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4 (1700-1725).djvu/10

此页尚未校对

拭劍,即此地。初名常緣寺,齊始安王遙光建。唐武德 間改為洪井寺,又改翠巖寺。南唐為院,更今名。一云 梁景明初劉準建。

盤龍寺在禹港二里許,西山八名剎之一,唐僧齊己 書堂也。舊有光化年間敕牒,牒尾有崔嗣、陸扆、裴慪、 王溥畫字。一作「盤龍院。」

禪悟院在西山緱嶺之東。院側有深巖,禱雨輒應。相 傳許旌陽讖云:「老龍寄在蟾塢內,留與江西救旱災。」 又傳:馬祖初渡江,於此坐禪得悟,故名。近有牧童持 火入巖,見其底有「禪悟」二字,長尺餘。

按《新建縣志山川攷》:西山在縣西章江之外二十里, 即獻原山。《豫章記》曰:「厭原山,《水經注》作『散原山』」,《太平 寰宇記》又作「南昌山。」發源於高安之虯嶺,迤邐行為 梧桐嶺,復少行入田度峽,為靈峰高嶂特起,遂為西 山。高二千丈,輪廣三百里,上接筠陽,下連匡嶽,東限 章水,西帶馮川,蜀水界其南,修水界其北,覆壓數縣 之地,自為一山,不與他山接,蓋會省之右障也。上有 仙洞,《道書》號為「第十二洞天」,名天寶極元之天,最著 者曰「逍遙福地」,為許旌陽飛昇拔宅處。明太祖放陳 友諒畜鹿於此。

西山部藝文一

《西山群仙記序      》唐·施肩吾

性非生知,學道者必資於切問。道難言傳,立教者不 尚於明文。藏機隱意,恐輕泄於聖言,比物屬辭,乃密 傳於達士。世有讀書而五行俱下,開卷則一覽無遺。 聲名喧世,孰知不死之方;頭角摩天,豈悟希夷之理。 必也訪道尋真,求師擇友,覽《仙經》之萬卷,不出陰陽; 得尊師之一言,自知真偽。水火木金土,五行也,相生 而為子母,相剋而為夫婦,舉世皆知也。明顛倒之法, 知抽添之理者鮮矣。上中下,精、氣、神,三田也。精中生 氣,氣中生神,舉世皆知也。得返復之義,見超悅之功 者鮮矣。知五行之顛倒,方可人道,至於抽添,則為有 道之人也。得三田之返復,方為得道,至於超脫,則為 成道之人也。古先達士皆曰:「『道成真』。成道者,百無一 二。」今來後學,徒有道名,真入道者,十無八九。欲論得 道而超脫者,西山十餘人耳。遂從前聖後聖,祕密《參 同》一集五卷,取五行正體之數。每卷五篇,應一炁純 陽之義,開明至道,演說元機。因誦短篇,發明鐘呂太 上至言,庶得將來有悟,勤而行之,繼僕以出塵寰,為 蓬瀛之侶。華陽真人施肩吾《希聖序》。

遊西山錄        宋周必大

十一月丙寅日,予南抵豫章,登拄頰亭,望西山。甲戌, 登天寧寺之列岫亭,得西山之面。又登大梵寺之秋 屏閣。曾子固云:「見西山正且盡者,惟此閣耳。」丁丑,絕 江,為西山之遊。陸行二十五里,至貞觀院,登閣觀《禪 月羅漢》摹本。又十里而至鸞岡,三徐葬其旁。三徐者, 衛尉卿延休騎省鉉內史鍇也。元祐八年,張商英作 「祠堂記。今有畫像,稍前即翠巖也,棟宇弘壯。南唐保 大間,澄源禪師無殷住此山,李主甚敬之。既死,祭以 文,時本朝建隆元年也。」韓熙載為之銘。其後死心居 此,而雲峰悅亦悟道,故江西號為勝地。飯罷,同長老 了賢步觀洪崖,井深不可測,舊有橋跨其上,今廢。院 去崖數十步,有奉聖宮,今曰「紫清。」徐鉉為《記》。有唐肅 宗像。歸宿翠巖方丈,觀李主賜《無殷詔書》,皆用澄心 堂紙,每畫日後即押字,印文如絲髮。余題云:「李氏世 敬桑門。」其賜書遍江左諸剎,至於不失舊物如翠巖 者鮮矣。戊寅,乘小舟,循溪依嶺行一二里,望所謂藥 臼者,在石澗湍流中,如石盤然。次度牛欄嶺、茶園嶺, 最後度湯家嶺,回望生米洲,乃至香城寺,榜曰「咸通 香城蘭若。」八年,鎮南節度使嚴景書。昔東晉隆安中, 曇顯肇居此山,嘗與陸靜修搉論,見《北齊高僧傳》。今 長老如晦,妙喜弟子也。方丈側娑羅樹兩株,葉皆下 垂。又羅漢菜,常以正月生,飯罷,杖策登山。初過榧林, 其間一株最大者,圍丈五,號「將軍樹」,相傳近千年矣。 次至硯石,長一丈四尺,闊六七尺。次至靈觀,尊者坐 禪室。次至屋壇,是為香城絕頂。靈觀者,隋開皇初新 罷沙彌也,為此壇行道求戒,尋償宿仇而終。至寺中, 讀順禪師碑、二蘇詩刻還翠微日晡矣。登愈好亭,亭 在寺後,前長老了因取《寒山頌》中「微風吹幽松,靜聽 聲愈好」之句為名。方丈右有半月軒,蔣穎叔有詩。又 「聽松堂」、澄源塔在寺右,大竹成林,圍尺五六,旁有齊 王廟,即李王弟撫州牧景達也。嘗捨田入寺,故廟祀 之。法堂左階花磚,猶是南唐舊物。晚再過洪崖,俯視 深潭,草木蒙蔽,崖峭絕,不容側窺,而水聲湍急,疑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