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4 (1700-1725).djvu/54

此页尚未校对

入者,為北道。四者廬山之通衢,從古所闢。《桑紀》何以 西為北?而北之所不載,將無眇視為小道乎?且東道 小過於此,南西二道,亦不廣過於此。其事蹟述之固 詳,校此道景況愈奇。罏峰、經臺,左右排夾,化城、崇福, 迥出道旁。故樂天《草堂記》:「匡廬奇秀,甲天下山。」山北 峰曰香罏峰,峰北寺曰遺愛寺,介峰寺間,其境勝絕, 又甲廬山。又《遊大林寺序》云:「自遺愛草堂歷二林,抵 化城,憩峰頂,登香罏峰,宿大林寺。」準二記,烺烺可鍳, 姑論而出之,烏昧於山靈而不及遊賞也。

論東道

宋《無為子記》云:「自湓浦南行三十里,抵淨慧寺宿焉。 寺即宋昌院,其西有丁仙井,深不可測。丁仙不知何 許人,相傳蓋牧豎也。戲為巫,引繩自絞,即斃而為神。 鄉人像祀之,以祈雨澤,多應。踰井而南,即登涉,其半 山有巨石當路,遊者至此多返。丁仙使龍驅之磨刀 澗,是後則坦入矣。」

論西道

朱文公《匡廬紀行》云:「石門澗在天池山下,有小庵三 四,是夕宿廣福庵。來日登山,道錦繡谷,再過小橋,橋 皆有亭,下又有亭基二。盡錦繡谷,登山稍高,無復林 木,坡陀而上,至天池院。」

論南道

《薛所習記》云:「由郡之匡廬門北行二十里,至招隱泉, 三里至百花園,過澗東北行五里,至萬壽寺宿焉。寺 亦古剎,今傾圮,止存後閣三楹。斯時也,雲去日沒,梵 天月出,策杖閒步,目窮遠望。而五老、太乙、漢陽諸峰, 羅列目前,樂極頹寢。晨起復臨,奇花夾道,異草穿徑, 蕙密蘭滋,殆履錦繡中。行五里許,有歡喜亭,環憩石」 上,取水烹茗。自山足抵此,約廬山之半。然而邃谷風 清,脩巒景麗,群山錯立,萬態俱起。亭之名「歡喜」者,由 此而漸入佳境耳。

論北道

曹學佺《記》云:「講經臺之背,逶迤而東,為香罏峰,其與 東林俯仰對揖,路由中入。陟其頂,從曠處以觀,人皆 衣絳,客盡酡顏。紺殿襲姿,珠潭變采。峰巒為火裏之 芙蓉,而川水若九虹之爭道。此罏峰之晴煙倒景,互 使然也。」

論小徑

匡廬峰巒,橫潰四出,競秀爭奇,各為尊高。故峰峰有 徑,徑徑達巔,亦不可不鳴於遊者也。東南麓有相辭 澗,從官道分徑入石牛山,上麻姑崖,達九疊屏,而觀 三疊水也。南道棲賢谷,上王照嶺,分徑入桃林澗,登 仰天坪,至曬穀石,達漢陽峰之巔也。青泉澗有徑造 臥龍岡而探崔嘉彥、朱晦翁之遺跡也。瞻家巖有徑, 至五乳寺而登七賢峰也。開先寺有徑抵布水臺,觀 瀑布,登文殊塔,入黃巖而窺石室也。「簡寂觀有徑看 雙瀑」,上黃鶯呰,至廬山寺也。歸宗有徑,觀玉簾泉而 達金輪峰,禮耶舍塔也。栗里有徑入康谷而觀谷簾 泉,陟紫霄,探禹跡也。圓通寺有徑登石耳峰,踰上下 弔橋而進康王城也。七里岡有徑上白雲峰,至上霄 諸處也。蓮社橋有徑,入臥雲寺,至龍潭庵,上聖治峰, 而望秦楚之風塵也。蓮花洞有徑二:其一進養鹿池 而登松光嶺,謁小天池之銅金仙也;其一上筋竹嶺, 入吳賓陽之瓜圃也。龍門峽中有徑,上曇花庵,至振 衣峰,看江州地脈之來處也。濂溪墓旁為官道,走南 則過吳章山,走西則至蛇岡嶺,其分支小徑尤多,有 一至慧日寺者,有一至天花井者,餘則余不知矣。夫 遊人韻士之所造極者,必探幽邃之跡,道泉石之故, 亹亹不倦,較若平生。懽!豈非以其奇勝耶?傳曰:「物大 然後可觀。」彼蹄涔蟻垤,小瑣無煙霞之致,烏足概於 中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