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3 (1700-1725).djvu/89

此页尚未校对

大羅山部藝文一

《僊巖銘         》唐·司空圖

巖之巔,森戟插天。中宅靈仙,瀑之作。風斡洞壑,地涌 山鑿。越之裔,甌之隅,人逸而腴。某其帥,某其牧,寺圮 而復。

《前題》
姚揆

惟仙之居,既清且虛。一泉一石,可詩可圖。

遊仙巖記        明王叔果

永嘉之山,惟大羅山最鉅,盤礡數十里。其西麓為仙 巖,乃天下二十六福地,界永、瑞二邑境。其寺建自唐 貞觀僧慧通者,後廢。至宋富民陳七宅,茲村忽聞地 下有鐘鼓聲,遂捨為寺。時有僧安楞嚴,常騎虎出入, 號伏虎禪師,大興法場。宋儒陳止齋先生讀書其中, 朱晦翁亦嘗來遊,大書「溪山第一」四字。茲山三面環 抱,惟西口空,內有小溪環繞,梅潭水由此出,外通大 河,往年可入小舟,今砂石淤塞矣。寺前石坊舊額「心 鑑空」,更有「伏虎」二大字,已失去矣。今中書舍人趙性 魯直扁書「仙巖」,橫扁書「天下二十六福地。」由石坊轉 入,為虎溪橋,覆以亭,旁有擊虎石。橋之南屹然而聳 者為慧光塔,昔傳有銀漢飛燈之異。其東畔列石幢 十餘座,故有僧舍名「外庵」,今廢。度橋而北,則止齋祠 在焉,乃瑞邑尹劉畿重建。祠前有亭,扁曰「流芳」,則寺 僧道憙為劉公作也。祠後高峰數十尋,翳以蘿蔓,望 之鬱然為積翠峰。由止齋祠東行,有沙門,有佛殿,則 國初一鎮守內臣重建者。其宏偉歲久敝壞,今漸圖 新焉。而獅子峰、臥象山,則相為環抱者。往大殿東行 數十步,憙上人新創一庵,門扁,叢林佳趣。前為方丈, 後為清虛樓,樓後駢植花卉亭,名之曰「挹芳。」瑞平、朱、 文二令尹捐貲升構,改曰超覽庵。門外有亭相直,坐 其中則雲峰森列,予題白參雲:榭左方有舊庵,今改 為安禪之所。由舊庵東轉折而北,有門翼然,懸晦翁 所書「溪山第一」扁。前行數十步,為嘉樹臺,以古榕樹 根盤崖上,重蔭交翠。其下甃石為臺,臺之東為觴亭, 亭八角,水環繞,流觴,仍注于池。池周圍數十尋,多植 白蓮,名曰白蓮池。泰順歐尹益資寺僧作亭池中,而 問名于予,予命曰「憩蓮。」出流觴亭,循崖北行,躡級而 上,為翠微嶺。嶺側有石如屏,刻唐吏部侍郎姚揆銘。 嶺下俯見《澄潭志》載有三仙姑謁安禪師,一語而悟, 入潭化去,因以名。潭前為仰止臺,以仰而望之,則止 齋讀書臺在焉。臺表西崖高處有石如砥,方數十丈, 旁鑿小石盂,注水盥手,則止齋舊蹟也。由仰止亭北 行,乃入梅潭正路。又折而東,崖谷甚異,有洞空室,盤 旋而通梅潭,名通元洞,洞之背有亭,少師張文忠公 建,名「澤潤亭。」亭之前即梅雨潭。潭之勝在此山為最。 四面崖壁削立,瀑水飛洒潭中,空濛若細雨然。潭口 兩巨崖相倚,中開下空,向皆亂石堆塞,今砌石為磯, 正面飛瀑,名曰「噴玉磯。」可列二桌,坐數人在磯上,對 瀑如處。竈門引首,自內觀天也。潭之四周崖壁奇絕。 昔傳有飛「仙其上者,為昇仙崖。」又有振玉亭,在潭上, 近西與飛瀑相對,乃今瑞邑余尹世儒新建。越潭之 東崖,稍循澗高陟,為三皇井、煉丹井、黃帝池,其義未 詳,蓋幻跡云。再上為雷潭,潭深邃莫窺其底,以巨石 投之若雷鳴。又有龍鬚潭,在雷潭之上,水循崖而下, 如懸布。或以黃帝乘龍飛昇,時有鬚墮,故名。由潭西 登,則有白雲上方庵,乃憙上人所構,即伏虎禪師庵 故址。庵僅一楹,望之如斗大,而延賓、禮佛、入定,各有 其方。至庖廁庫湢之屬,亦罔不備,憙上人之經制巧 矣。初,上人于此入定,三年不出戶,予命其住持仙巖 寺。始下山,庵之上為玉涵潭,去梅潭約二三里,遊人 率至此而返。山漸高峻,已為仙巖絕境矣。

大羅山部藝文二

《重遊大羅山下》《梅雨潭    》宋林石

去夏曾同潭上遊,蔭松坐石濯清流。論文聲雜飛泉 響,話道心齊邃谷幽。盛暑忽思尋舊好,煩襟頓覺似 新秋。也知關決多餘暇,能更重為勝賞不?

遊仙巖          許景衡

「龍穴梅潭抱嶺斜,憶曾同試雨前茶。稍須林壑開雲 葉,便倩兒童汲井花。」一別仙山空夢寐,三年邊塞走 塵沙。合須覓片閑田地,鄰舍如儂有幾家。

題梅雨潭         陳傅良

袞袞群山俱入海,堂堂背水若重闉。怒號懸瀑從天 下,傑立蒼崖夾道陳。晉宋至今堪屈指,東南如此豈 無人。結廬作對吾何敢,聊向漁樵寄此身。

三姑潭          趙汝回

誰掣銀河鐵鎖開,飛珠擲練此山來。似黃梅雨無晴 日,于白雲天有怒雷。曾是「《楞嚴》騎虎到,何當軒帝駕 龍回。」巖扉下頓平平石,閑坐無人空綠苔。

梅雨潭          明卓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