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4 (1700-1725).djvu/46

此页尚未校对

香山之東有固城山、石子山、茶山嶺、穀山湖。《山疏》云: 「湖在石子山東隅。」

香山之東北,有山相比者為卓嶺。其東有昭德觀,即 女真李騰空之居也。騰空事具宋《楊傑碑記》。

卓嶺之北有大谷,入谷西南行至牯牛嶺,又行至屋 脊嶺,兩山之間曰女兒城山。《疏》云:「此數嶺與鈐岡爭 勢。」劉世揚曰:「廬山最高處。」

屋脊嶺東北為麥社山,其下為大麥社。元人避兵於 此種麥處,故名。其中有「仁王寺」,不知何人建,事無可 攷。

上庵、中庵、下庵。《山疏》云:「《舊志》有上庵、下庵,無中庵。今 麥社有中庵,無上庵、下庵。今三庵俱錄,以便後覽。」大 麥社有隱者居七、八所。

麥社之北,有劉家砦、王家坡。麥社之西南為海螺城。 山形如海螺堆疊,故名。

麥社東南有二澗,曰「大澗」,曰「磨刀澗」,樵人所磨刀處。 麥社東有恩德嶺,其上有朝陽洞,恩德嶺有靜者居 三數。

恩德之東北為馬英山。其下有淨慧寺,乃宋昌院禪 師建,江州守李逢宗為之請額。祥符初,名「宋昌院。」明 天順中,僧繼成重建,改今名。為匡東之要道也。寺有 大士泉、丁仙井。丁仙,不知何許人。

恩德之南為梭子澗,舊名「索子澗。」其水與磨刀澗合, 出《淨惠寺》。

馬英山東北為張家山,其下有大成寺,在張家山南 平陸中。宋乾道中,雪峰禪師建,與巖頭同時事見 《五燈會元》。大成之墟,曰高壟。

大成之東北有浮橋寺,明正統中,僧德觀始開闢也。 寺前有瀑布,曰「馬尾水。」寺東北為牛角衝,又東北為 佛頭峰,其下有睡龍潭。大雄庵舊《志》云:「大雄庵,唐僧 尋山建,明正統中,僧惠嚴重建。」

佛頭之東北為玉巒峰,其下有仙居洞,洞內有「白龜 池。」

慧日寺,宋僧如義建,後兵廢。明天順間,僧惠廣重建。 慧日之水,逕破山南流入穀山湖。玉巒峰東北有鷹 嘴崖、青牛洞。智林寺,《南康志》云:「智林寺即慈雲院,晉 僧濟法建。明天順中,僧惠宗者重建。」智林寺西南有 雲頭庵。

《山北路》:由吳章山東北行,至南湖觜。

吳章山者,匡山之末也。或謂之「吳障山」,為西吳之保 障也。昔有吳章者家此,故名。

吳章山東,亦有「香爐峰」,其上有「紫雲庵。」

吳章山東南為馬祖山,其上有馬祖寺,其東有香積 寺,其下有馬祖洞。馬祖者,唐道乙禪師也。初祖達摩 直指明心教,人授一人,謂之「單傳。」至六祖能大師傳 之廣矣。能再傳至馬祖,與希遷愈傳愈廣。馬祖之弟 子入室者百三十二人。山下又有白蓮池,馬祖得法 後居此。一紀白蓮,皆馬祖手植也。

馬祖山東北為大孤山、女兒港,又東北為塔尖山,其 下有龍泉寺。《九江志》云:「龍泉寺者,晉僧慧遠建也,未 幾而廢。至明洪武初,僧祖觀重建。」《潯陽舊志》云:「龍泉 井即晉遠公以杖刺地出泉處。天旱時,有僧禱之,即 雨。」其東有仁壽寺,不知何代建。

又東北有金沙洲,洲沙如金,故名。

洲東大湖中有小山,孤峙如鞋形,是為鞋山。《水經注》: 孤石介立大湖中,上生林木,而飛禽罕集,其上有玉 膏可採。所未詳也。耆舊云:昔禹治洪水,至此,刻石紀 功。或言秦始皇所勒《搜神記》云:「嘗有估客舟下都者, 過之,見二女子,謂曰:『至都幸為買兩緉絲履』。」估客意 其神也,至都即為市履,盛以小笥,并置書刀其中。比 還至廟,薦笥履而去,忘書與刀。舟方泛,忽一鯉躍入 舟中,剖之,得書與刀。

吳章山北為洞林山,其北為峽石谷。東北為覆船山, 其下為方塘湖,在吳章東北,縱橫數十里,其水入鄱 湖。

洞林山迤北有小山,為長嶺,其東有陶九墓。《紀略》云: 「至正壬辰,天完將陶九以兵陷瑞州,癸巳,江西行省 左丞大你赤復瑞州,九敗走,後卒墓于此。」

陶墓之東為牛頭山,其東北有高山廟。又東北為江 磯山,又東北為南湖觜山。《疏》云:「南湖觜山當鄱陽湖 口,其山迤𨓦,突出湖心數里,左江右湖,其勢甚險。東 引鄱陽,北俯楊家穴,南控揚瀾、左蠡諸山,而與青山 白石相望,為氣勢制禦水盜地甚要。山水旦夕四時 之變,陰晴顯晦不齊之觀,其境甚清。」

《山北路》:由吳章山西南行至三山澗。

吳章山西為虎山,又西南為大山,其側有龍潭庵。《山 疏》云:「虎山有石如虎,故名。」龍潭在大山下。

虎山西北為天花井山,其巔有三井、二庵。天花事無 可攷。

天花井山北有寶積寺,山西有興福庵、獅子庵。《九江 志》云:「寶積寺,宋僧允光建,後廢。明宣德中僧道復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