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4 (1700-1725).djvu/36

此页尚未校对

劍峰之東,復注大壑,懸挂數十百丈,曰瀑布水。水循 壑東逝,與馬尾水合流,出兩山之硤中,下注深潭。石 壁如削,水練如飛,潭紺如淵,為開先佳境。後因名其 峽曰「青玉峽」,潭曰「龍池。」

龍王祠在青玉峽石壁間。宋乾道間,郡守李亦建,後 廢。明正統中,僧南岳嵩復修。

漱玉亭、萬竹亭、綠筠亭。《山疏》云:「蘇東坡有《漱玉亭》詩。 萬竹亭即綠筠亭,宋郡守樓杓建。」周必大《記》云:「上漱 玉亭,觀石柱間題名,開先舊屋,惟有此亭。其上即石 橋。又上瀑布落焉,瀦匯為龍潭。」回觀僧堂,即南唐元 宗少年讀書堂也。有碑刻。黃魯直院記。

寺前大碑亭鐫觀音大士像。《山疏》云:「觀音大士像出 自名手,微妙入神,諸名人有題讚。」

寺後有行瑛禪師《露宿崖山疏》云:「行瑛,桂州毛氏子。 相傳住開先時,不居方丈,每夜靜獨往寺後崖宿焉。 嘗信口歌曰:『方丈不堪燈火熱,崖頭露宿衲衣涼』。」 萬山庵在布水臺左,元萬山一禪師居之。

寺西隅有《雪嶠禪師影堂》。

開先寺之西,上為「黃巖寺」,唐僧智常建。

黃巖之南有文殊塔、定心石、空生閣,閣即巖成,故名。 香爐峰麓有李太白書堂。杜甫《贈李白》詩云:「匡山讀 書處,頭白好歸來」是也。

「鶴鳴之側有馬尾水,雙劍之左有瀑布水,瀑布之下 有布水臺,又下有青玉峽龍池,又下有浴仙池。」周景 式《廬山記》云:「瀑布水在黃巖東數里,土人謂之泉湖。 水出山腹中,挂流三四百丈,飛湍出林表,望之如縣 素練。水所注處,石悉成井,深不可測。」《五燈會元》云:「唐 先天元年,道明禪師得六祖惠能,開發了悟本性,即」 往廬山布水臺。住三載。方之袁州。

香爐峰南為洪井山,其下有丹井善政源,相傳葛洪 真人煉丹處。

又南有東古山、鳳凰山、錦屏山、石照山。《山疏》云:「東古 山有寺庵八所。」

香爐峰之東有遷鶯谷,谷有何乾曜墓。《山疏》云:「乾曜 唐人,仕至侍郎。」

谷上有鼓子砦,其西南有李驥山,其東北為慶雲峰。 《山疏》云:「慶雲庵在峰下」

慶雲之下,有萬杉寺。萬杉寺者,宋景德中僧大超建 也。超有戒行,受知仁廟。嘗即山手植松萬本。天聖中, 賜今名,并御書「金仙寶殿」額。後兵廢。舊有慶雲、「曖翠」 二亭。洪武四年,僧德昭重建。二十年請為講寺。《山疏》 云:「三分池在寺後,水出於山椒,昔人作石龍首引水 出龍口中,下注池石,水跳躍如珠,因更名散珠池。」石 上劖宋仁宗御書「國清淨」三字,槐京包書「龍虎慶嵐」 四字。今在寺之後山崖半。

「萬杉。」迤東水之大者為清泉澗,俗呼為青天澗,五峰 以西諸水之委也。水西南行出九洪橋入彭蠡湖。 慶雲峰東北為七賢峰,俗呼為七尖山是也。慶雲峰 之下有劉軻書堂。《山疏》云:劉軻者,徐之沛縣人也。天 寶之亂,自淮入湘,至韶州為僧,師事月華寺惠朗禪 師,即大小朗也。後居羅浮讀黃老書,從壽春揚生授 《春秋》。元和初踰嶺隱廬山萬杉之東,與隱士茅游。元 和末,登進士,官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祕書丞、史館 修撰,終洺州刺史。有文章,名名與韓、柳並稱。其隱廬 山時,東西二林碑記多其所撰。

劉弇《書堂通攷》:「劉弇者,廬陵安福龍雲鄉人也。元豐 二年舉進士,仕為著作郎,文名亦著。」

《薛溉書堂》薛溉,宋人,右補闕登之後,號書倉,為南海 書記。秩滿入廬山,築室居之,扁曰「薛處士山堂。」後起 為諫議大夫,未久復歸山,題舊隱壁曰:「重來閒院靜, 喜對故山青。」

崔嘉彥書堂嘉彥事具《西源庵下》。

《劉凝之書堂》凝之,名渙,均州人。天曆中,舉進士,為潁 上令,介介不適於俗,年四十即挂冠去。歸廬山,先築 室於七尖山下,後卜「清淨退庵,及建靜隱亭。」

李逢吉書堂逢吉事具《唐書》本傳。

《李庭筠書堂》庭筠事無可攷。

七賢峰,舊云「七尖山」,因劉軻等七人築室其下,故易 今名。蓋人以山稱,山以人著者也。

《山南路》「自七賢峰東北行至含鄱口。」

七賢峰東北有大谷,是為棲賢谷,三峽澗出焉。廬山 之谷以三數,是谷大焉。又多奇勝,人尤樂遊之云。 棲賢谷最北為含鄱口,乃山之南道也。由口向鄱湖, 而峻勢若可吞鄱湖,故云。

含鄱口東有寶陀巖、羅漢巖、野人源、楞伽院、白石庵。 《山疏》云:「白石庵,宋李常公擇讀書處也。」常,都昌人,少 與兄弟讀書庵中,已而皆及第,常以文學政事名當 時,蘇東坡嘗與之倡和。黃山谷者,其甥也。元祐更化, 以常為三司使。或言常少幹略,司馬光曰:「使天下人 知吾意,不急於利。」

含鄱口太乙峰下有老鷹崖、歡喜亭、楞伽大石、斗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