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5 (1700-1725).djvu/88

此页尚未校对

九渡澗中。

黑虎澗香爐諸峰之水,會前二澗自龍潭飛流,東入 九渡澗。

白雲澗自五老峰出,接九渡澗。

《九渡澗》,會諸澗而出。《梅谿澗》

梅谿澗,出梅溪左,而為淄河。

「西澗」:自馬嘶山龍井發源而北,總山西諸澗。

金雞澗自大小雞鳴峰之水會於西澗。

「雷澗」,自疊字峰雷洞之水由南會於五龍澗。

五龍澗自伏龍諸峰之水由雷澗出,西澗自蒿口會 青羊、梅溪二澗合為淄河,東北入於漢。

鬼谷澗自大頂之南發源,會山南諸峰之水,東會雙 溪澗。

雙溪澗:自大頂東南諸峰之水交會鬼谷澗,由浪河 西北入於漢。

蠟燭澗,在金頂之南,自天柱峰下發源,會於九渡澗 「雷洞」,即欻火巖,鄧天君修真處。

「桃源洞」,在五龍諸仙瘞劍之所。

白龍洞,在竈門峰東。洞中時有白氣如龍,即大雨如 注。

「碧天洞」,在天柱峰下。

太元洞,在柱笏峰下。

黃龍洞,在紫蓋峰下。

老君洞,在八仙觀下。

靈洞,在玉虛宮望仙臺下,一名「水簾洞。」

黑龍潭在仙關之上,紫霄澗水之中。二石參天,下闊 如屋。潭深不可測,大旱禱之立應。廟在其上。

白龍潭二所一在磨針澗下,瀑布千丈,巖內有廟,祈 禱屢應。一在飛昇臺下,潭黑而深,雲氣上昇,立澍霖 雨,人罕有至者。

「甘露泉」在紫霄巖。

參斗泉,在金頂之下,雷石峰南。石巖下一泉,前有二 井。《圖經》云:「千人汲之不減,不汲不增,上應參星」故也。 百花泉,在仙侶巖。昔陶幼安得道於此。

「真乙泉」在紫霄宮右。

《一泓泉》:在《關王廟》前。

益人泉在迴龍觀上。

東《靈石泉》。

南靈、石泉二泉在太上巖,巖高峻無水,宣德三年於 此纂修。《太和志》。「巖東隴石穴下,泉忽出,已而巖西路 傍石根下亦復出泉」,於是鑿砌成池,清洌可食。 甘泉在南巖宮內,亦名一泓泉。

天池,在金頂,進封「廣潤龍王。」

龍池,五炁龍君所寓。 日池、月池,在五龍宮天寶壇南廡後,二池相並。月池 時草延蔓日池,周圍約二十餘丈,大旱不乾,久雨不 溢,其水五色,時時變更。西南皆連山之石,每遇霜降 清曉之際,間有白氣如雲上昇,移時方散,至此者毛 骨凜然。端平之前,山門全盛,管轄曹侍德建《寶藏》於 池南,鳩工,夢神仙語之曰:「此處上應三天,下即洞府, 群仙神龍居焉。若法輪運轉,神靈弗安,將若何?」覺而 語諸同僚,夢悉符合。於是設藏殿而不連池濱。嘗榜 之曰:「洞天在近,過往低聲。」中統庚申,宣慰孫嗣舉眾 內附,時當七月,兵土詣池洗劍,神龍擁脊而現鱗鬣, 天地昏暗,雷雨大震。近年朝山之士引至,犬馬誤飲 之者立斃。其顯應之跡若是。

鍊丹池、自然庵,庵池相侔,在五龍西五十步。歷井捫 參而上,介乎二山之間,松杉盤屈,如龍如虯,雖三伏 蘊隆,略無暑氣。東簷下即鍊丹池也。水中巨石下一 穴,有龍居焉,人常見之,虎豹禽獸常飲於此。按《圖經》 記:「馬明生故址,陳希夷次居之。此處感五炁神君授 以睡法,得盡其妙。明生所鍊太陽神丹,爐灰尚存,非」 鐵非石。希夷聲譽遠著,倦於迎待,遂遷誦經臺以避 之。

「鹽池」,即元帝伏魔處。

飲馬池在關王廟西。

天乙池:

太乙池。

滄水庫池三池俱在南巖宮內。

「禹跡池」在紫霄禹跡橋南。

上善池,在紫霄東方丈。

天池。

地池二池在五龍日月池後,一方一圓,圓曰天池,方 曰地池。天池水藍色,不可食,惟地池水甘美,今道眾 汲飲。

龍井在天馬峰。

「五龍井」,在五龍宮大殿前之四陲。中一井在拜殿內, 即歷代投簡之所,今以石掩之。泉甘而美,色清而瑩, 飲之可以蠲疾。本山諸宮觀庵巖居者,為癭所厄,到 宮住之,其癭自消。道侶汲水和藥,能療諸疾。信龍井 之靈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