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4 (1700-1725).djvu/45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一百三十九卷目錄

 廬山部彙考三

  考

 廬山部總論

 廬山通志總論登山道路 論東道 論西道 論南道 論北道 論小徑

山川典第一百三十九卷

廬山部彙考三

按:《廬山通志登山路紀》山南路,「自五老峰東北行至 吳章山。」

五老峰下獅子峰東有水逕華嚴寺,出楊梅橋。《南康 志》云:「華嚴寺舊名般若院,宋規圓禪師建。」

寺之東南有華蓋石,其石上大下小,亭亭如蓋,故名。 寺之東北有龍雲寺,舊名「永福院。」《巖頭》禪師建。 寺側有「雨花洞」,在凌雲峰下。

龍雲寺東北為觀山,其下有尋真觀。《真仙通鑑》云:「蔡 尋真者,侍郎蔡某女也。李騰空者,宰相李林甫女也。 幼並超異,生富貴而不染。」貞元中同入廬山尋真,煉 丹于此。

「虛白館」在觀山下。

觀山之北為麻姑崖。崖上為大鵬峰。《山疏》云:「舊名鐵 壁峰。」半崖上有石格子,方目疏楞,如出鬼工,去地數 十丈。旁有誌刻,高不可辨。

其旁有毘盧峰,其下有玉川門,門內有禪室。《山疏》云: 「玉川門者,當三疊水口,其兩崖壁立萬仞,澗從中闢 路。行處兩石相磕,中穿一竇,遊者低首而進。其石色 白如玉,故名。」

玉川門外有水竹居凌雲舍,《山疏》云明,憨如老宿住 凌雲舍。

羅彥庵書院彥庵,仙隱竹林寺院,乃後人建。

瑞雲崖、水簾洞舊《志》云:「水簾洞在三疊泉峽中, 五老峰左腋下有巨瀑轟天而吼者,三疊泉也。」《山疏》 云:「三疊之水,出自大月山下,由五老背而東注焉。凡 廬山之泉,多循崖而瀉。乃三疊泉不循崖瀉,由五峰 北崖口懸注大磐石上,裊裊如垂練。既激于石,則摧 碎散落,蒙密紛紜,如雨如霧,噴灑二級大磐石上,會 為洪流,下注龍潭,轟轟若萬人鼓也。」《紀遊集》云:「上級 如飄白練,中級如碎玉摧冰,下級如玉龍走潭,散珠 噴雪,真天下絕景,非谷濂瀑布所可彷也。」朱晦翁《與 黃商伯書》:「新泉之勝,聞之爽然自失,安得復理杖履, 扶此病軀,至其所,仰觀俯濯,如昔年時,何可得也?或 有善畫者,得為使畫以來,幸甚。」又書云:「五老新泉,曾 往觀焉,夢寐不忘也。」又書云:「《新泉圖》子與和成,既為 定稿,必已能盡寫其佳處,只就覓此草木,不必重摹 俗工,未能反敗人意也。自聞此泉新出,恨未能一遊 其下,以快心目,濺雷噴雪,發夢寐也。」書又云:「《瀑圖韻 譜》,近方得之,圖張屋壁,坐起對之,恨不能到其下也。」 又《與楊伯起書》:「白鹿舊遊」,怳然夢寐,但聞五老峰下 新泉三疊,甚為奇勝,計此生無由得至其下,嘗託黃 商伯、陳和成摹寫以來,摩娑素墨,徒以嘅嘆。桑喬生 曰:「三疊奇勝,為廬山第一,李太白、朱晦翁皆未之見, 非遺之也。」其時泉尚隱,人未知之。待朱子解郡之後, 有樵者昉見而傳之。石劖「天泉」二大字在第三龍潭 上。一、二龍潭上石刻最富。

三疊泉,上有觀音洞。舊《志》:鈐岡嶺東下有觀音洞,深 進半里許。洞旁有竹林寺遺跡、石劖、「竹影疑蹤」四大 字,鄧元昭書其洞上。山嶙峋,東走為大梁津。《山疏》云: 大嶺過脈,下結青山。其大梁津長數十丈,廣不盈尺, 兩旁皆山,下臨無地,形如大梁,通五峰東道,故名大 梁津。俗謂之大塘堘,非也。 三疊之水逕石牛山,出為相。《辭澗山疏》云:「《唐元集》:虛 居相辭澗,白樂天在江州時,嘗與往來。」

石牛山迤東,傍湖有山獨峙,為長嶺,其下有迴風寺。 《南康志》云:「迴風寺在迴風觜,去郡東北二十五里,宋 僧惠益為始闢。」

長嶺東北為青山,在大廣湖東。其上有「桃花庵」,以庵 多碧桃花,故名。

石牛山東北為香山,其上多香草,其下有「佛佑庵。」明 景泰中,僧弘贊建。

庵西南山有洞,如石屋,內有《觀音像》一尊。

洞前為九豬澗、龍王井。九豬澗俗呼為「野豬窪。」 香山之東北有古佛庵,在佛佑庵東。

古佛庵東北有「女真潭」,潭水與「《九豬澗》水」合流入「太 廣湖。」

又東北有登雲寺。寺為僧登雲所建,不知何時人也。 後廢。明僧月明復建。四仙中徐道人嘗趺坐於寺旁 左巨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