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4 (1700-1725).djvu/72

此页尚未校对

也。按《志》,廬山有大嶺,與九疊屏並號奇絕。李白詩所 云「屏風九疊雲錦張」,今問人咸莫識其處,惟開先寺 前有錦屏鋪云。

由捨身巖至文殊獅子巖記   前人

野性癖石,每登山,則首問「巉巖幾處,骨幾倍,膚色何 狀。」行莊途數十步,則倦而休。遇崎嶔轉快,至遇懸石 飛壁,下蹙無地,毛髮皆躍,或至刺膚躓足而神愈王。 觀者以為與性命衡,殊無謂,而余顧樂之,退而追惟 萬仞一髮之危,輒酸骨,至咋指以為戒,而當局復跳 梁不可制。宿天池之再晨,觀捨身巖巖,舌偃而出,孤 搴絕壑,一旦遂冠諸巖。而山中一少年僧稍解意,云: 「其下有兩巖,石更遒。」旁僧遏之曰:「徑迂且仄,不受履。」 余大笑,趣之行,從舊道折而下,得支逕剪蘿,躍澗中 石,捫絕壁,更上下,得文殊巖一壁,皆怒石,砰躍空出。 坐侯泉,熟嘗崖茶,良久,俯危磴,更數盤,得獅子巖。石 骨拗折,頹放已出,互相壓而少遜避者,遂為庵址。鐵 船峰當其面,紫鍔凌厲,兀然如悍士之相撲,而見其 骨。及𩰚困力敵不相下,則皆危身卻立,摩牙裂髭而 望。大約三巖皆以純骨及面峰峭削勝,而獅子巖最 下。下不極,則石之怒不盡,鐵船之高不能凌,捨身巖 而上。而獅子仰視其巔,巖與「奇」適相值,谿澗近則鳴 悲激而石始活。獅子巖皆據其勝,是為天池之絕景。 君子之至於斯也,或未之見也。然路實不甚險,遊者 既不索,而山僧畏冠蓋,惟恐去之不速,是以不顯。余 何幸得之。高僧遍融,嘗庵獅子下三年,正其入悟之 始,每橫一棒,坐巖口行腳,來則棒出之,竟無酬其機 者。融公去石落,址遂塞。巖之左,存小室,梯而度,然荒 寂甚,僧亦無復居者矣。

由天池踰含嶓嶺至三峽澗記  前人

當余初趨江州時,謫仙之飛瀑,小蘇之三峽澗,已奔 注吾胸,如與闊友,期將至側焉。眄綦履之聲,喜其近 而翻虞其滯。方過琵琶亭,問輿人:三峽澗何在?皆曰: 「不聞,山極於天池而已。」至東林,則問東林僧,僧曰:「聞 之,然在星郡。」問其道,不知也。忽天池書記僧來迎,首 舉以問,僧曰:「有路而削,從舍嶓嶺達。」問其程,曰:「可四 十里。」問嘗至否?曰:「聞老僧言,其略實未至也。」余笑曰: 「爾導我遊北山,盡當挾爾去。」凡七日而窮其勝。遊竟, 挾客行,歷層巒,面壁而上,數息。登含鄱之巔,長江泛 㶑,濁波一線。鄱湖清徹如片照,細見帆影。湖中諸巒, 或如蝕翠,或如砂斑之凸起,圓蒼所覆。目與之際,絲 《棼黍》積,尺吳寸楚。少焉,霧作長風,捲湖而來,心怖乃 下。石削而無級,勢若走坂,不能自止。山程三十里,不 當一長亭地。山趾平,乃輿數步一疊,錯行阡陌間。頃 之,至棲賢廢址。山中人指綠疇而坦者曰「故殿基」,石 澗汨汨流,從徑左折得玉淵潭,澗水奔流而下,展轉 與大石觸。方怒,忽得平石,霤瀉數十丈,底規而末垂, 水得盡洩,其屢張屢「折之氣。」遂悍然不顧,厲聲疾趨, 而石斗疊,忽落為潭,水勢不得貼石,則架空懸注,斜 飛十餘丈而後墜。虹奔電落,響震山谷間。潭面皆膩 石,稍縱足,則溜其極無底。觀者皆目眩毛豎,不敢久 立。沿澗而疊數折,得「三峽橋。」橋堅緻雄麗,其下清崖 可席,相與酌泉而坐。稍定,沿溪行,巨石巍怪,或眠或 立,湍水撼之,一澗皆咷號砰激,嶼毛沚草,咸有怒態。 當其橫觸洶湧,雖小谿亦瞑目佇視,如與之𩰚。忽焉 石遜涓然黛碧,觀者亦舒舒與與,不知其氣之平也。 余私以語客,歷試之,良然,乃大笑。五老峰壓疊而下 瞰,如與澗爭遒。一日之中,耳窮於鳴泉,目眩於幽碧, 舌燥於叫愕,踵蹇於曳,是亦天下之至觀也。偕遊 者倦甚,枕流水臥,而暮色欲來,以水濺之亦不起。山 僧設茗供一杯乃行。

開先寺至黃巖寺觀瀑記    前人

廬山之面,在南康數十里,皆壁,水從壁罅出,萬仞直 落,勢不得不森豎躍舞,故飛瀑多而開先,為絕勝。登 望瀑樓,見飛瀑之半,不甚暢。沿崖而折,得青玉峽,峽 蒼碧立,匯為潭。巨石當其下,橫偃側布,瀑水掠潭行, 與石遇,齧而𩰚不勝。久乃斂狂斜趨,侵其趾而去。遊 人坐石上,潭色浸膚,撲面皆冷翠。良久,月上,枕澗聲 而臥。一客以文相質,余曰:「試扣諸泉。」又問,余曰:「試扣 諸澗。」客以為戲。余告之曰:「夫文,以氣蓄,以氣出者也。 今夫泉,淵然黛,泓然靜者,其蓄也。及其觸石而行,則 虹飛龍矯,曳而為練,匯而為輪,絡而為紳,激而為霆。 故夫水之變至於幻怪翕忽,無所不有者,氣為之也。 今吾與子歷含鄱,涉三峽,濯澗聽泉,得其浩瀚古雅 者則為《六經》,鬱激曼衍者則為《騷賦》,幽奇怪偉,變幻 詰曲者,則為子史百家。凡水之一貌一情,吾直以文 遇之,故悲笑歌呼,卒然與水俱發,而不能自止。」客起 而謝。次日晨起,復至峽,觀香爐,紫煙心動。僧曰:「至黃 巖之文殊塔,瀑勢乃極。」杖而往,磴狹且多,折芒草割 人面。少進,石愈嶔,白日蒸崖,如行熱冶中,微聞諸客 皆有嗟嘆聲。既至半,力皆憊,遊者昏昏愁墮,一客眩 思返,余曰:「戀軀惜命,何用遊山?且而與其死於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