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4 (1700-1725).djvu/109

此页尚未校对

龍開河,克江州。乃命王惟恭柵小孤山,而吉自據湖 口,綴其要衝,以圖恢復。已而糧乏援絕,賊急攻,吉,遂 死。

明周顛仙,建昌人。幼患顛疾,乞食南昌市。每新官蒞 任,必謁而訴之曰:「告太平。」陳友諒入南昌,顛仙不與 見。明祖取南昌,顛仙謁道旁,問何言?曰:「告太平。」明祖 歸建業,顛仙隨至,奇言異行,不具述。明祖親征偽漢, 挈顛仙行,至皖,無風,問之。曰:「只管行,只管有風。」從之, 風果大作,揚帆直達小孤。見馬當江豚戲水,曰:「水怪 見損人多。」明祖惡其言,使人將至江邊溺之。不得已 而整衣裝,若遠行之狀。至明祖前,鞠躬舒項曰:「請殺 之。」明祖曰:「殺汝何為?且縱汝行。」遂行,不知所之。後明 祖患熱證,遣赤腳僧進藥。

正統二年,「小孤北岸崩」三里餘,壞民居數百家。

小孤山部雜錄

《彭澤縣志》,謝康樂有詠江中孤嶼詩,志九江者以為 小孤而登之,誤矣。永嘉江中有孤嶼山,其麓為江心 寺,今溫州府瀕海,雙峰對峙者是也。康樂為永嘉守, 故詠之。夫知其誤而猶仍之者,欲借名流標目為山 水增重耳。和州西通廬州,六十里為舍山縣,又十五 里為昭關,據石刻即伍子胥過處也。又四十五里為 為子橋,石刻三大字存焉。蓋昔人祈子而建橋,故名 為去聲,讀若畏。《志》載宋姚興與金人戰於畏子橋而 死,後人為詩弔之曰:「獨領孤軍將姓姚,一生忠義為 前朝。有人肯假征戎力,未必將軍死畏橋。」訛「為」為「畏」, 一小地名耳,何足置喙。但以義取之,不幾於勝母名 里,為高賢所卻步乎?聞柏人而漢高「去,呼瀤溪而次 山留。」名之不可不慎如此,何得於小孤而忽之? 大凡地之瀕江者,扼塞之處,則必建敵樓,置砲臺,以 為防禦之計。小孤非所稱扼塞者歟?倘於小孤洑而 設防焉,彼方惴惴慮小孤波濤之險,而我助之以人 力,彼豈能飛渡乎哉?雖然,無救於縣也。以縣為不必 據險耶,則不當移置於此;以縣為必據險乃可守也。 則當高甃其城,厚集其勢。於觀音、鏡子兩山各置砲 臺,陸攻則乘城,水攻則砲發不得近。今沿山脊為城, 高不踰三尺,山峰峻處則缺之。瀕江一面為西北二 門,門無甕城,城亦卑陋,虎且夜入,況敵乎?

大孤山部彙考

彭蠡湖中之鞋山

大孤山在今江西九江府湖口縣彭蠡湖中,四面洪 濤,屹然獨峙,故名。又以其形似鞋,亦名「鞋山。」

按《水經廬江水注》:「廬山之南有孤石,介立大湖中,周 迴一里,竦立百丈,矗然高峻,特為瓌異。上生林木,而 飛禽罕集。言其上有玉膏可采,所未詳也。耆舊云:昔 禹治洪水至此,刻石紀功。或言秦始皇所勒,然歲月 已久,莫能辨之也。」

按:《方輿勝覽》。「江西路江州大孤山在德化縣東,與都 昌分界。」

按《廣輿記》,「江西九江府,大孤山在城東南彭蠡湖中。」 按《廬山通志》,「金沙洲南大湖有小山,孤峙如鞋形,是 為鞋山。」

按《江西通志·山川攷》:「大孤山在九江府城東南彭蠡 洪濤中,屹然獨峙,有大將當關,萬夫咸服之概。唐顧 況詩:『大孤山盡小孤出,月照洞庭歸客船』是也。山形 似鞋,又名鞋山。明嘉靖時,萬恭建塔其上,後傾圮。今 巡撫中丞安世鼎、布政使王新,命督學詹惟聖復捐 貲重建。」

按《九江府志山川攷》:「大孤山在德化縣東南彭蠡洪 濤中,山形似鞋,又名鞋山。」今人以大孤為鞋山,以「立 廟山為大孤山者誤。」

按《湖口縣志山川攷》:「鞋山原名大孤山,山形似鞋,又 名鞋山。解縉詩『淩波仙子夜深遊,遺得仙鞋水面浮』 是也。好事者因不便香火,故於湖邊擇山之高者立 廟致祭,如小孤山,南北岸俱有祠也。今人以大孤山 為鞋山,以立廟山為大孤山,誤矣。夫東南諸山俱有 名義,而此山以位則孤以形肖,鞋有不辨而自明者。」 若夫立廟之山,邊臨湖岸,左右山脈起伏相向,安得 為孤?特以後之人以孤為姑,以廟中之像塑婦人,以 湖邊之港呼女兒,故不辨其來歷云。又按:大孤山水 涸,脈連城門山,舊郡志以為德化山,誤。考《古郡志形 勝篇》,「孤山峙鄡鎮」,鄡鎮,湖口舊名,知孤山舊隸湖口 也。有《鞋山集》詩文一卷,米萬鍾所輯也,今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