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4 (1700-1725).djvu/3

此页尚未校对

峰,如蟻附矣。

按《廣興記》:處州府仙都山在縉雲縣,《道書》謂祈仙洞, 天上有鼎湖,產異蓮。湖之東為步虛山,奇峰千仞。西 為忘歸洞,即李陽冰隱居也。

按《浙江通志·山川攷》:「仙都山在處州府縉雲縣城東 二十三里,古名縉雲山。」按《道書》,此第二十九為仙都 祁仙洞天也。《圖經》云:唐天寶七年六月八日,綵雲起 于李溪源,覆繞茲山獨峰之頂,雲中仙樂響喨,鸞鶴 飛舞,俄聞山呼萬歲者九,諸山皆應,自申至亥乃息。 刺史苗奉倩上其事,敕改今名。

按《處州府志山川攷》:「仙都山在縣東二十三里,古名 縉雲山,唐天寶七年改今名。」

鼎湖石在縣東二十里許,曰獨峰,曰玉柱峰,又名丹 峰,即石筍也。前臨練水,後迫步虛。謝靈運《名山記》:「縉 雲山旁,孤石屹然干雲,三百餘丈,三面臨水,周圍百 六十丈,頂有湖生蓮花。」《東陽記》云:「昔軒轅乘龍車于 此上昇,車轍之跡猶存。」今頂上松柏長青,湖之深潤 可知。《乾道括蒼志》:「黃帝鑄鼎荊山下,既昇天後,因名」 鼎湖。又謂黃帝披山通道,遷往無常,以兵師為營衛, 蓋東遊至此。又云:「黃帝乘火龍飛昇,小臣攀龍髯墮 地。」今山谷間有龍鬚草,有火龍墩。

童子峰在獨峰側。亦如筍居獨峰胯下,如童子狀。 步虛山在鼎湖東,軒轅煉丹于此。山巔平廠,有若壇 墠。又有小峰,形如北斗,一名「斗巖。」有二松,大數十圍。 每晴日則雨點滴瀝,陰晦卻無,道士疲于遊觀,伐之。 舊有「雨松亭。」

仙水洞,在仙都山側,有泉出于罅中,大旱不竭。 隱真洞,在步虛山,劉處靜隱于此。

天堂洞在仙都玉虛宮後,山頂人跡罕到,旁有二石 漥,左者水清常溢,右者水濁常縮,名曰日月泉。 金龍洞,在玉虛之後,《一統志》云:洞裏深不可測,道家 所稱洞天者此也。宋天禧四年,投金簡于中。

雙龍洞,在獨峰之東。磐石橫跨,清流不竭,旁有陰竅 橫穿,持炬而進,莫窮其際。宋紹興間旱,有二龍蟠其 下,電光時閃爍云。

小赤壁,上空下洞,莫測其深,亙數百丈,高頗似之。 天師巖,巖下有洞,可立二十餘人,一穴直通于溪。古 老云:「昔年旱禱輒有應。」遂建殿于洞前。

黃豂巖,在仙都山東,壁立橫亙數十尋,巖竇谽谺,色 絢五采,遠望如雲錦,近視若霞綃。

伏虎巖在獨峰之西,有石如虎,一名「駐獅巖。」

翔鸞峰在獨峰,隔溪相對,有二石,形如鸞翔。

梯雲洞在仙都山巖下,自平地至山腰,長六十餘丈。 合掌洞在仙都山內,曠甚,上歛下廣,形如掌合。 忘歸洞在仙都山西麓,內甚空廠,洞口有石,聳出溪 流之上,登者覽盡仙都之景,令人忘歸。

靈龜巖,在獨峰北。巨石倚立,若龜昂首。鄉人驗燥濕 以卜雨暘。

愨頭巖在練溪中,狀類愨頭。

好山,在仙都山西。

小蓬萊在仙都山西,怪石奇樹,峭立數仞。劉爚大書 「小蓬萊」三字,多題詠,鐫于石。

初暘谷,按《一統志》:在仙都山,隔岸臨金花潭,石屋連 環,玲瓏虛敞,啟明時,日光先受,故名。唐令李陽冰篆 「初暘山」三字,相傳有倪翁隱此,又篆「倪翁洞」三字。 雲英谷,在初暘之北隅。

響巖,在初暘谷旁。上下二級,可容數百人。每遇足跡, 人聲鞫鞫相答。

玉甑巖在初暘谷右。山半有石起如甑狀。巖下有穴, 宛若竈門。天將雨,霧氣如炊,溪流瀑漲,內有沸釜之 聲。

「小仙都」有二石筍,高可百丈,聯立如卓筆,似仙都石 而小,隔岸有群仙巖。

《古蹟攷》:黃帝祠,唐邑令李陽冰手篆「黃帝祠宇」四字。 獨峰書院在縣東二十三里仙都獨峰前,朱晦翁持 常平節來憩于此,愛其山水清絕,有似武夷,常賦「『碧 澗修筠似故山』之句,又有『于此藏修為宜』」之語。嘉定 間,郡人葉嗣昌始創禮殿,為講肄之所。咸淳七年,邑 人潛說友即舊址廣而新之。洪武間,為知縣朱成遠 所毀。

縉雲臺在縉雲山。劉澄《山水記》:「黃帝煉丹之所。」今廢 址尚存。

駐鶴亭在仙都山忘歸洞前。

「照水亭」在仙都山放生池上。

忘歸亭在縣東仙都山忘歸洞前。

「擷芳軒」在仙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