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4 (1700-1725).djvu/40

此页尚未校对

《古雲庵》,在金竹庵東。

「五柱崖」,在五老峰下,有五石如柱,故名。

五老峰前有文殊臺、臥雲崖、墮機石、缽盂泉、振錫泉、 迴龍崖、大觀臺、舍藏塔、養聖泉、火燄石、留月池。《山疏》 云:「五老峰前文殊臺,舊志不載,其境與天池、黃巖相 比肩。然此臺雖迥踞,其地荒僻,無高人韻士之品題 也。」

五小峰第二峰峽中,嘗有繽紛殊結如大輪者,曰佛 光也。《山疏》云:「佛光天池類」中已辨,此或山之靈氣,不 可誣也。

五小峰之西有谷曰團山澗。《山疏》云:「其澗兩崖皆高 峰聳峙,其中有靜者,室最為幽寂,人有入者,多不由 逕。」其澗水西南流出太平寺。

團山東有金雞峰。《山疏》云:「金雞峰即金鵝峰,亦名雙 雞山。其山有二石,勢如雞立,故名。」

滴水巖。《山疏》云:「其巖有泉百餘滴,陰晴不絕,故名。」 團山南有木瓜崖。《山疏》云:「道士劉混成種木瓜處。」 木瓜崖南為凌霄峰,有崖曰凌霄崖,其下有凌霄院。 《雲居晦山顯》曰:「五老峰前西角,峰巒奇秀,禪舍都麗, 無過凌霄院。」傍崖一大石洞如屋,以馬祖曾居,稱馬 祖洞。明萬曆中,有翠峰老宿自燕京來,棲隱洞中,與 大將軍劉公綎善。劉遂布金,創梵剎,經爐盤盂諸器 物,甲冠一時。洞多巨石,皆有異狀,層空架起,撐疊玲 瓏。旁𦊰蒼藤,形榦奇老,四面宛轉通路。遊人至此,螺 旋蟻磨,步步出奇。洞之頂,築一高臺。登臺縱觀,聳身 縹緲。漢王、蠡湖遶其前,五老、象王踞其後,金鵝映帶, 突出雄峰,如怒虎愁獅,撲攫天際。又似有物鞭山驅 走,奮躍如前者,望之可駭可愕。《南康志》云:「凌霄院又 名明真院,去府之北二十五里,唐道一禪師建。」《山疏》 云:「明遍融和尚居馬祖洞半紀,始遊南海普陀山 凌霄巖西南有犀牛塘,塘北為青牛谷。」舊志云:「青牛 谷即道士洪志乘青牛得道處。谷內有淨妙寺、雲臺 庵。」《一統志》云:「青牛谷在五老」峰下。

谷內有《鄭元素隱居山,疏》云:「元素者,溫韜之甥也。朱 梁時,韜盜發昭陵石函鐵匣中所得前代圖書及二 王真蹟,甚富。其後韜殛死,元素盡得其圖書真蹟,避 禍南徙,隱居廬山青牛谷四十餘年,所積書千餘卷, 卒。隱居今廢。」

凌霄巖西為亂螺山。《山疏》云:「其山形如螺,小大培塿 有三五座,叢疊不整,故名。靜者居有二。」

凌霄巖西南有太平寺。《南康志》云:「太平寺亦名臥龍 庵,在團山南,宋高峰禪師建,明正統僧行全重修。」寺 有白石臺、老虎石。

太平寺北麓有一草亭。《山疏》云:「亭即星邑周長孺讀 書處,嶺北梅皋先生隱此。」

南為白鶴山。白鶴觀,《山疏》云:「白鶴觀者,唐道士劉混 成所居。」其事具《元虞集記》中。觀有煉丹池、搗藥臼。 觀之東為李家山。《山疏》云:「李家山者,李公擇之所居 也。」

觀之南為羅漢嶺。《羅漢寺山疏》云:「羅漢寺刱於宋廣 濟。」堅禪師《紀遊集》云:「廣濟具道行,得遇真廟,寺成,章 聖皇后夢十八應真,乞歸廬山,已而高麗來貢佛及 羅漢金像,詔就寺安置,因賜額并藏經、土田、瑪瑙琴、 金鐘、象鼓。」《南康志》云:「羅漢寺橋下石龜口,日出鹽四 兩,以給寺僧炊人,少之,夜鑿其口,而廣之鹽遂不復」 出矣。

寺後有「觀音塔」,今廢。

羅漢嶺西北為朱家山。宋朱弼之居也。

朱家山東南為顏家山。《南康志》云:「顏家山在郡北五 里,顏魯公嘗居此山。有魯公祠。」武真宮《山疏》云:「宮祀 真武像最靈顯。」山麓有馮孝女墓。舊《志》云:「孝女名素 貞,割股以療父病。郡守陸德輿大書以表其墓。」 山側為向家山,南濱蠡湖。

大漢陽峰之陽,有山獨峙者,東古山也。其上有法輪 院。《山疏》云:「東古山俗謂之比山,背漢陽峰,面彭蠡湖, 由山之南康,半水半山之間,取道而行,其境特妙。」院 乃宋祥符間僧如湛建,後廢。明萬曆間,覺空法師復 興,已而寺又燬。有法孫融先者,重建殿閣,精麗莊嚴, 亦山南之冠云。

寺後山巔有龍王亭。《山疏》云:「亭以石為之,每以雲起, 占雨即應。」釋自成有詞云:「孤峰浩渺石亭開,白雲常 往來。飛騰不待海門雷,祈求遍九垓。四壁落山影摧, 月明真可咍。一池清水蔭天台,星辰暗裏裁。」相傳龍 王亭,唐人建。

《錦屏峰,釋仁旭詩》云:「環遶法輪秀,群峰列作賓。煙雲 多變幻,溢目四時新。」

寺前有振衣處。《懽石門山疏》云:「寺門山勢磊疊,巖洞 天成。徑旁兩石並峙,中闢微行,到者皆懽,因得名焉。」 法輪井,釋仁壽詩云:「源自由山谷,清深味頗甘。轆轤 曾不竭,冬夏碧猶寒。」按井開,自住持如湛

《白雲窟山疏》云:「白雲窩在龍王亭南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