘇,道出其下,登臨 徘徊,見東巖絕壁,問知為白雲源,乃唐處士方干之 舊隱也,范公遂訪焉。其家子孫尚多儒服,有名楷者, 新舉進士歸,范公因留一詩,又圖處士像于巖堂之 東壁,楷請刻詩于其左。

按《浙江通志·山川考》:「富春山在嚴州府桐廬縣城西 四十里,前臨大江,上有東西二臺,一名嚴陵山,清麗 奇絕,號錦峰繡嶺,乃子陵釣處。」

按《桐廬縣志山川考》:「富春山前臨大江,上有東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