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5 (1700-1725).djvu/81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一百五十五卷目錄

 武當山部彙考一

  圖

  考

山川典第一百五十五卷

武當山部彙考一

《後漢書之武當山水經注》
之太和山

武當山,在今湖廣襄陽府,均州城南二百里,一名「太 和」,一名「太嶽」,一名「仙室」,一名「嵾上」,一名「參嶺。」高二十 餘里,週迴八百餘里。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巖,二十 四澗,五臺五,井三泉三潭三,天門三,洞天一福地,真 神仙奧區也。

武當山圖

武當山圖

按:《後漢書郡國志》,「南陽郡武當有和城聚。」《荊州記》 曰:「縣有女思山,南二百里有武當山。」

按《南雍州記》:「武當山,山高巃峻,若博山,香爐岧亭峻 極,干霄出霧,學道者常百數,相繼不絕。若有於此山 學者,心有隆替,輒為獸所逐。」

按《荊州記》。「武當山在縣南二百里,一名仙室,一名太 和。」斯山乃嵩高之參伍,五嶽之流輩。

按《水經·沔水注》:「武當山,一曰太和山,亦曰嵾上山,又 曰仙室山,形特秀,異於眾嶽。峰首狀博山,香爐亭亭 遠出,藥食延年者萃焉。晉咸和中,歷陽謝允舍羅邑 宰,隱遁斯山,故亦曰謝羅山。」曾水發源山麓。

按《武當山記》:武當山周迴四五百里,中有一峰,名曰 參嶺,高二十餘里,望之秀絕,垂於雲表,清朗之日,然 後見峰,一月之間,不見四五,輕霄蓋於上,白雲帶其 前,旦必西行,夕而東返。嘗謂之曰「朝山」,蓋以眾山朝 揖之主也。

按《輿地紀》,「太和山在均州,初名太嶽,又名仙室,又名 篸上山。真武奉元君之言,遊覽至此,更名太和。後人 謂非元武不足以當,又更名武當山。」上有七十二峰, 三十六巖,二十四澗,其峰最高者,曰天柱,曰紫霄。 按《方輿勝覽》,京西路均州,武當山,在武當縣南二百 里,山有石室,相傳尹喜所棲之山。山在南陽界,而去 洛陽甚近。《圖經》引《道書》載:真武開皇三年三月生,生 而神靈,誓除妖孽,救護群品,舍俗入道,居武當山四 十三年,功成飛昇,遂鎮北方。人召而至,語以其故,妖 氛頓息。因曰:「爾後每遇庚申甲子,及三七日,當下人 間斷滅不祥。」五龍觀即其隱處。

天柱山在武當山上有三石門。

金鎖嶺在武當山前有流水,相傳國師鎖獮猴于此, 水涸乃放去。

龍池在武當山頂,祈禱無不應者。

按《三才圖》會武當山圖,考武當山在襄陽府均州,從 界山驛西行四十里,至遇真宮。宮前開朗夷曠,不甚 峻始,宮名會仙館,仙人張三丰居焉。故今東廊下有 銅像,東方丈有遺像各一,與世所傳像稍異。觀東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