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4 (1700-1725).djvu/22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一百三十七卷目錄

 廬山部彙考一

  圖

  考

山川典第一百三十七卷

廬山部彙考一

《山海經》之三「天子鄣山。」

廬山在今江西境內,南距南康府城二十里,北距九 江府城二十五里。其山三面臨水,一面連山,綿亙垂 五百餘里,奇峰異跡,不可勝數。真東南之巨障,神仙 之奧區也。歷代更名不一,今止謂之「廬山。」

廬山圖

廬山圖

按《山海經海內南經》:「三天子鄣山,在閩西海北。」今 在新安歙縣東,今謂之三王山,中江出其邊也。《張氏 土地記》曰:「東陽永康縣南四里有石城,山中有小石 城,云黃帝曾遊此,即三天子都也。」

《海內經》:「南海之內有山,名三天子之都。」《一本》三「天 子之鄣山。」

按:《後漢書郡國志》,廬江郡。釋慧遠《廬山記略》曰:「山 在尋陽南,南濱宮亭湖,北對小江,山去小江三十餘 里,有匡俗先生者,出殷周之際,隱遯潛居其下,受道 於仙人,而共遊其嶺,時謂所止為仙人之廬而命焉。 其山大嶺凡七重,圓基周迴垂三五百里,其南嶺臨 宮亭湖,下有神廟,七嶺會同,莫升之者。東南有香爐 山,其上氛氳若香煙,西南中」石門前有雙闕,壁立千 餘仞,而瀑布流焉。其中鳥獸草木之美,靈藥芳林之 奇,所稱名代。《豫章舊志》:「匡俗字君平,夏禹之苗裔也。」 按《水經》,「廬江水出三天子都。」《山海經》三:「天子都,一 曰天子鄣。」王彪之《廬山賦敘》曰:「廬山,彭澤之山也。雖 非五嶽之數,穹窿嵯峨,實峻極之名山也。」孫放《廬山 賦》曰:「尋陽郡南有廬山,九江之鎮也,臨彭蠡之澤。」按 宋本作接「平敞之原。」《山圖》曰:「山四方,周四百餘里,疊障之 巖萬仞,懷靈抱異,苞諸僊跡。」《豫章舊志》曰:「廬俗字君 孝,本姓匡,父東野王共鄱陽令吳芮佐漢定天下而 亡。漢封俗於鄡陽,曰越廬。君俗兄弟七人,皆好道術, 遂寓精於洞庭之山,故世謂之廬山。漢武帝南巡,睹 山以為神靈,封俗。」大明公遠法師《廬山記》曰:「殷周之 際,匡俗先生、奚道仙人,共遊此山,時人謂其所止為 神仙之廬,因以名山矣。」又按周景式曰:「廬山匡俗,字 子孝,本東里子,出周武王時,生而神靈,屢逃徵聘,廬 於此山,時人敬事之。俗後仙化,空廬猶存,弟子睹室, 悲哀哭之,旦暮同烏號。世稱廬君,故山取號焉。」斯耳 傳之談,非實證也。故《豫章記》以廬為姓,因「廬以氏。」周 氏遠師,或託廬墓為辭,假憑虛以託稱。二證既違,三 情互爽。按《山海經》創志,大禹記錄遠矣。故《海內東經》 曰:「廬江出三天子都,入江彭澤西」,是曰廬江之名。山 水相依,互舉殊稱,明不因匡俗始,正是好事君子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