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4 (1700-1725).djvu/96

此页尚未校对

《野人傳》:「張莘民乃陶淵明之婣也。家居廬山,學兼華 竺,善屬文。舉秀才,府功曹,州治中,俱不就。性孝友,田 宅悉推與弟。一庚之粟,一味之甘,分之九族。躬自菲 薄,不改其樂。後以散騎常侍徵,不」就,自號為「東皋老 農。」

十八《高賢傳》:「張詮字秀碩,性姿高逸,帶經而鋤,山水 自放。先居廬山之陽,後入蓮社,事遠公庚亮,以為潯 陽令。後以散騎常侍徵,不起,復廬於香谷終焉。」 《酉陽雜俎》:齊建元初,延陵季子廟井中得木簡,長尺, 廣二寸,有字隱起曰:「廬山道士張陵拜謁。」木堅白,字 黃。

十三賢共註《廬山記》:饒子卿隱居廬山,茅茨數椽,不 避風雨。每漏濕,則張蓋於梁上,而危坐其下,終日無 悶色茅爛輒易,謂之「屋龍更衣。」

《唐書李渤傳》:「渤字濬之,魏橫野將軍、申國公發之裔。 父鈞,殿中侍御史,以不能養母廢於世。渤恥之,不肯 仕,刻志於學,與仲兄涉偕隱廬山。嘗以列禦寇拒粟, 其妻怒,是無婦也。樂羊子拾金,妻讓之,是無夫也。乃 摭古聯德高蹈者,以楚接輿、老萊子、黔婁先生、於陵 子、王仲儒、梁鴻六人,圖象讚其行,因以自儆。久之,更」 徙少室。

《廬山志》:唐道士雷提點者,不知何許人,聰明博達,馴 一白鶴,出入隨之,常於石上讀《楞伽經》。與太元張道 寧善口,常好言「我是廬山人。」後不知所終。

《南康舊志》:「唐何乾曜,不知何許人,仕為侍郎,後挂冠 隱廬山,稱匡麓道人,喜唱《西江引》曲。卒葬鶴鳴峰之 遷鶯谷。至今墓碑尚存。」

《唐詩紀事》:「徐凝嘗居廬山。白樂天刺杭州時,徐凝、張 祜並希首薦。樂天試《長劎倚天外賦》、『餘霞散成綺』詩 解送,凝為元祜次之。祜曰:『予《甘露寺》詩:『日月光先到, 山河勢盡來』。《金山寺》詩:『樹影中流見,鐘聲兩岸聞』。雖 綦毋潛『塔影挂青漢,鐘聲和白雲』,未足為佳也』。凝曰: 『豈如老夫《廬山瀑布詩》:『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 青,山色耶凝遂擅場。

《太平宮志》:「唐陳伯宣者,陳宜都王叔明之苗裔也。自 閩之仙遊來廬山,隱居聖治峰。嘗註司馬遷《史記》,詔 徵不赴,復辟拜著作郎。」

《續前定錄》:黃損,連州人,有大志,處於廬山,與桑維翰、 宋齊丘相遇,每論天下之務皆出損下,損亦自負。居 無何,遊五老峰,遇磐石小憩。頃之,有叟長嘯而坐,指 維翰、齊丘曰:「公等皆至將相,但各不得其死耳。」次指 損曰:「此子有道氣,可以隱居,若求官,不過一州從事 耳,宜思之。」損甚怒,叟曰:「休戚之數定矣,吾先知也,何 怒乎?」後皆然

《酉陽雜俎》:朱道士者,太和八年嘗遊廬山,憩於澗石, 忽見蟠蛇如堆繒錦,俄變為巨龜。訪之山叟,云是元 武。

《廬山舊志》:「潯陽太守宗淵有龜十頭,命庖丁日以二 頭為臛。其夜夢十丈夫烏衣褲褶,反縛叩頭祈哀。翌 日臛二龜。其夜又夢八丈夫祈哀,乃以其八放之廬 山。後生八子,皆登第。」

《傳燈錄》:「道信大師武德中登廬山絕頂,望破額山紫 雲如蓋,下有白雲,橫分六道。」

有比丘無染遊廬山,苔滑仆地,忽大悟。

《唐詩紀事》:「顏真卿常使其僮奴刻己所書於廬山最 高處,奴輒以意修改之,大失其真。」

唐僧處默、若虛並嘗居廬山,已而他遊,處默有《憶廬 山舊居》詩云:「麤衣糲食老煙霞,勉抱衰顏惜歲華。獨 鶴祇為山客伴,閒雲常在野僧家。叢生嫩蕨沾松粉, 自落乾薪帶桂花。明月清風舊相識,十年歸恨可能 賒。」若虛《懷廬山舊隱》詩云:「九疊嵯峨倚碧天,每隨寒 瀑下崔煙。深秋猿鳥來心上,夜靜松杉到眼前。書架」 想遭苔蘚袤,石窗應被薜蘿纏。一枝藤杖遊江北,不 見廬峰十二年。

《廬山舊志》:「韋應物守江州時,嘗因觀省屬縣,遂至廬 山簡寂觀諸處皆有題詠。」

薛業能詩而不第,獨孤常州有《送薛處士歸廬山序》, 稱業「口不言祿,祿亦不及識。」業者為永嘆,而業處之 澹然。

《樵人直說》:白樂天嘗煉丹於廬山草堂,作飛雲履,以 元綾為質,剪素絹為雲,四面緣飾之,染以四選香。每 振履,飄飄如煙霧,嘗著之,以示山中道侶曰:「吾足下 雲生不久且登朱府矣。」

《圉余錄》:唐楊收讀書廬山,有道者謂之曰:「子貌可仙, 如仕即至宰相,能捨所事從予遊乎?」收時方覬進取, 謝不能道者,遂去不見。

《錄異記》:「廬山西南七十里有湧泉觀,昔太極仙翁葛 元煉丹於此,感致泉水自石竇中湧出,流百餘里,入 潯陽湖,溉田極廣。其地舊多水蛭,農人患之。仙公刻 符於洞門之下,水沃其上,自此水所及處,皆無水蛭 之患,遠近賴之。後人鑿此符移於湧泉觀中,但舊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