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5 (1700-1725).djvu/4

此页尚未校对

石鐘山

石鐘山

按《方輿勝覽》,江西路江州石鐘山,在湖口縣。酈道元 謂「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響若洪鐘。」李白謂 「扣而聆之,南音函胡,北音清越。」蘇子瞻嘗泊舟其下, 以為酈道元所見,殆與予同。

按《江西通志·山川攷》:「石鐘山在九江府湖口縣有二, 一在縣南,為上鐘山,一在縣北,為下鐘山。下鐘山其 石視上鐘尤奇,兩相對峙,獻秀爭奇。」酈道元謂:「下臨 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

按《九江府志山川攷》:「石鐘山在湖口縣有二,上鐘山 在縣南,下鐘山在縣北。」

按《湖口縣志山川攷》:「上石鐘山在縣南一里許, 下石鐘山在縣北一里許,兩山對峙,獻秀爭奇,真江 右美觀。」

上鐘巖在上石鐘山,水涸,可通人,內有古刻。

蘇子瞻石刻:在上鐘巖。按成化間提學李齡《記》云:「南 石鐘山有蘇《記》刻其上,正統己巳年,石裂而仆于水, 形跡尚存。」按:正統己巳去成化僅二十餘年,其說必 有所據。

《邵二泉石刻》在上鐘山,即石屏石几。

《王陽明石刻》:「在下鐘山。」

張氏園在石鐘山。巖洞亭沼,最為幽奇。明侍御史張 科建。萬曆間,稅監李道亦嘗垣上鐘為園。林木亭榭, 珍禽奇獸,充實其中。鶴唳猿啼,與鐘聲相應。

石鐘山部藝文一

《辨石鐘山記        唐》·李渤

《水經》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酈道元以為下臨深 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響若洪鐘,因受其稱。有幽棲 者,尋綸東湖,沿瀾窮此,遂躋崖穿洞,訪其遺蹤。次于 南隅,忽遇雙石,攲枕潭際,影淪波中。詢諸水濱,乃曰 「石鐘也」,有銅鐵之異焉。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聲清 越,枹止響騰,餘韻徐歇。若非澤滋其山,山涵其英,聯 氣凝質,發為至靈,安能產茲奇石乎?乃知山仍石名 舊矣。如善長之論,則瀕流庶峰,皆可以斯名貫之。聊 刊前謬,留遺將來。貞元戊寅歲七月八日,白鹿先生 記。

石鐘山記         宋蘇軾

《水經》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酈道元以為下臨深 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是說也,人常疑之。 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 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聲 函胡,北聲清越,枹止響騰,餘韻徐歇,自以為得之矣。 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而此獨以鐘名,何哉?」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 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 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 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然,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 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 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 雲霄間。又有若老人欬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 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于水上,噌吰如鐘鼓 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 淺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為此也。舟迴至兩山間, 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 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 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 《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獻子之歌鐘也。古之人不余 欺也。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 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 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