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4 (1700-1725).djvu/95

此页尚未校对

有虎,人畏之則驅入山,人去復還。

慧持法師,遠之弟也。沖默有遠,量長八尺,精究經論, 為廬阜三千僧之冠。後入蜀,住龍淵寺,旋又他適,不 知所終。

《佛馱耶舍》入廬山。嘗舉《鐵如意》示人。多不悟。王子充 曰:「當時禪學未入中國。而兆已見於此矣。」

伽提婆,梵僧也。遠公請入廬山,出《阿毘曇》及《三法度》 等經論。

僧曇𠮏初居廬山,晚居建康烏衣寺。彭城王義康遺 之貂裘為褥,趺坐談經。謝靈運嘗就𠮏問經中大意。 道敬法師,王羲之之孫也。年十三,隨從祖凝之守江 州,因登廬山,就遠公出家。冰霜瑩然,德望彌著。 《廬山舊志》:「廬山有曇詵法師,能別鳥獸毛色純銳之 性,草木善惡甘苦之味。」

劉程之者,彭城聚里人也,字仲思,宋高祖號之曰「遺 民。」少孤,事母以孝。體貌沖遠,虛心方外,周覽百代,得 《老》《莊》要旨。邁往自負,不靡於俗,雖餒瘠在躬,鍖斧當 前,意湛如也。嘗為柴桑令,已乃棄之入匡廬,依釋慧 遠,居西林北澗上,與雷次宗輩同修淨土。力辭薦辟, 專心禪思,安貧守素,研極幽渺。纔半載,即於定中見 佛光煥映天地,如黃金色。後二十年庚戌正月卒正 寢。

《宋書隱逸傳》:「周續之自幼穎悟,通五經并緯候,世號 顏子。既而閒居讀《老》《易》,入廬山事釋慧遠,布衣蔬食。 劉毅鎮姑熟,命為撫軍,徵太學博士,並不就。江州刺 史劉柳薦之高祖曰:『臣聞恢燿和肆,必在兼城之寶; 翼亮祟本,宜紆高世之逸。是以渭濱佐周,聖德廣運; 商洛匡漢,英業乃昌。伏惟明公道邁振古,應天繼期』」, 遊外暢於冥內,體遠形於應近。雖汾陽之舉,輟駕於 時艱;明揚之旨,潛感於穹谷矣。竊見處士鴈門周續 之,清真貞素,思學鉤深,弱冠獨往,心無近事。性之所 遣,榮華與饑寒俱落;情之所慕,巖壑與琴書共遠。加 以仁心內發,義懷外亮,愛留崑卉,誠著桃李。若升之 宰府,必鼎味斯和;濯纓儒官,亦王猷遐緝,臧文不知, 失在降賢,言偃得人,功由升士。願照其丹款,不以人 廢言。辟為太尉掾,不就。高祖鎮彭城,遣使迎之,禮賜 甚厚。每稱之曰:「心無偏吝,真高士也。」高祖踐祚,開館 東郭外,乘輿降幸,辯析精奧,稱為該通。

《廬山志》:「雷次宗字仲倫,南昌人也。篤學明禮,不就徵 辟,立館廬山,與慧遠法師居之。嘗有書與子姪曰:『吾 少多病,又性好閒,雖在童年,志棲物表。弱冠入廬山, 事釋和尚。於時師友淵源,務訓弘道,玩心墳典,勉志 勤躬,夜以繼日,樂而忘憂,二十餘載,淵匠既傾,良朋 凋喪。續以釁逆,心慮荒散,遂與汝曹歸耕隴畔,山居 有年,齒逾知命,前途幾何?及今耄未至惛,尚可勵志, 誠來生之津梁。玩歲日於良辰,偷餘樂於將除,在心 所期,盡於此矣。汝等冠娶已畢,吾復何憂,但願守全, 以保今終。自今家務大小,一勿見關』。」子平之言,可以 為法。宋文帝元嘉十五年,徵至京師,立雞籠山前學 館,數幸問,資給甚厚。除給事中,不就,久之,還廬山。二 十五年,詔曰:「前新除給事中雷次宗,經明行修,自絕 詔命,宜加升引,以旌退素。」命為散騎侍郎,又不就。再 徵至京師,築室鍾山,扁曰「招隱」,猶秉昔操,不入公門。 每自華林入延賢堂,為太子諸王講《喪服經》。

《廬山舊志》:「翟湯,字道深,尋陽人。篤行純素,仁讓廉潔, 不屑世事,人有餽遺,一無所受。永嘉末,寇害相繼,聞 湯名德,皆不敢犯,鄉人賴之。隱於縣界南山。咸康中, 徵為國子博士,不起。」

翟莊字祖休立屋廬山力耕草食諸子。《史記》華竺典 墳無所不通鄉親中表皆莫得見州辟主簿舉秀才 並不就。

《廬山疏》:晉王羲之守潯陽,嘗覽勝廬山之陽解郡後 卜金輪峰下家焉。時有西域僧佛馱耶舍持佛舍利 來廬山,羲之雅重其德,因捨宅為寺以居之,自書額 曰:「歸宗寺。」寺後有洗墨池。王文忠公禕曰:「歸宗寺有 池,水色正黑,曰墨池」,迺羲之所洗墨處。羲之嘗慕張 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此其故蹟也。

《宋書隱逸傳》:「翟法賜,尋陽柴桑人。曾祖湯,湯子莊,莊 子矯,並高尚不仕,逃避徵辟。矯生法賜,少守家業,立 屋於廬山頂。喪親後,便不復還家,不食五穀,以獸皮 結草為衣,雖鄉親中表莫得見也。州辟主簿,舉秀才, 右參軍、著作佐、員外散騎侍郎,並不就。後家人至石 室尋求,因復遠徙,違避徵聘,遁跡幽深。尋陽太守鄧」 文子表曰:「奉詔書徵郡民新除著作佐郎南陽翟法 賜補員外散騎侍郎。法賜隱跡廬山,于今四世,棲身 幽巖,人罕見者。如當逼以王憲,束以嚴科,馳山獵草, 以期禽獲,慮致顛殞,有傷盛化。」乃止。後卒於巖石之 間,不知年月。

《南史宗少文傳》:「宗少文,南陽人。善居喪,為鄉閭所稱。 宋武帝辟為主簿及太尉參軍,俱不就。已而東下,入 廬山,與釋慧遠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