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4 (1700-1725).djvu/28

此页尚未校对

《山疏》云:「晉遠公時,曇詵法師於講經臺東南雜植花 木,鬱然成林,故名大林」,又名雲頂峰。舊《志》云:新蘿崖、 羅漢池、飲牛池、雞冠石,俱在大林峰側。

大林峰之西,有臥龍庵。《山疏》云:「即水口石生和尚所 住處也。」其山勢詭壯,水淙淙然。庵踞其徼,亦可稱勝 地云。

《大林之西南,有銀臺庵》。

大林峰南,為上大林寺,晉曇詵法師建。寺前寶樹,乃 師手植,甚偉壯,如娑羅木。寺久圮壞。明宣德中,僧慧 究復建。成化中,僧圓太重修。山頂諸剎,此為最古。昔 有遯禪師、田登師居之。登師者,不知何許人。《神僧傳》 云:「恆誦《法華經》,旦夕不息。常於清夜說戒,相三歸依, 忽口吻放大光明,照耀四眾,四眾競拜喧鬨,師不語」, 光亦旋斂。師曰:「本欲受戒,那得見光喧鬨?光見乃得 戒之祥,非得戒正緣,今更從初。」眾嘿然。師又說法,還 復放光。眾又喧鬨,遂辭去。《山疏》云:「大林峰北即講經 臺,香爐峰,其中多靜者居。」

大林峰,又南為擲筆峰十八《高賢傳》云:「遠公製《涅槃 經》疏,疏成而擲其筆,筆卓立虛空中不墮,故名其峰。」 大林峰西為九奇峰。九奇峰者,東起自含鄱嶺,而西 放乎上霄峰,連山嵯峨,角立爭奇,故云九奇。《九江郡 志》云:天池寺有九奇峰,蓋廬頂最高峰有九云。明天 啟中,有匡雲老宿於天池北障,懸巖結宇,鑿石為門, 羅室之峰而有九,故易名焉。時人皆呼天池北障為 「九奇峰」也。

擲筆峰西有法堂庵,即遠公製《涅槃疏》處。

擲筆之南有彌陀庵,俗謂之火場。有古拙耆宿廓而 大之,額為火蓮禪院,亦名戒壇。相傳遠公於此說戒, 後遷化,茶毘於此。石劖「擲筆峰戒壇」五大字當門。 擲筆之東南為長衝。長衝者,長而坦平,可蓺粟數十 百石,有泉數十泓。石門,澗水之源也。舊《志》云:廬山每 靜夜無風時,四山山壑中有聲泠泠可聽,蓋山籟也。 又忽時有大聲砰訇。莫測所從來。

擲筆之南,為《茅竹園》。擲筆之西北,有《黃蘆小隱僧》,亦 僧建。

擲筆峰上有峰頂寺,梁慧歸和尚所建。又為「鹿野苑」, 相傳白鹿仙人隱此。

擲筆峰西南為白雲山,白雲庵在焉。其西為周顛崖。 又西為赤腳塔山。《山疏》云:「赤腳塔山在白雲山西北, 其僧即天眼尊者所使進藥於明太祖者也。姓沈,名 覺顯,湖口人。行業莫可攷。」《九江郡志》乃曰:「覺顯與周 仙人同事天眼。云顯之卒也,明太祖特賜葬,塔以鐵 成,上有『御製』二字,以金塗之。」

赤腳塔山之西南為將軍山,其下有神龍宮。《山疏》云: 宮在將軍山西下邃谷中,北距天池,左襟大壑,以受 長衝諸水。其下有白龍潭,神龍時來居之。來則雲合。 湧水洗潭。石上劖「文殊擾化神龍之宮」八大字,「天池」 二字。

赤腳塔前為赮峰寺,即「林隱院」,明靜庵禪師建。寺前 有石,如鑿成天螺。其後即白雲峰。其西為天池,其水 逕石門澗,乃幽曠之都會也。

踰赤腳塔山,東南行三數里,渡溪,松杉蒙密處,是為 黃龍寺。寺為明徹空和尚手闢,踞廬山之中,以黃龍 潭得名。萬山環抱,松杉碧繞。後枕玉屏峰,前有大王 峰相峙。其西為御碑亭,亭下為大溪,溪中有興龍橋。 橋西南數武,有洞曰制龍洞,洞上有大磐石,曰降龍 石,龍池在焉。寺東徑傍石壁間,劖「尺五天」三大字,天 台王士昌書。寺中殿供滲金毘盧像,遶殿應真大士, 俱以銅肖,精巧奇麗,疑其現身為眾說法也。閣中龍 藏錦袱牙籤,乃達觀大師與徹公善,為請賜為興寺 護法者,王宗沐、王士昌、曾澗齋、邢明陽、郭維藩、夏孔 存、夏孟白等,皆前後相繼為功德主也。寺內有藏經 閣,《山疏》云:經乃梵冊方函,莊整出乎聖母躬親,故敕 命甚嚴。

黃龍山,南為千佛寺。千佛寺者,即金竹坪也,實龍象 法窟。背枕九奇,如露柱蕤幢,遙立雲表,面對鐵船雲 海,積如兜綿。廬山支分南北,自一面視之,但睹森壁 截然,其中乃有層岡複嶺,包絡圍繞。寺踞群巒之中, 坦襟受裁,所謂蓮花國土也。按《古志》,此名九奇,以五 老、太乙諸峰胎結於是。明萬曆七年,有恭乾仁敬法 師始開基焉。上足續芳智聯禪師增其式廓,遂成巨 剎,聚僧垂萬指。漢中張鳳翮扁曰「佛都」,昭厥盛也。感 聖慈皇太后遣使致香,送滲金佛像,奉安藏堂。旋以 續行高古,賜紫寵之。荊國主復建大雄寶殿,巨麗甲 山南北矣。山陰王思任嘗曰:「余登匡廬諸峰,愈至愈 奇。獨峰頂中平衍,鮮有能過之者,金」竹坪也。蓋《實錄》 云。

千佛寺東為支提峰,面炙黃梅五祖山。明瑞、桂二國 主賜建六和塔於其上。吉水修撰劉同升、兼新城儀 部黃端伯撰文立石焉。

千佛寺左為雲屏峰,峰下有二池,四時不竭,相傳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