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6 (1700-1725).djvu/101

此页尚未校对

南下,如云舜南巡而死,宜言「下方」,不得言「陟方」也。以 此謂舜死葬蒼梧,於時二妃從之不及而溺者,皆不 可信。二妃既曰以謀語舜,脫舜之厄,成舜之聖,堯死 而舜有天下,為天子,二妃之力,宜常為神食民之祭。 今之渡湖江者,莫敢不盡禮廟下。元和十四年春,余 以言事得罪,謫為潮州刺史。其地於漢南海之揭陽, 厲毒所聚,愳不得脫死,過廟而禱之。其冬,移袁州刺 史。明年九月,拜國子祭酒,使以私錢十萬抵岳州,願 易廟之圮,桷腐瓦於刺史王堪。長慶元年,刺史張愉 自京師往,余與愉故善,謂曰:「丐我一碑石,載二妃廟 事,且令後世知有子名。」愉曰:「諾。」既至,州報曰:「碑謹具。」 遂篆其事,俾刻之。

九疑山圖記         元結

九疑山方二千餘里,四州各近一隅,世稱九峰相似, 望而疑之,謂之九疑。亦曰:「舜望九峰,疑禹而悲。」從臣 有作《九悲之歌》,因謂之九疑。九峰殊極高大,遠望皆 可見也。彼如嵩、華之峻峙,衡岱之方廣,在九峰之下, 磊磊如布棋石者,可數百。中峰之下,水無魚鱉,林無 鳥獸,時聞聲如蟬蠅之類,聽之亦無。往往見大谷長 「川,平田深淵,杉松百圍,榕栝並之,青莎白沙,洞穴丹 崖,寒泉飛流,異竹雜華,回映之處,似藏人家。實有九 水出於山中,四水南流,注於南海;五水合注,合為洞 庭。若度其高卑,北洞庭南海之崖,直上可二三百里。 不知海內之山如九疑者則幾焉。」或曰:「若然者,茲山 何不列於五岳?」對曰:「五帝之前,封疆」尚隘,衡山作岳, 已出荒服。今九疑之南,萬里臣妾國門,東望不見涯 際,西行幾萬里,未盡邊陲。當令以九疑為南岳,以崑 崙為西岳,衡華之輩,聽逸者占為山居,封君表作園 囿耳。但若當時議者拘限常情,牽引古制,不能有所 改刱也。如何?故圖畫九峰,略載山谷,傳於好事,以旌 異之。如山中之往跡,峰洞之名稱。為人所傳說者。并 隨方題記。庶幾觀者易知。時永泰丙午年也。

謁舜廟文          呂溫

「唐貞元十一年歲次乙亥四月一日,東平呂溫敢盥 沐齊潔,敬謁於舜帝之神。恭惟至仁無方,大孝不匱, 德馨升聞,允釐百揆。」以舜受聖,猶言曆數,擇人付君, 良不可易。聖功無全,相待而宣。雷驅四凶,雲起八元。 大冶陶玉,璿璣轉天。垂衣廊廟,萬物浩然。是稱至理, 是曰帝者。混成雍熙,永錫大嘏。乃眷南顧,蒼梧之野 歸堯鴻名,付禹天下。茫茫推遷,邈萬斯年。三代之後, 誰為聖賢?政如頹波,俗若壞山,《韶》《樂》猶在,薰風不還。 於戲!道有通變,事有同異。官帝生王,隨時之義。揖讓 而禪,固非力致,所以識者,存而不昧。若輔相之宜,裁 成之規,煥乎文章,百代可知。九官惟舊,七政有彝。弘 道在人,太平無時。如何後王,莫若是思。甚易甚簡,舍 而弗為。歷山巋然,河水東沲。唐虞日遠,楊墨誰推。瞻 彼《歷山》,薄言往愬。庶幾精誠,必我依據。假我以靈,俾 飛層雲。行神之道,以致吾君。不然歸來,鳥獸為群。敢 謁微志,托於明神。

象石銘         宋樂雷發

九疑之麓為麓山有巖通,厥石如象。予遊而愛之,遂 命之名,而銘曰:「百獸出玉,象實孔偉。有崩斯石,惟象 是侶。贔屭其形,巉巖其齒。我愛斯石,原象之美。鍾奇 自南,邈爾荒齊。服弓帝車,惟天子使,相彼巖阿。濟濟 多士,邁教篤學,峻履實地。任重致遠,伊國之器,地以 人彰,敢名巖址?」

九疑環觀記        方信孺

楚、粵之交,以山水名。今者,莫九疑、瀟湘。若舂陵之封, 瀟湘、九疑麗焉。郡恆借山水為重,豈特隋唐以來名 人賢守多辱居之。重華之南巡,太史公之南遊,皆常 至其地。以是知三代、秦、漢而上,即此山水不碌碌矣。 顧郡之內外寂無所表章,可謂遺恨。余以嘉定壬申 春,曲江拜命,來守茲土。冬十月,經連山,問津而西,九 疑僧逆我於境上,令指示諸峰,從肩輿熟觀,頗得其 梗概。既至,入太守之居。其城因疑山之陵,其隍則瀟 水也。左有飛樓,以萊公扁,風景殊特,冠於南服。然敻 隔一隅,公事鞅掌,不容日涉。偶見其儲材,可以立層 閣相攸,正堂之東偏,規見彷彿,於是字其扁曰「九疑 環觀」,中曰「太史閣」,外曰「詩境。」凡度其宜山靈川后,咸 以狀自效,已是奇事。又考之記註云:「太史公以九疑 先聖所葬,有古冊文。」故闚之,古冊文不可得而見矣。 將以倡絕學而繼前修,則圖史所不可闕。偶前守委 四方之書數十種於帑,吏亟令櫃藏於閣之兩壁,稍 益其所未備,甲乙鱗次置。史司其出入,助暇日之 繙繹。直詩境異石無數,絫然相負,若邪薜蘿經緯其 上,中有孤柏儼立,不知何年所植,正如蛟龍騰驤,奮 迅於波濤洶湧間,徑赴雲漢。公退鴈鶩,挾文書且去, 午庭閴無人跡。蓋將跨其危,則日浴洞庭,雲飛蒼梧, 皆隱隱在目睫。馮欄遞嘯,若御天風而上。征居其中, 則芸編相表,牙籤玉軸,臚列其左右,隱几開卷,若與 古人相誰何?至於倚樹而吟,枕石而臥,酌杯池以酬