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4 (1700-1725).djvu/50

此页尚未校对

之矣,某不可以無記也。像沒處在影堂東偏,前傍出』」 水池,而文殊金像則在日供丈室中者也。其石劖李 邕、《虞集》二碑,趙孟頫刻。

東林寺西,有常總禪師《塔山疏》云:「師嗣法於黃龍南, 元豐三年,詔升東林為禪寺。南昌守王韶請師住持, 為東林禪祖。其徒眾相謂曰:『遠公讖:七百年後有肉 身大士,改名道場』。今符之矣。」元祐四年,賜號照覺大 師。六年九月,留偈坐脫。

又西有下方塔,院內有遠公塔,謝靈運為《塔銘》。 其側有宗炳宅,今不知處。

離垢園宋劉惠斐構園於東林寺側,因號離垢先生。 張孝秀隱居,《南史》云:「孝秀字文逸,南陽人,為安成王 別駕,棄之隱廬山東林側。」

𥙿老庵,《南史》云:「王韶養性於𥙿老庵, 下方塔有谷,曰香谷,谷中有熙怡大師塔。」《山疏》云:「香 谷即惠永常宴坐處。」

劉遺民《禪室山疏》云:「室在香谷北澗上。」

香谷之南,有西林寺。《山疏》云:「寺為沙門竺曇現之所 刱也。竺逝,其徒惠永自太行尋至江州,因就居之。而 永又立庵於寺後山上,以禪思焉。當是時,有二虎常 侍之,故名庵曰伏虎。又嘗有異香滿谷,因名谷曰香 谷。」事見歐陽詢《石碑文》中。寺內有磚浮屠。《舊志》云:「西 林磚浮屠上有二鴟,其大如鵝,其頸有毛如兔,常與」 兔並行草莽中,因搦而食之,鳴聲甚悲。

寺後有「一如律師塔。」律師,竟陵人,崇禎間重建西林, 大弘戒法。後坐逝,塔於寺後山側。

香谷之西有廣福觀,觀後堂有匡俗先生像。《真仙通 鑑》云:「先生輕舉之後,上帝命司吳越水旱,賜主瘟之 印,統攝八部瘟神」,俗因稱為和瘟先生,水旱疫癘則 禱之。

西林寺側有「蕭存隱居。」蕭存者,元文先生蕭穎之子 也。

《山北路》:自烏龍潭西南行至隘口。

烏龍潭峽口之山曰龍塹,其下有磐石崖。關房《山疏》 云:「關房,嘉靖間田道人建。」

磐石崖西為香爐峰,峰南有石巖、石橋、石澗,有石如 人立,又曰「石人峰」,其北有小瀑布。

其北下有遺愛寺,寺起於白樂天,初名「紫雲庵」,後屢 修屢廢。明成化間,僧慈釗重建。嘉靖中,僧無盡相繼 而修之。

「紫雲庵」側有「鄭弘憲草堂」、《白樂天草堂》。

香爐峰又北有上崇福寺、下崇福寺、林隱庵。《九江志》 云:「上崇福寺,惠遠建,後廢。明宣德中僧祖曇重建。天 順中僧慧善,弘治中僧性端繼修。」林隱庵都綱僧行 清建。

香爐峰西南為講經臺。《山疏》云:「講經臺亦一峰也。峰 頂有磐石,可坐百人。遠公嘗據此講《涅槃經》。又於臺 畔築庵居之。」臺下有風洞關門,石南上即雲頂峰。 講經臺北有上化城寺。《山疏》云:「上寺亦遠公建,明宣 德中,僧行淳繼修。」

寺側有朗公巖、龍王泉、缽盂泉、錫杖泉、觀燈《石山疏》 云:「觀燈,亦觀佛燈之說。」

上化城之西北,有中化城寺。《九江志》云:「中化城寺,隋 開皇中建,明宣德中僧德讓,正德中僧浩常繼修。」 寺西南有聖僧巖山,《疏》云:「巖石有字刻,苔封難辨。」 中化城之西北,有下化城寺。舊《志》云:「下化城亦晉時 寺,久廢。明成化中僧恕聰重建。正德中僧行淳繼修。」 下化城西為靈池口。

講經臺西為虎崖,崖有二石,如人著白衣,傍崖立。 其下有中、下二大林寺。《九江志》云:「中大林寺亦惠遠 建,明洪武中僧永迪重建。正統中僧性湧,弘治中僧 明旵繼修。」

下大林寺之首刱者,臨濟禪師也。《山疏》云:「下大林寺 即資聖寺,唐太和間,臨濟禪師建,久廢。明宣德中,僧」 究重建 「下大林寺」側有雲峰寺,又有接待寺。

天池山麓有小山,曰雲峰,其南峽中有文殊寺。《山疏》 云:「文殊寺在報國寺南,鐵船峰麓。」

「報國寺」,不知何代建。

寺北有九奇庵。《山疏》云:「九奇庵通天池大路,在錦繡 谷口。」

其左有悅安隱居山。《疏》云:「隱居天池山麓間,當錦澗 橋,水多修竹茂林,乃佳遁之地也。」

文殊報國之側有石門澗。《後漢郡國志》云:「廬山西南 有雙闕,壁立千餘仞,有瀑布焉。」《山疏》云:「石門者,天池、 鐵船二山並峙如門也。壁立巉巖,人莫能至。下臨巨 壑,瀑布轟天,乃匡北最絕處也。其匡頂北嶂諸水,皆 從此出。壑內有龍潭三,數有精舍,臨於潭崖。其上即 清涼臺。」

雲峰之麓迤邐北行,則至落柁山。《山疏》云:「落柁山去 石門橋北十里。落柁不知其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