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4 (1700-1725).djvu/27

此页尚未校对

逾此南上,乃至九奇庵。又上為錦澗橋,橋側有石塔 十八。《高賢傳》云:「天池山下有巨石障路,晉僧慧持往 誦《尊勝咒》千遍,石忽開裂。」《山疏》云:「錦澗者,擲筆峰後 諸水之委也。在峰巒蝟集之間,其水洶洶,迸出石罅 中,雪翻霆擊,一壯觀也。澗故有橋,成化中有蛟擁水」 漫溢,橋乃廢。明正德辛巳,王陽明討宸豪,還登天池, 捐俸命僧建橋石堅壯,至今為不朽也。

錦澗橋上為錦繡亭,亭近錦繡谷。朱文公《山北紀行》 云:「石澗在天池山下,有小庵三四,是夕宿廣福庵。來 日登山,道錦繡谷,再過小橋,登山稍高。」《山疏》云:「宋時 路由錦繡谷。」

又上為半雲亭、捫天廬、甘露亭、龍王巖、元猿洞、試心 石、石華表、竹林寺在焉。寺名竹林者,事起自周顛仙 人。蓋匡山之異境,有影無形,聖僧居焉。此乃一洞,亦 不深廣。上石罅中有「清虛靈臺」四字,大如斗,非隸非 篆,相傳即竹林後戶也。洞口有石碑誌其事。《山疏》云: 「北道中石劖最富,明兵備副使建石華表王守仁廬」 山,高扁其上,旁有歐陽修「廬山,高哉幾千仞」,詩翁溥 《披霞躡雲磴》詩在石華表側。

《石華表》南上為「天池塔。」塔乃宋丞相韓𠈁冑建,今半 頹矣。

又有趙忠定公汝愚祠,在山椒。《山疏》云:「祠以祀忠定 與其父母,莫知所由。」祠今廢。

石華表東,上有巨石,曰秦帝石。《山疏》云:「秦始皇至廬 山,嘗坐此石。或曰在上霄峰山路。明太祖立御碑亭, 始修整可陟。行一里許,輒有亭可憩。」越半雲亭,徑始 窄,下瀕傾崖,灌木蒙翳,險不可輿,則前挽後擁,猿引 魚貫而進,按掌跼步,狼顧脅息。俯視飛雲,旋繞太虛 中,如大瀛海,晃漾迴薄,倏忽晦冥,目眩神奪。于是歷 「甘露。」披霞二亭。凡九十九盤。後乃至天池寺。又上為 披霞亭。始至天池

《自天池山」 至「五老之頂及漢陽峰》。

天池山,東瞻五老,西望白雲,南面漢陽,北背九奇。石 門二水迴縈,四山豁朗。《山疏》云:「天池山自香爐峰逶 迤西行,崛然成峰,絕頂建寺,有趙忠定公汝愚祠在 山椒,今廢,不知其所在。」

天池山陽有禪院曰「天池寺」,寺乃宋之天池院,明太 祖撤而大之者也,事起自周顛仙人。初偽漢陳友諒 之入南昌也,明太祖親御舟師,復取之,乃顛者忽來 見於南昌。既還建康,而顛者復來見於建康。其所語 雖無正詞,然皆有義意,預吐禎符,以開鴻業先兆。及 六飛西伐偽漢,顛者與大軍俱西上,至湖口辭去,入 廬山深處,杳然絕跡矣。其後赤腳僧乃言在竹林寺, 其寺無阯,相傳有影無形,聖僧隱焉,既不可見,因飾 天池以祀之,賜象鼓一、銅鐘一。宣德七年,敕江西都 布三司,三年一至寺修之,是後恩典鮮少矣。寺內有 石池、凌虛閣、聚仙亭、文殊臺。林俊《遊天池記》云:「文殊 台下瞰平川,隱顯千里。臺西下邃谷」中,有火夜出,是 為佛燈。按《朱子語錄》云:「廬山下有寶,故常放光。」又《商 丘漫語》云:「老物有光,寶藏有光。」五金之光,或紅或黃。 江海之水,上常有光,或小或大,倏晦倏明,故見者不 可概以佛燈傳之。

天池寺西南有舍利塔,塔近文殊臺,塔無舍利,祇以 為名。其下有捨身崖,又下有文殊崖,又下有獅子崖。 文殊、師子二崖,中多禪者居之。

天池山西南為鐵船峰,峰頂有石如船,其色如鐵,故 名。峰側有大覺璉禪師庵基。峰南一篷居、蓮花庵。林 俊《天池寺記》云:「鐵船峰右有石如蓮花,今人或謂之 蓮花峰云。」

天池山東北為白鹿昇仙臺,相傳昔有人於此乘白 鹿仙去,故名。臺上有御碑亭,明太祖御製《周顛仙人 碑》。

昇仙臺南下邃谷中,有赤腳禪師塔。相傳天眼尊者 周顛仙、徐道人嘗來鐵塔中現神通事。塔右壑有青 龍庵、慈雲庵。

昇仙臺北為佛手巖。巖石參差如人手,故名佛手,石 劖最多。巖前有庵,修己、行因二禪師居之。按《傳燈錄》 云:「行因禪師,鴈門人。因首謁鹿門,師資契會。尋住佛 手巖。南唐李主三召不起,堅請就棲賢開堂。不逾月, 即潛歸巖室而化,塔於巖陰。」

巖北有竹林寺遺跡。《山疏》云:「佛手巖東北有磐石突 出,下臨絕壑,潭色沉沉深黑,人云故竹林寺也。有影 無形,神聖所居,遊者往往聞鐘梵聲。」又言:其後門乃 在甘露亭側石峽中石劖「竹林寺」三大隸字。

其傍有《訪仙亭》,亭亦為周顛制。

巖西下為錦繡谷,谷有黃谷洞、鐘鼓山。按《廬山記》:「谷 多奇卉,春至即紅紫爛然,故名錦繡。」《舊志》云:「谷即慧 遠所嘗蒔藥處。」

洞有黃谷禪師手跡。《舊志》云:「洞內石榻、石釜,乃黃谷 禪師置。」

巖東北為推車嶺,其側有三塔庵。又東北為大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